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的一门学科,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但是理论化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枯燥感,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冲散该学科的理论枯燥感,为学生带来更有效、有趣的学习体验。本文通过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实践三种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呈现于生活中,在生活中提炼出道德与法治知识,促使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带给学生更“亲切”的感受,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做一个懂礼貌、知品德、有法律意识的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立足生活教学思维,做进一步的教学创新工作,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深刻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道德与法治问题
  情境在教学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笼罩”,能够将学生抽象的思维、想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具象化的转变,并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具体、清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道德与法治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探索意识,最后呈现出较为高效的学习成果,也能够让学生的理解力与学习力得到同步提升。
  以“我与集体共成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便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如:“我们在宿舍的时候,六七个人共同一个房间,形成一个集体,那么如何实现宿舍集体与我们自身的共同成长呢?”此时学生们围绕自己的宿舍集体生活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我先好,集体才能更好。”还有学生说:“如果集体的氛围比较好,我肯定能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由此,班级中学生在宿舍集体的生活情境下,形成两个阵营的思考。最后,教师再提出我与他人集体关系、如何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等问题,细化学生的探索方向,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并做到时刻维护集体荣誉。
  二、在生活案例中总结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事,通常会根据某一个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生活举例,使学生产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案例作为习题,让学生自行探索与总结,引导学生从个性的案例中提炼出共性,增强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力更上一层楼。
  例如,教师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对初中生而言,实际上有些脱离他们现在的生活实际,因为还没有接触到这一层面的具体内容,但是从此刻起,学生必须要形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为此教师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如“违法乱纪的举报事件”“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乱加价”“有人对国家抹黑”等,这些都是初中生在生活中会接触都的内容,因此教师便可以从此作为切入点,引出国家利益,再慢慢地让学生意识到一定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原则。总之,生活案例丰富多样,教师要贴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能够链接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案例,作为课堂的引入资源,带给学生更好的知识理解。
  三、在生活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活动
  思想决定了学生的行为,而行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当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了相关知识后,一定要在生活中践行,否则就像是纸上谈兵,终觉浅。为此,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知识后,或者是预习知识的时候,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切实地感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有所收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满足感,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理解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服务社会”之前,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选择一种服务社会的方式,在生活中体验“服务社会”,并总结出具体的感受。然后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实现有效的讨论。此时,教师便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穿插其中,即让学生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最后,教师再次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活动形式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并结合其在课堂中的所学内容,撰写自己的实践报告,加深学生的体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如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应深刻体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对生活化教学做出创新举措,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成果。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生活化教学进行拆解,更详细地为学生带来生活体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際情况,开展生活环境的教育、课外活动等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活化表现,优化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昭敏.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4):89-90.
  [2]蒲涌清.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4):141-14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当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深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比较注重学生对于单词以及语法的掌握,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当下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小学英语教师也意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将绘本阅读融入其中。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单词和语法的兴趣,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小学英语语言课堂,
期刊
摘要:当前人们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出现,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资源。但是,信息时代中形式多样化的网络游戏却为成年人、未成年人带来了更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网络游戏为小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从多个方面减少影响,将消极化成积极,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  关键词:网络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后,校园教学不仅仅是以成绩为主,更需要关注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本文针对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提出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改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找到最佳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是小学阶段教学工
期刊
摘要:虽然早在初中阶段学生便已经学过函数的基础性知识,理解函数x和y之间简单的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在高中阶段,函数之间变量的关系更加复杂,具有许多限制条件。函数的相关概念定义、内涵也更加丰富和深入,难度只高不低,学生在高中阶段显示出的数学能力差异便会愈来愈大,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势在必行。基于此,以下对浅谈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
期刊
摘要: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最早、最常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数学阅读的过程,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构建数学模型等数学学习的一个过程,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概念教学 ,计算教学 , 解决问题教学, 提高 , 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就绘本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情况来看,对于幼儿园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区域活动能够对幼儿自身的学习提供更多可开拓的空间,在这个场所里,对于幼儿来说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去搭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通过绘本教学的有效融入,能够更好地发挥阅读的影响,激发幼儿对阅读教学的喜欢,拓宽更多的课外知识,稳步提高幼儿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绘本教学工作以及区域环境创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分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文化课重点学科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语文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对于语文写作学习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如何科学的展开写作教学,使教学目的有效达成,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重大难题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多种方式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本文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展开讨论。 
期刊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典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表示,在对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时候,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且教学效果较为一般。研究将结合当前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经典诵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经典诵读技巧,实现学生对文章的有效解读和分析。希望借此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期刊
摘要:这是尖子班的一个学困生,班主任老师从各方面做出了努力,引导,鼓励,惩罚,家校沟通……这是对一个高三学困生的管教过程,而且是失败案例。  关键词:学困生 正面管教 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教育万能论,我不赞同。本学年我班有一个学困生,暂且称他为“小志”,现将他的事例汇总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  小志,高
期刊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老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课堂教学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想象力的放飞,没有学生的探究实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本文旨在通过探究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