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内涵 促进均衡 发展特色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处赣浙闽三省交界处的广丰县抢抓机遇,牢牢把握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紧紧围绕“创全省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引导学校在提升内涵、促进均衡、发展特色等方面下工夫,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举措之一:“三个第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1.教师第一,抓好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该县以师德活动促进师德提升,研究制订了《广丰县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师德评选促进师德提升,开展了“人民满意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以师德典型促进师德提升,每年都组织师德师风报告团在全县学校进行巡回演讲;以表彰奖励促进师德提升,把县师德标兵报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在每年召开的教师节上予以隆重表彰,同时在广丰电视台、《广丰报》《上饶日报》教育专栏、广丰教育科研网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师德标兵先进事迹。
  该县还努力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提升教师师能水平。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将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作教师培训经费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全部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基地,积极探索以校本培训为主体,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方法,形成了“学习、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该县每年都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全员远程培训,对所有的校长、班主任都进行一次专业轮训。近年来,全县有5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校长,1人被评为省特級教师,4人被评为省首批学科带头人,50人取得省首批骨干教师资格。
  2.学生第一,突出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该县改进德育教育与评价的办法,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为重点,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广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较多,全县目前有2.6万名留守儿童。为此,该县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办法》。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为留守学生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建成了30多所寄宿制学校。该县努力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明确规定县城东关小学等4所学校及县城周边下溪中小学等9所学校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确保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入学权利。
  该县还努力做好贫困学生的摸底、调查、建档工作及调查审批、资金发放工作。3年来,共发放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金497.1万元,为1265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共632.5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06.6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460.95万元,民办学校学生杂费补助金538.5万元。
  3.质量第一,紧扣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一是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提高质量的方向。在全面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落实好对学生课外体育的组织和安排,实行大课间体育艺术活动,真正把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二是把完善评价制度作为提高质量的杠杆。近年来,先后制订了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职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对学校实行发展性评价,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校既重教学质量又重规范管理。三是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质量的基础。规范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反思等六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行为。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行动,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举措之二:三管齐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布局调整,推进硬件均衡。县教育体育局按照“集中办学,提升规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规范管理;优化资源,均衡发展”的调整原则,将学校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目前,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为初中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心小学26所、完小及教学点188所,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学校的规模效益、管理效益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该县实施了村完小达标工程、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建了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芦林学校、广丰县幼儿园、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对萃始小学、桐畈中学、排山小学等8所学校实行整体搬迁。实施了中小学校门、围墙工程,由县财政承担80%资金,乡镇承担20%配套资金,全县新建学校校门89个,围墙1.7万米。实施改水项目192个,改厕项目91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完成,覆盖率达100%,其中安装微机室66间、多媒体教室106个、智能广播系统54套,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该县开展了城乡学校间对口帮扶支援活动,帮扶结果列入对校长考核和学校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帮扶学校的物资帮助、经费援助、教育教研支持、教师培训、管理经验传授等方式,切实为所帮扶的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近3年来,各学校共开展帮教活动159次,帮扶资金100多万元,帮扶教学物资5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薄弱学校进一步发展。
  2.统筹师资,促进软件均衡。在严把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的基础上,该县每年都为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2008年以来,定向培养农村教师260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113名,安排大学生就业160名,每年招聘录用大中专毕业生150余名并全部安排到农村任教,有效充实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同时,该县还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有效地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
  力抓学校管理队伍建设。首先,研究制订了《广丰县中小学校长“八不准”、“六必须”、“八表率”》,全面规范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其次,严格考核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出台了《广丰县中小学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实施方案》,每学年都要按方案考核学校管理人员。再次,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优化管理队伍结构。根据学校管理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按照《关于学校中层干部职位竞争上岗的通知》,在教师中择优选拔学校管理人员。通过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严格考核、竞争上岗,规范工作行为,提高了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管理理念。
  力抓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设立了学校科研处,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科研处主任,专门负责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开展教学研究。把校本教研列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学校评估重要内容,建立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
  3.同步推进,实现校际均衡。广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取消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更加注重每一所学校的规范化办学和特色办学。小学、初中全部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各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遏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将重点高中统招计划的20%至30%实行均衡招生,确保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同样有机会升入重点高中,享受到优质高中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在一些重大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该县都实行城乡学校一盘棋战略,同步规划,齐头并进。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全县小学从2003年开始、初中从2005年起分别进入新课改实验,统一进度,避免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县域性差异。同时,还对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发展性督导评估,促进学校科学、规范、自主地发展。
  举措之三:三个步骤促进教育特色发展
  1.启动方案,找准特色发展突破口。今年年初,广丰县出台了《“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一校一品”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各校立足校情,自主选择特色项目,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报创建领导小组审批和备案。方案还规定:把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重要视点之一。各学校迅速行动起来,找准了“一校一品建设”突破点。
  “学校特色建设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从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学校要把办出特色作为一项规划努力做好谋划和落实。”在2010年暑期全县校长工作会议上,新到任的徐康恒局长的这番讲话,把广丰全县“一校一品”建设推上了又一个浪尖。
  如今,大石小学根据拥有一名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优势,申报了少年科技特色;永丰小学学生兴趣广泛,各类小组尤其是舞蹈小组基础扎实,他们就把艺术教育作为特色突破点;铜钹山中学寄宿生占全校学生数的85%以上,他们选择了寄宿生“自立、自主、自强”为主题的“三自”教育特色……
  2.过程指导,破解特色发展疑难点。选好突破点仅是第一步,如何让方案变成行动,通过行动达成预期目标,这是一个难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过举办讲座、深入调研等方式到全县6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创建工作指导。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钹山是典型的山区、库区,来自大山的孩子既淳朴又腼腆。铜钹山小学在县创建领导小组建议下开辟了“我是家乡小导游”校本课程。皮肤黝黑的袁小玲是铜钹山小学五年级女生,今年暑假她已义务接待了20批上海游客,每次义务导游都获得了游客的啧啧称赞。鄢加玲的班主任告诉我们:“一年前,鄢加玲见到陌生人头都不敢抬,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创建指导小组的建议,学校注意了对她自信心的培养、仪表仪态的训练,多次邀请来访的陌生客人与她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在她不管在多少陌生客人面前,总能落落大方地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铜钹山的传说。”
  3.评估验收,催生特色发展满园春。广丰县教育体育局每年要对各中小学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估,“一校一品”创建是其重要视点之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创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离成熟为时尚早,但广丰县各中小学“一校一品”早已花蕾初成:永丰中学的“做人教育”渐成体系、翠始小学的经典诵读耐人寻味、桐畈小学的魅力教育引人关注、洋口小学的校园文化独具匠心。最近,该县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信息学奥林匹克赛,以绝对优势位列全省首位,获奖学生数亦占全市获奖总数的90%以上。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教育体育局)
其他文献
2011年1月,我们20个“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被山东省教育厅公派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学习考察美国教育。我一共在美国待了21天,其中被分配到纽黑文市的美国家庭住了十天,同时跟随房东茱蒂女士到美国学校学习十天,生活得忙碌而充实,我每天听课、写文章,边观察,边思考。我总共到了一所幼儿园、四所中学,以及几所大学。  在这些参观学习的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美国学生很强的创造力,让我思考的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到
期刊
刘小平教授中等的个子,为人随和,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风度翩翩。这是这位四十出头的学者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在采访刘小平教授时,正好他的学生也在身旁,于是先从他的学生小李采访。   “你要晚上11点过来看看,他办公室的灯绝对还亮着!”博士生小李说,“为了方便工作和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刘老师自己几乎每天都住在学校。我们做学生的,偷懒都不好意思,正是刘教授的勤奋劲,使得学生们都特别用功。”  小李还评价刘教
期刊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拿到《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的时候,那份欣喜涌上心头。粉色的厚厚的一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禁暗自思索:这样的一本能给予我多少营养啊!封面上写着“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送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许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书。  面对这样的一本书,我的内心产生了矛盾:既想要一口气读完,又怕囫囵吞枣之后,难以理解其中的真谛;既想要慢读细品,又怕太
期刊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实现课堂的高效,才能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补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高效课堂是如何炼成的呢,周彬的《课堂密码》一书给了
期刊
扛着责任和使命前行  2009年8月的一天,郭明生在老师们怀疑的目光中,跨入沿溪中学上任,而展现在他面前的校园着实让他吃了一惊:校园内杂草高过人腰,垃圾堆积如山,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将要主政的这所农村初中,会是这么一幅景象。  他不埋怨,也不沮丧,就从这烧起上任的“第一把火”。上任的第二天,他领着全校教师铲除杂草、清理校园垃圾。当时,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他身穿背心,高挽裤腿,哪里最脏最累哪
期刊
2011年9月9日,石城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石城县庆祝第2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在暴风雨般热烈的掌声中,一位身材修长的老教师,身披鲜红的绶带,健步走上主席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5000元奖金。他就是全县教师中唯一获此殊荣——石城县教育“突出贡献奖”的吕光忠老师。  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到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从风华正茂的城市少年到满头花白的山村教师,吕光忠老师的人生之路充满艰辛。他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山
期刊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重要场所,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胡锦涛指出:“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对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者仍然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一、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的种类与特征    据调查,我国
期刊
在素有“钟灵毓秀、黎明山川”之誉的黎川县,有一所百年老校黎川县实验小学。前些年,当地的老百姓常以该校是家门口的办学条件一流、师资力量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全县示范性小学引以为傲。然而近年来,该校在江西省声名鹊起。省内不少学校纷纷托人联系到这所学校去“交流”“学习”,却是当地老百姓大呼出乎意料的了。一所36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在职教师100余人的县城小学,为何有这样的魅力吸引众多学校前往“取经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吕江虹)8月30日,晋赣两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山西大学举行。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带队,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社政处,江西教育期刊社有关负责人及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宣传部长组成的考察团一行8人,与山西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部分高校宣传部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贾坚毅出席会议
期刊
杨明,男,1962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2009年被省政府聘为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32年前,怀着对中药的浓厚兴趣,杨明选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1983年7月,杨明毕业后留校在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在促进中药现代化的科研、学习工作中,他勇攀高峰,先后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