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目标有所区别,理论课程相对少一些,但这些知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非常重要。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理论课,这是高职院校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觉得要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使我们的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双证学习 建筑初步 教材处理 师生互动 乐在学中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3-01
因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所以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处理都不一样。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理论课程就相对少一些,但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非常重要。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理论课,这是高职院校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以《建筑初步》为例,对高职院校如何上好理论课程进行初步探讨。
《建筑初步》是一门史论性课程,相对于设计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往往会吃力不讨好,会出现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听得烦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教材的裁剪与增补
《建筑初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环艺专业和景观专业都没有单独开设《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中外园林史》等课程,所以对建筑史论部分进行了补充加强。环艺专业增加了“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和“西方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两个章节。景观专业增加了“中外园林史”一章。而教材中的“建筑绘图”、“设计方法”、“形态构成”等章节都有专门的课程予以讲解,在这里既讲不透,又显重复,所以删除。
在教案编纂中还应结合今后学生将参加的设计师资格证考试,教案内容要基本覆盖设计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并尽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叙述相关内容。因此本讲义不仅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设计师资格考试复习,这一点在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习的高职院校是十分重要的。
整理后的讲义的主体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建筑概论”,讲述建筑要素、建筑空间、建筑环境等。第二章是“外国建筑史”;第三章是“中国建筑史”;第四章是“中外园林史”(本章只对景观班学生讲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坚决摈弃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指导自学式、实践式等新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以寻求问题答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并结合精讲多练,努力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改变知识单向传递的传统做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充分运用鼓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来调动和激活学生主体,使学生感受到学中有乐,乐在学中。例如在教授哥特式建筑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巴黎圣母院、科隆主教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等经典哥特式建筑实例,提出问题: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补充形成完整的答案。最后将几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混在一起展示,要求学生从中识别出哥特式建筑。
《建筑初步》是一门史论性课程,这样的课程与实践结合有一定的困难,可是不实践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不深刻。为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学生制作两块展板,主题自选。参考主题为:古希腊雅典卫城介绍、巴洛克建筑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中国古佛塔分类集锦、畅游拙政园、徽派建筑等。学生在选主题时必须中外主题各选一个。选好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课本、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随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绘制图片、文字描述、制作展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学研究、相互讨论借鉴,也可以取得教师的指导。完成展板制作就可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本课程内容多,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分析概括法:如在学习“西方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这一章时,引导学生分析西方各种风格古典建筑的特征,从中概括出西方建筑各种不同的古典元素,研究怎么样把它们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2.比较归纳法:如在学习中国古建筑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屋顶进行对比。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各种屋顶的异同点,并了解哪种建筑用哪種屋顶,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3.理论结合实践法: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制作展板,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上好理论课,对专业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万万不可轻视。然而高职院校学制较短,理论课教学是个薄弱环节,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理论课,这是高职院校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指导学法、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使我们的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事实上改革后的教学学生十分欢迎,他们普遍反映有兴趣、学得活、记得牢、学得的理论知识既对专业学习有指导意义又适用于设计师资格证考试。
参考文献:
[1]朱德本,朱琦. 建筑初步新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2]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6月
[3]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6月
【关键词】双证学习 建筑初步 教材处理 师生互动 乐在学中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3-01
因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所以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处理都不一样。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理论课程就相对少一些,但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非常重要。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理论课,这是高职院校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以《建筑初步》为例,对高职院校如何上好理论课程进行初步探讨。
《建筑初步》是一门史论性课程,相对于设计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往往会吃力不讨好,会出现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听得烦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教材的裁剪与增补
《建筑初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环艺专业和景观专业都没有单独开设《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中外园林史》等课程,所以对建筑史论部分进行了补充加强。环艺专业增加了“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和“西方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两个章节。景观专业增加了“中外园林史”一章。而教材中的“建筑绘图”、“设计方法”、“形态构成”等章节都有专门的课程予以讲解,在这里既讲不透,又显重复,所以删除。
在教案编纂中还应结合今后学生将参加的设计师资格证考试,教案内容要基本覆盖设计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并尽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叙述相关内容。因此本讲义不仅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设计师资格考试复习,这一点在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习的高职院校是十分重要的。
整理后的讲义的主体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建筑概论”,讲述建筑要素、建筑空间、建筑环境等。第二章是“外国建筑史”;第三章是“中国建筑史”;第四章是“中外园林史”(本章只对景观班学生讲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坚决摈弃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指导自学式、实践式等新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以寻求问题答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并结合精讲多练,努力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改变知识单向传递的传统做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充分运用鼓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来调动和激活学生主体,使学生感受到学中有乐,乐在学中。例如在教授哥特式建筑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巴黎圣母院、科隆主教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等经典哥特式建筑实例,提出问题: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征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补充形成完整的答案。最后将几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混在一起展示,要求学生从中识别出哥特式建筑。
《建筑初步》是一门史论性课程,这样的课程与实践结合有一定的困难,可是不实践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不深刻。为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学生制作两块展板,主题自选。参考主题为:古希腊雅典卫城介绍、巴洛克建筑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中国古佛塔分类集锦、畅游拙政园、徽派建筑等。学生在选主题时必须中外主题各选一个。选好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课本、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随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绘制图片、文字描述、制作展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学研究、相互讨论借鉴,也可以取得教师的指导。完成展板制作就可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本课程内容多,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分析概括法:如在学习“西方古典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这一章时,引导学生分析西方各种风格古典建筑的特征,从中概括出西方建筑各种不同的古典元素,研究怎么样把它们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2.比较归纳法:如在学习中国古建筑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屋顶进行对比。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各种屋顶的异同点,并了解哪种建筑用哪種屋顶,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3.理论结合实践法: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制作展板,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上好理论课,对专业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万万不可轻视。然而高职院校学制较短,理论课教学是个薄弱环节,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理论课,这是高职院校应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指导学法、教学程序等诸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使我们的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事实上改革后的教学学生十分欢迎,他们普遍反映有兴趣、学得活、记得牢、学得的理论知识既对专业学习有指导意义又适用于设计师资格证考试。
参考文献:
[1]朱德本,朱琦. 建筑初步新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2]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6月
[3]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