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之间的博弈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们遇见了外星生命,地球本体文明和外星文明之间将会有怎样的碰撞?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来没有忘记仰望星空。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发现外星人的踪影,但却不断在各种科幻剧中畅想与各类文明接触的情景,史诗级科幻剧《星际迷航》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
  那些神秘的外星人
  《星际迷航》的故事背景被想象力丰富的人类延伸到宇宙中,涉及1000多颗行星。其中,被称作“星际联邦”的成员星球有150个左右,联邦领土横跨8000光年。之前,我们的太阳系大小是以冥王星为边界来计算的,约有40个天文单位,可冥王星已经被踢出了大行星的名单。所以现在,按照新的算法,以太阳系外层的柯伊伯小行星带作为太阳系的边缘,那么,太阳系直径大概为0.001光年,也就是说,星际联邦至少有800万个太阳系那么大。可是,这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还是太小了,甚至还没跑出银河系,因为若以银河系的盘边缘为银河系的边缘,那银河系的直径至少有10万光年。
  宇宙如此广袤,存在各种各样的外星生命是必然的。在区区8000光年的“星际联邦”疆域中,人类就想象出了若干具有特色的外星文明,瓦肯人、克林贡人和博格人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三类种族代表。
  瓦肯人梳着憨憨的齐刘海,长着精灵一样的尖耳朵,他们有理性,比较诚实,是不折不扣的“逻辑控”,星球文明程度与地球的相当;克林贡人脸上长满暗色疙瘩,形象丑陋,说话时口水音很重,脾气暴躁,十分好战,具有极其强烈的“赴死荣誉感”,母星文明程度较低;博格人则是进化到极高阶段的生物,高度发达的科技消灭了个体意识。它的个体形式是机器与有机体的结合体,没有任何情感,适应能力极强。这些个体由“博格女王”通过数据流统一控制,遇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种族,便发起猛烈攻击,同化后者。
  卡尔达舍夫等级
  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曾经设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级,他根据种族利用资源的技术水平进行外星文明等级的划分,现在被称为卡尔达舍夫等级。这种分法将外星文明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星球文明,掌握利用星球资源的技术;第二类是恒星系文明,掌握开发整个恒星系资源的技术;第三类文明是星系文明,较高级的一类,掌握着利用整个星系资源的技术。例如,会利用地球资源的我们属于第一类文明,能利用整个太阳系资源的文明为第二类,而能够掌握整个银河系资源的文明则为第三类。
  因为“星际联邦”的疆域仅有8000光年,依旧没跑出银河系,所以《星际迷航》里似乎已经开挂了的地球人,仍然只能算作第二类恒星系文明。不过,即使是这样,这类未来人级别已经远高于现在仍在第一类文明阵营中的我们。
  属于第三类文明的,大概是《星际迷航》中的博格人了。他们同化其他文明的生命体时,利用的就是其他文明不具备的高超生物技术。博格人会把高科技“探针”刺入要同化的生命体,通过“探针”所带的生物科技改变后者的生物特征,使其成为新的博格体,再接入到博格集合体中。
  所有的高级文明都会像博格那样对低级文明进行技术传输,从而将其同化吗?未必。
  不干涉原则
  与当前的地球文明相比,《星际迷航》中的瓦肯文明程度更高,是相对高级的文明。但是,如果瓦肯人发现“较原始”的我们,绝对不会像博格人那样把人类进行同化,因为在加入“星际联邦”之前,瓦肯人就遵循“不干涉原则”的交友原则,即不以任何形式对较落后的文明进行干涉,包括科技上的和文化上的。
  事实上,对于一个未发展出先进技术的星球来说,任何形式的干涉都或多或少会对另一个星球的发展历程产生影响。生命的本质是以生命来滋养生命,任何生命的生存都需要资源。教会了另一个星球种族利用资源的技术,会不会对本体文明产生威胁?亦或,导致另一个星球更快走向灭亡?如在一篇科幻小说中,作者讲述了猴子用火的故事。人类偶然教会了猴子用火,结果猴子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后来竟惹得人类要发射导弹消灭这群“高智商”猴子。科幻电影《猩球崛起》描写的是关于掌握科技的猩猩与人类抗衡的故事,它设想了一种可能,即掌握了人类科技的猩猩最终会与人类对抗,进行资源竞争。
  实际上,这种干涉到底是好是坏,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级文明,恐怕也很难鉴别,因为进化历程太过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干涉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将让另一个星球的文化和技术发展偏离原来的轨迹。
  最严苛的不干涉原则是不接触外星生命,甚至不让低级文明种族看到高级文明种族,因为即使是远远望一眼,也会对后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太平洋西南部有个小岛叫塔纳岛,那里的人现在都有一个习俗:在特定的某一天,无论男女老少,全体土著人都会用红色染料在身上涂写“U.S.A”,然后扛着假枪像模像样地学美军踢正步。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土著的“先祖们”见识了把小岛当成中转站的美军的先进军事科技——美军每天早上出操踢正步后,就有直升飞机像大鸟一样降下来,送来美味食物。尽管美军早已在战争后全部撤离小岛,但小岛上的土著却把美军当成了他们的“神”,他们将扛枪走正步和食物供应错误地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只要踢正步就会有“大鸟”送来美味可口的食物。
  站在低级文明的角度想,可能比较希望能得到高级文明的指点,以加快自己的科技发展速度。可是,技术之剑在相对高级的文明手中,他们才有决定权。想遇到这类来自高级文明的外星人,得先看看人家想不想理你。怎么处理我们,也由他们进行选择。
  那么,如果我們遇到的既不是瓦肯人,又不是博格人,而是另外一类愿意帮助我们、愿意传输先进技术给我们的外星人呢?
  这一次,决定权在我们手里。主要是看我们的科学发展水平,有没有可能成功接受来自他们先进的技术传输。
  文化差距是关键
  从本质上讲,决定先进技术传输能否成功的因素是文化差距,即本体文明和外来文明之间的差距。文化差距不一样,技术传输结果就不一样。
  如果是《星际迷航》中的未来地球人向我们传输技术,那么,由于他们非常熟悉地球的历史,对我们的文化知根知底,差距相对小,传输过程一定无比顺利。比如太平洋塔纳岛土著,他们和美军都是地球人种,如果美军向他们传输科学技术,他们一定会学得比较快,就像幼儿园老师向幼儿园小朋友传输知识一样。
  但是,如果是瓦肯人向我们传输技术,可能就要费些周折了。星球语言是首先要突破的障碍。这是任何两颗星球文明种族进行沟通时,必须要克服的困难。克服语言障碍后,还要克服巨大的认知障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工具,会导致对世界的解释方法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个意思,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美国科幻频道出品的军事科幻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坏老大曾说,“我讨厌这个胶状眼球,我要直视伽马射线,我要嗅出暗物质的味道……”,外星人或许轻易能看到伽马射线,能轻易嗅到暗物质,但我们不行,这样交流起来就很费劲。
  退一步说,人和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都不一定一样,更别说一个地球人和一个瓦肯人之间了。这时,如果请未来地球人来当瓦肯人的翻译,情况或许会大有改观。
  最糟糕的情况,如果是好战的克林贡人,哪天大发善心向我们输送技术,那很可能因为文化差距过大,而以失败收场。实际上,这种交流失败的情况在地球上也很常见。我们人类一直试图了解动物,但是,却并不成功。试想,如果蝙蝠大声说超声波的好处,建议人类也使用身体里的超声波来定位,地球人能做到吗?显然不能,因为人类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可能连它说了什么,我们也听不懂吧!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曾经产生过很多预言,其中有名的预言有《易经》《推背图》《河图洛书》等曾预言了一系列未来事件并得到了证实。中国古预言在这世界上不是属于独立存在的奇迹,通过深究中国古预言的秘密,能够证实和揭示这世界一系列的真相。  单向性被证明现象  什么是单向性被证明现象?假设在纸上随机地写一组二十位的数字,不让其他任何人看到,让别人按顺序把前十五位猜出来,这是不可能猜对的事情。但如果那个人真的全部说对了呢
期刊
我们都知道混合某两种颜色,可以得到第三种颜色,而颜色混合的规律就体现在色环里。色环就是在彩色光譜中所见的长条形的色彩序列,只是将首尾连接在一起,使红色连接到另一端的紫色,就形成环状。  色环通常包括12种颜色。在这些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产生;两种原色混合就会生成次生色,包括:橙、紫、绿三种颜色;原色与邻近的次生色混合就会生成三次色。另外,互补色在色环上相互正对,当两种互
期刊
袋熊是一种短腿穴居的有袋动物,它是考拉的近亲,原产于澳大利亚。同时,袋熊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生产方形粪便的动物。  袋熊的嗅觉非常敏锐,且领地意识极强,它们会将方形的粪便堆在洞穴外,因为形状特殊,这些粪便不会滚动,粪便所散发的气味可以帮助袋熊区分领地,避免冲突。同时,袋熊能够分辨出粪便中的荷尔蒙含量,确定繁殖的最佳時机。  袋熊漫长的消化过程和特殊的肠道结构帮助它们制造了方形的粪便。袋熊的消化
期刊
2019年是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还是不得不说: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恐怕还是受了登月宇航员的误导。比如在关于地球生命进化的事情上,他们挖了一个“深坑”,让我们陷进去,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月球上挖的坑不够深,没让我们看到月球的真实历史面貌。  当小行星撞击月球或其他行星时,它们会部分蒸发,并溅射到空中。当熔融碎片在空气中时,一些会冷却成微小的石英珠子,地质学家称其为“撞击性玻璃珠”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游乐园的鬼屋,或是恐怖电影吓到过?你可能会想:“实在是太恐怖了!以后再也不来鬼屋/不看恐怖片了。”实际上,适当的恐怖体验是有益的,这些体验可以让你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克服威胁,并提前学习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或恐怖经历。  丹麦的研究团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鬼屋招募了280名游客,让他们体验不同的恐惧,比如化妆成僵尸的演员、黑暗幽闭的空间等。实验发现,那些将恐惧最大化,如专注于吓到
期刊
大约40亿年前,在原始的太阳系内,除了行星之外,还有许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岩石等原始物质,这些物质是行星建造过程中的残骸,它们有的被分散到了太阳系遥远的外围,有的被捕获在木星和太阳之间,形成了特洛伊小行星带。特洛伊小行星带在太阳和木星引力的平衡作用下,和木星共用轨道,在不同的位置绕太阳运行:一组总在木星的前方运行,一组总在木星的后方运行。可以说,特洛伊小行星带是太阳系的古迹。  而美国宇航局的“露西”
期刊
也许你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也见过声响如雷神轰鸣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你见过会变成粉红色的瀑布吗?这个神奇的瀑布就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沃特湖国家公园中,名叫卡梅伦瀑布。它为什么会变成粉色呢?  原来,瀑布的源头是加拿大洛基山脉的瓦特顿湖,这里有一些红色的沉积岩。在春季和夏季的时候,暴雨頻发,这些红色的沉积岩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红色泥沙。这些泥沙顺着雨水流动,进入瀑布上游。有的泥沙会沉积在上
期刊
9、地球  它是什么?  围绕一颗G型恒星公转,主要由硅组成的岩石质行星  它在哪里?  在你脚下  涉及的谜团  地球之外还有其他生命吗?  1990年12月8日晚上,一艘飞船在地球上空960千米高处掠过。它一边飞,一边扫描地球表面,试图寻找能显示生命活动的迹象。  这不是外星飞船。这艘名为“伽利略”号的飞船是我们地球人自己的,正被派往木星执行任务。但是在飞往木星之前,美国宇航局根据著名科学家卡
期刊
一种来自拉丁美洲的褐鼷鼠竟然会轮流唱歌,它们可以发出声音来进行交流或寻找伴侣。  其实用声音来交流的动物并不少见,许多鸟类就用声音来交流。但有趣的是,两只雄性褐鼷鼠经常会进行快节奏的来回歌唱决斗,1秒内可以发出20次声响,还可以发出近100个不同的音符。这是一项需要大脑和发出声音的肌肉之间快速协调和配合才能完成的壮举。人类因拥有复杂的大脑可以完成这种快速反应的行为,但褐鼷鼠的大脑要简单得多,它们是
期刊
2017年去世的伊朗数学家玛丽亚姆·米尔扎克哈尼,是第一位获得数学领域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女性。她形容研究数学 “就像是一个人迷失在丛林中,试图用你所学到的一切,去找到一条出路”。  她虽然只活了40岁,但应该说是一位幸运儿,比大多数人在“数学丛林”里都走得深,最后还摘取了数学上的桂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似乎也是大自然的幸运儿,是唯一能穿越“数学丛林”的动物。但这种能力来自何方?为何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