2011年手中考成语运用知识盘点及演练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盘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它并无整齐划一的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四字结构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中考也以四字成语的考查居多。重视成语的教学和考查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精神的体现。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 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
  2 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3 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4 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申意义;
  5 根据具体的语境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个别字的含义。
  技巧点拨:
  从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考题来看,考查成语的运用仍是一个热点。怎样才能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呢?下面介绍成语运用的几种技巧:
  
  一、看准成语内涵
  成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考生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它,更不能望文生义。例如“美轮美奂”,本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考生可不能笼统地理解为美好的意思;“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文,不能理解为“文章没有加上标点符号”;“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不能错误地理解为“首先、第一个冲上去”。
  
  二、弄清表述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运用范围,有的只能运用于人,如“眉飞色舞”;有的只能运用于物,如“汗牛充栋”;有的只能运用于事,如“左右逢源”;有的只能运用于自身,如谦辞“抛砖引玉”敝帚自珍”等。还有一些特指的成语,如“罄竹难书”特指罪行极多。
  
  三、辨别感情色彩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分辨成语运用是否恰当的题目,可以从成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去辨别,看看有没有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如“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考生不能当做褒义词理解和运用;“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考生不能当做贬义词理解和运用。
  
  四、辨别形似神异
  有的成语与另一成语由于读音、字形或意义相近,粗略一看像孪生姐妹,很容易混为一谈。如“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前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着想;后者指自己亲临那种环境中。再如“漫不经心”与“漠不关心”、“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也容易混淆。
  
  五、弄清双重语义
  
  有些成语还有双重含义,考生要全面了解“双柄”成语的双重身份,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想人非非”既形容想法大胆、新奇,也可以比喻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
  
  [真题讲解]
  一、选择型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 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 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成语的选择题,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应从成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采用删选法即可。具体解答时考生能发现A项所阐述的意思是高兴,令人难忘,而“触目伤怀”意为看到某种景象而心里感到悲伤,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B项“相映成趣”是指景色相互衬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C项“粉墨登场”是呷个贬义词,而整个句子所阐述的是褒义,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
  参考答案:D
  二、纠错型
  (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书写在方格内。
  A 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器宇轩昂
  B 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语无伦次
  C 草长莺飞怡然自得
  潜心贯注
  消声匿迹
  D 断章取意深恶痛疾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辨析、纠正成语的能力。导致成语犯错的原因一般有:音同致误,形似致误,以此为标准进行检查,很容易得出答案。A项“挡”应改为“当”;B项“事”应改为“是”;C项“消”应改为“销”;D项“意”应改为“义”。
  
  三、填空型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根据括号内的启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1 小说家最好的住所是哪里?是_____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声喧哗的公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荒凉偏僻的地方)
  2 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有如云水相搏,惊涛拍岸,呈现的是一幅天光云影、_____的图画。(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释义写成语题,此类题型是成语运用题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考生只要读懂释义,就很容易写出相应的成语。
  参考答案:1 人迹罕至2 气象万千
  
  四、积累型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请写出两个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课外积累及辨析成语感情色彩的能力,只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此题是很容易解答的。
  参考答案:示例:笑逐颜开,谈笑风生等。
  
  五、运用型
  
  (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请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析:这是一道运用成语解说徽标图案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徽标,说出这个会徽所包含的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其次就是运用成语写出解说文字。
  参考答案:示例:会徽由“世”、EXPO、年份、举办地四部分组成,汉字造型与英文、数字、拼音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会徽表明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主体“世”字演化为一家三口合臂相拥的造型,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可谓别出心裁,令人拍手称绝。
  [实战演练]
  1 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先——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A 擎天撼地宠然大物
  锲而不舍可歌可泣
  B 销声匿迹
  张皇失措
  藏污纳垢轰堂大笑
  C 刻骨民心
  斩钉截铁
  断章取义鳞次栉比
  D 无精打采漠不关心
  名副其实
  如法泡制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心灵。
  B 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C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生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人员,对我国一定数量的语言趋于濒危甚至消亡的境地犹心忡忡。
  D 三国历史文化学者易中天“三国源头品三国”的最新学术演讲绘声绘色,贏得了襄樊听众的阵阵掌声。
  3 对下列广告宣传语中的化用成语还原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还原:奇乐
  无穷
  ②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广告语)还原:一鸣
  惊人
  B ③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还原:哑口无
  言
  ④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还原:克不容
  缓
  C ⑤谈股论金(某电视台金融节目名称)还
  原:谈古论今
  ⑥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还原:隐以为荣
  D ⑦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还原:贤妻
  良母
  ⑧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语)还原:无微不至
  4 下列各项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别出心裁
  不可思义
  B 叹为观止兴高采烈
  相提并论
  因地制宜
  C 锋芒必露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正经危坐
  D 相形见拙
  忍劳忍怨
  刻不容缓郑重其事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闪电的绿色火光使人眼花缭乱,断断续续的雷声像大炮轰鸣,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气味
  B 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 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参考答案:
  1 人宠然大物——庞然大物B 轰堂大笑——哄堂大笑C 刻骨民心——刻骨铭心D 如法泡制——如法炮制2 C
  3 D
  4 B
  5 D
其他文献
《变色龙》中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面对同一个受害人和同一只狗的情境下,围绕着狗是否是“将军家的”而把自己的态度变来变去,彻底暴露出一副可恶的“变色龙”嘴脸。他对狗的称谓变换是其卑下人格的真实写照,他的变色行为证明,他自己也是一条狗,一条搜刮民脂民膏的“走狗”。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从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对狗的称谓变化上,看到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善变”性格和丑恶
期刊
背景:   杨绛在《老王》中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好情操。  案例描述:   一、图片导入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
期刊
谢池春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出生于无棣李氏名门望族。他22岁就进士
期刊
在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它也走进了语文教学。可是在家里,不少家长担忧两点:一是把看电视看作是纯粹的娱乐,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二是怕看电视时间长了,影响孩子的视力。因而把孩子与电视完全隔离。把有弊端的事物视为洪水猛兽,加以完全拒绝的做法,就正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举的一个例子: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房子,因为反对房子的主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鲁迅评价这样的人“是昏蛋”
期刊
作文,是我们中学教育中一个多少年来使学生生厌、教师头疼、家长无所适从的课程,是一个久攻不破的堡垒。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他们把写作当成了一件痛苦的事。鉴于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谈一谈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加强“三个联系”,拓宽作文训练天地    1 加强作文训练内容与课文教学的联系。  针对语文教学与作文训练脱节的现象,语文教学要把作文训练作为单
期刊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这首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
期刊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对于说明文这一文体,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有所接触,八年级时又进行了系统学习,该文体虽知识性较强,但其知识点较简单,很多问题在文本阅读时就可以找到答案。  2.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该文体较少,学生作文很少选择该文体,这就导致:最简单的文体阅读,学生反而掌握不好。  语文中考时间为120分钟,用来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太多。很多学生为了抢时间,省去读文章环节,对文章内容不了
期刊
我们总是期盼学生的语文习得轻松而灵动,但如果没有深厚的语文积累,不寻觅到语文的根本,那么这种习得就只能显得滞重或浅薄。笔者以为,除了平日的积累,在语感的培养、言语思维和言语实践等方面用心施教,可以帮助学生语文习得灵性生成。  一、张弛有度地“看”和“听”  一般认为,语感是语文素养极为重要的表现。 “看”和“听”是语感表现的最基本能力,而培养学生看和听的能力需要张弛有度。平时的阅读指导中,教师除了
期刊
娇说过我是天空的孩子,蓝得有些忧伤。或许是性格吧,我一直很相信缘份,相信是缘份让我们走在一起,而你却更相信是我们让自己走在一起。开始时有些生气,不喜欢你这么直接地反驳我,但后来倒也想通了,缘由天定,份在人为,加起来不就是缘份吗?  我的性格平和得近乎懦弱,这便注定了我只能充当受保护的那个人。大概是顺应历史潮流吧,充当保护者的你应运而生。每当听着鼠妹她们抱怨你只对我这么好时,我的内心充满着不可言喻的
期刊
审美活动造就诗意的人生。席勒曾将美育视为精神解放或人格完美的途径,并力求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法则。蔡元培认为,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朱光潜也说:“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小说教学中的美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小说中美的因素的感受力、鉴赏力,进而“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 (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