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特别是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为研究主题,对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
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此轮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此轮通货膨胀压力大,既有前期压力积累的作用,又有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原因。
1.资产类价格上涨引领通货膨胀节节攀高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近年来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宗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促使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深刻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陈本,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在国内市场上,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同比增长30.2%,房地产的发展加大了对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诸多产品的需求,导致这些部门的产品价格出现稳步攀升。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直接加大了实质经济部门的经营成本,实质经济部门往往努力将由此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引起通货膨胀。我国CPI目前不计入房价,只计入房屋租赁价格。另外,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投资扩张必然导致对投资品需求的扩大,当这一需求超过了生产能力界限或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严重畸形出现瓶颈制约,而且这种制约在短期内又因种种因素难以扩张时,投资品价格就会出现持续上涨,投资品的价格必然居高不下,并且向下游产品转移,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
2.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双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大量人民币,这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首先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
3.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推动通货膨胀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特别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存量业已过量积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测。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是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同时,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可能导致人们挤兑银行存款和抢购风潮,从而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
三、抑制本轮通货膨胀的对策与措施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特别是在总供求基本均衡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极大,危害面很广,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必须坚决制止通货膨胀。以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来看,既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公众预期的推动作用,因此单一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都是不可取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来抑制本次通货膨胀的蔓延之势。
1.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进一步执行稳中从紧的方针;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连续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改变负利率状态;加强利率、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注意提高利率可能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坏账率以及普通居民购房贷款负担带来的影响。
2.采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应加强对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医疗、教育的补贴力度;同时减少各级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努力加大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向市场,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3.努力控制投资增长,并实行总量控制
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2011年,必须下决心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继续把控制信贷规模和控制土地供给作为宏观调控的两个闸门,同时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道闸门,以实现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目的。为了把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要特别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实现投资增长与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弗拉芒:通货膨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统计研究,201 0(4)
[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
[4]张伟兵: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J],经济导刊,2010(4)
[5]杨丽: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分析[J],武汉金融,2010(8)
[8]章红:中国通货膨胀指标的度量及其变动成因[J],统计与决策,2009(5)
[7]张哲人: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
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此轮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此轮通货膨胀压力大,既有前期压力积累的作用,又有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原因。
1.资产类价格上涨引领通货膨胀节节攀高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近年来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宗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促使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深刻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陈本,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在国内市场上,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同比增长30.2%,房地产的发展加大了对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诸多产品的需求,导致这些部门的产品价格出现稳步攀升。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直接加大了实质经济部门的经营成本,实质经济部门往往努力将由此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引起通货膨胀。我国CPI目前不计入房价,只计入房屋租赁价格。另外,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投资扩张必然导致对投资品需求的扩大,当这一需求超过了生产能力界限或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严重畸形出现瓶颈制约,而且这种制约在短期内又因种种因素难以扩张时,投资品价格就会出现持续上涨,投资品的价格必然居高不下,并且向下游产品转移,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
2.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双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大量人民币,这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首先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
3.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推动通货膨胀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特别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存量业已过量积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测。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是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同时,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可能导致人们挤兑银行存款和抢购风潮,从而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
三、抑制本轮通货膨胀的对策与措施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特别是在总供求基本均衡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极大,危害面很广,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必须坚决制止通货膨胀。以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来看,既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公众预期的推动作用,因此单一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都是不可取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来抑制本次通货膨胀的蔓延之势。
1.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进一步执行稳中从紧的方针;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连续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改变负利率状态;加强利率、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注意提高利率可能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坏账率以及普通居民购房贷款负担带来的影响。
2.采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应加强对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医疗、教育的补贴力度;同时减少各级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努力加大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向市场,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3.努力控制投资增长,并实行总量控制
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2011年,必须下决心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继续把控制信贷规模和控制土地供给作为宏观调控的两个闸门,同时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道闸门,以实现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目的。为了把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要特别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实现投资增长与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弗拉芒:通货膨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统计研究,201 0(4)
[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
[4]张伟兵: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J],经济导刊,2010(4)
[5]杨丽: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分析[J],武汉金融,2010(8)
[8]章红:中国通货膨胀指标的度量及其变动成因[J],统计与决策,2009(5)
[7]张哲人: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