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洪潮中,高中化学新课标提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课程整合”“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些理念恰恰表明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自主探究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 关注培养 学习品质 创新品质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曾生动形象地比喻过中国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诚然,我国的教育一直受国有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且传说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因此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能力不强,欠缺独创精神,在多次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表现出的最大缺陷就是:创造能力偏低。
  化学作为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其实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弱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因此,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该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创新与发展——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结合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做几点归结。
  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专家提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许多项科学研究都可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人为本,相信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具有潜能的,相信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并竭尽所能地和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如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甘做幕后策划者,力争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每一堂课前,我都会精心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的问题有浅有深,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就使好、中、差的学生都能各有收获,学生也快乐地将化学学案称为:我最珍爱的“自助餐”。这样做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又达到了分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把枯燥的化学教学变成了人人主动参与的课堂,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二)设计多种参与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为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多种参与方式,如独立学习、小组竞赛、集体讨论、师生互教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善于运用鼓励的眼神,赞许的话语,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大胆地各抒己见。师生默契配合不仅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更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记得在讲解“合金”时,我就运用了“师生互换角色”的形式,虚心地向学生们“讨教”。当时学生们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就积极地为我“讲解”它的特性。见其他同学讲得有条有理,部分没来及讲解的学生为此着实懊恼了一阵子。从此,学生课前的预习更认真了,摩拳擦掌地要演出色的“教师”,这样学生在共同的讨论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化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人。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由此可见,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人们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就成了我平时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置疑,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正如专家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此可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不仅不抑制孩子的提问,更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多疑多问。
  在我的课堂上,我从不“满堂灌”,很少给出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大胆地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鼓励他们多问,多想,多说。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诱发他们创新的意识。很多次,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了超出学科范畴的问题,我都毫不犹豫地表扬他们“很会思考”“这个问题值得讨论等”,并和学生共同探讨,真正通过学生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自主创新的品质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无外乎就是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化学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学科学。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仅不局限于课本,更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品质,如在讲授“燃料”内容时,我就着重从实际生活入手,用背景材料与学生实验产生的反差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优质燃料,从而引出开发新能源的新课题,并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多次被激活,真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的时代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倚重于教育,教育的完善仍然取决于教师。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放在首位,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呈现出无尽的生机!
其他文献
一只降临而又飞走的鸟。一只像天使一样降临而又飞走的鸟,它曾在树上跳跃,隐现,把铃铛摇得很响;它曾像阳光那样,使我的眼睛和心灵同时突然地一亮——嘘,小点声。我按住了儿子
期刊
<正>~~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时实地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素养、能力与境界,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及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使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使自己由知识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型。那么,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呢?在教学实践的不同阶段应反思哪些问题才能促进自己及时总结教学中
摘要:用真善美的原则,指导学生作文,教育引导学生真实表现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美好,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真善美 作文 教学原则    作文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综合练习和考查。一篇作文的优劣,可以从语言运用、结构布局、思想传达、表述方法等方面来考查和评价,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还要用真、善、美的原则,去全面评估一篇作文的优劣。把真、善、美原则,贯穿于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道
1999年2月4日,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成立语言学系。这是中国的第一个语言学系。这个语言学系是以培养我国学生研究汉语即自己的母语为基点,同时也招收外国留学生。它将于1999年首
期刊
伴随着语文课改的脚步,多媒体逐渐走进了教师的视野。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毕现、动感无限”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随着多媒体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以“本”为本,认为只要把书本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教会就可以了,课上得肤浅,无法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最终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欲望不强等现象。教育心理学中的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去引导、开发和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努力做到
笔者很喜欢作家毕淑敏的文章,她的思维深邃稳健,有着对生命深刻独到的思索,内容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把这样的美文推荐给学生阅读,容易走进学生的心里,打开学生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