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差的学生,可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的差,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导致他们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对学习没有了信心和兴趣,对学习感到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及时关注他们并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
作为一名教师,关心“好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好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好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老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觉悟、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尊嚴,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一、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
教师想要抓好学困生,应及时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的教育缺失也是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了解清楚造成学困生的根源是什么,比如单亲家庭,缺少关爱等等,就像我班张思宇同学,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家庭经济拮据。他觉得生活没意思,认为学习无用,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亲人的关注,所以产生厌学情绪。我常找他谈心,指出学习重要性,让他知道知识可改变命运。在学习上耐心给他辅导,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在我的关注下,他慢慢改变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只有了解并掌握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二、献出一片爱心
老师爱学生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决不是放任纵容和丧失分寸的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爱学困生就要做到看到他们不是头痛,而是心疼,对待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困生提倡正面引导,反对变相体罚,使学困生在学习中感到温暖,没有压抑感,让其有一分光发一分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自信心的基础是个人成功的积累。像我们班李元宏同学由于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为了调动他学习积极性,一次在上课做题中,我走到他座位前引导他做出正确答案后,当着全班同学面给了他充分的表扬,他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从此上课认真听讲了。所以,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教师要为学困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
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困生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困生和优等生,用平常心去对待学困生,给他一个平等地位。对学困生说话要亲切,不要粗暴;辅导要勤要细,不言放弃。不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不喜欢他,在他面前要放得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用心与他沟通,使学困生与老师的感情产生共鸣,他会把老师当作心中的“楷模”,哪怕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模仿,所以老师必须身正言范,平等对待学生。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有所偏爱,虽然学困生这时对学习有了自信心,但他们情绪还不够稳定,如果发现他们崇拜的老师有一点不公平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旧病重犯。所以这时老师要谨慎小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的要求适当放低点,有了成绩就及时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慢慢提高,这样学困生与优等生有了平等地位,这时即使老师对他们要求过严,他们也会认为:老师是为我们好。这就使学困生把对老师的爱戴转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四、多鼓励表扬,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尽量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做到用爱去教育学生,而不是利用老师的权势去压服学生。学困生在班上有了平等的地位,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时可激励他们参加各种竞争。如:选拔班干部,参加兴趣小组等;学习上激励学困生敢想、敢谈、敢说,并和优等生“手拉手”比高低,这样学困生竞争意识增强了,认为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此时,学困生转化成功了。当然,在学困生有了竞争意识后,还要注意引导,不让其有骄傲情绪,让他们记住欧阳修的名言:“谦受益,满招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对他们有耐心和真心,多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多一点表扬与鼓励,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定可以和别的学生学得一样好,转化学困生的目标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大连瓦房店市第三十三初级中学)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
作为一名教师,关心“好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好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好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老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觉悟、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尊嚴,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一、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
教师想要抓好学困生,应及时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的教育缺失也是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了解清楚造成学困生的根源是什么,比如单亲家庭,缺少关爱等等,就像我班张思宇同学,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家庭经济拮据。他觉得生活没意思,认为学习无用,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亲人的关注,所以产生厌学情绪。我常找他谈心,指出学习重要性,让他知道知识可改变命运。在学习上耐心给他辅导,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在我的关注下,他慢慢改变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只有了解并掌握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二、献出一片爱心
老师爱学生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决不是放任纵容和丧失分寸的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爱学困生就要做到看到他们不是头痛,而是心疼,对待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困生提倡正面引导,反对变相体罚,使学困生在学习中感到温暖,没有压抑感,让其有一分光发一分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自信心的基础是个人成功的积累。像我们班李元宏同学由于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为了调动他学习积极性,一次在上课做题中,我走到他座位前引导他做出正确答案后,当着全班同学面给了他充分的表扬,他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从此上课认真听讲了。所以,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教师要为学困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
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困生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困生和优等生,用平常心去对待学困生,给他一个平等地位。对学困生说话要亲切,不要粗暴;辅导要勤要细,不言放弃。不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不喜欢他,在他面前要放得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用心与他沟通,使学困生与老师的感情产生共鸣,他会把老师当作心中的“楷模”,哪怕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模仿,所以老师必须身正言范,平等对待学生。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有所偏爱,虽然学困生这时对学习有了自信心,但他们情绪还不够稳定,如果发现他们崇拜的老师有一点不公平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旧病重犯。所以这时老师要谨慎小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的要求适当放低点,有了成绩就及时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慢慢提高,这样学困生与优等生有了平等地位,这时即使老师对他们要求过严,他们也会认为:老师是为我们好。这就使学困生把对老师的爱戴转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四、多鼓励表扬,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尽量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做到用爱去教育学生,而不是利用老师的权势去压服学生。学困生在班上有了平等的地位,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时可激励他们参加各种竞争。如:选拔班干部,参加兴趣小组等;学习上激励学困生敢想、敢谈、敢说,并和优等生“手拉手”比高低,这样学困生竞争意识增强了,认为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此时,学困生转化成功了。当然,在学困生有了竞争意识后,还要注意引导,不让其有骄傲情绪,让他们记住欧阳修的名言:“谦受益,满招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对他们有耐心和真心,多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多一点表扬与鼓励,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定可以和别的学生学得一样好,转化学困生的目标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大连瓦房店市第三十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