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烙印天使”的守护天使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伤的恢复期漫长而痛苦,每天像“蒙面超人”一样穿着弹力衣,忍着伤口恢复的疼痛做伸展训练。但对他来说最困难的除了身体的伤痛,更难过的坎是心理自信的重建。在康复中,他观照自己的经历,才清楚认识到世间的苦难,并很想拥抱那些和他同样经历的人。
  2010年的那场意外,彻底地改变了俞灏明的人生。这位生于1987年的广州男生,20岁参加快乐男声海选出道,演戏兼主持,凭邻家弟弟的亲切形象走红。2010年10月22日,俞灏明在上海拍戏,一场爆破戏突发意外,烧伤了脸和手,演艺生涯戛然而止。
  复出后的俞灏明,把自己身份定位更加多样,深耕公益活动。2013年1月4日,他携手腾讯公益、儿慈会天使妈妈救助团队,共同发起救助烧伤儿童的公益活动—“拯救烙印天使”,帮助贫困的烧伤病患儿童。在短短25天之内,该项目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乐捐平台上为16名烧伤儿童募集到了489415元的治疗费用。4月13日,俞灏明回到家乡广州,穿着浅蓝色西装外套,作为慈善会形象代言人,和广州市副市长、民政局局长一起坐在了第二届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台上。
  中国财富: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公益?
  俞灏明:我从2007年就开始资助湘西山区的孩子,并且去过山区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玩耍。这些年一直坚持资助他们。去年复出之后,我把关注重点投入到烧伤的儿童,因为这时候我意识到,这是我个人的一种使命。
  除了和NGO组织合作帮助孩子匹配好的医疗资源,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让更多的伤害防患于未然是当下最想做的事情。那些受伤的小孩,因为不好看的面孔和皮肤,会被其他孩子嫌弃。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温暖。未来更想做的是关注这些孩子身心的成长。
  中国财富:“拯救烙印天使”这个项目是如何发起的?
  俞灏明:这个项目最初的模式是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及NGO组织天使妈妈一起做的项目,在腾讯网和湖南卫视等平台做了推广和传播。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群烙印天使,给他们一些爱。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众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这群需要关爱的孩子身上,对我来说那将是最幸福的事。
  中国财富:你做了哪些事情?
  俞灏明:我觉得在公益领域,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之前为了构架项目模式,我横向纵向地做了很多功课,也向公益行业的老师们虚心请教了很多救助细节。最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发起了拯救烙印天使这个项目。作为烙印天使项目的发起人,大家可能常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我;但作为志愿者俞灏明,我自己通常一个人去到医院的烧伤科,陪伴那里的孩子唱歌和玩耍。我还发动歌迷粉丝和身边的朋友对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次通过和广州市政府的合作,希望能够走进广州市的一些学校,做小学生、中学生预防烧伤性的知识普及,用广告和宣传片的形式。
  中国财富:你能给烧伤患者哪些“感同身受”的鼓励?
  俞灏明:感同身受就是针扎在自己的身上,你能懂那是一种怎样的疼。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些适合你的慈善项目。这时候你需要很清楚地知道你帮助的对象想得到的支持和尊重是什么,你才会进入到这个慈善项目的核心内容,而不是浮在表面的那一层东西。
  我觉得烧伤患者更重要的是心理辅导。做心理辅导,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一种非常非常平等的尊重的目光,这也是他们所在乎和需要的,最基本的一点是去看望他们时,不用那种怜爱、同情的目光看待他们,而使用大哥哥非常平常的目光去交流。他们是很敏感的,内心很容易受到创伤。
  中国财富:你怎么看待明星公益?
  俞灏明:你需要非常无惧地去做遵从内心的一些事情。只要是做一个具体落地的项目,这中间的辛苦和不容易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多得多。
  明星这个身份可以受到很多关注,我愿意把这关注的目光牵引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当然关注多了,也会有其他的声音出来,这个时候就要更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让更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让公益项目更公开更透明。对于我来说,一旦选好了方向,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无惧的往下走。
其他文献
好莱坞明星莱瓦尔·伯顿以出演电视连续剧《根》和电影《星际迷航》而大红大紫,他同时也是知名主持人,曾主持美国PBS电视台著名教育节目“阅读彩虹”,“阅读彩虹”旨在培养儿童识字。而现在,他打算重振这一寓教于乐的节目,并将之推广到互联网。结果筹款计划一推出,在短短的两天内就筹得2.8亿美元。他的下一步目标是为全美国7500所学校提供免费服务。  成功筹款2.8亿美元  这次筹款活动的巨大成功部分归功于莱
期刊
通过“暴力式”的高调慈善,这位“首善”得到什么呢?“我的生意现在应接不暇,跟我长年做慈善有很大关系。做慈善有良好的信誉。我做慈善本来是想回报社会,而社会又给予我良性的回馈。”陈光标说。  陈光标又派钱了,这一次,他的钱要派给美国人。  据中新网报道,6月16日,陈光标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一则整版广告,称将征集1000名美国穷人及流浪者免费用餐,并向每人发放300美元。陈光标声称此举是为改善中国富人
期刊
《基金会:美国的秘密》 乔尔·L.弗雷施曼(Joel L.Fleishman)著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  2006年6月,沃伦·巴菲特突然宣布,将分年度把310多亿美元捐给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这个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一下成为最伟大的资助者,他捐的钱甚至超过了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和老约翰·D·洛克菲勒。  巴菲特的行为
期刊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一个独立的小过滤器,可以净化100公升的水(也就是1个人大约30天的用量)。这意味着每一本《饮用书》都可以为一个人提供长达4年的清洁水服务。  在发展中国家,清洁的饮用水并不是一个必然会提供的东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这大致相当于洛杉矶的全部人口了。因此必须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在一些地方,获取干净的水往往意味着要排队等待卡车送水过来或
期刊
6月13日正午,身穿一件橙黄色旧T恤的莫凡,领着记者走进江西萍乡一家宾馆的饭厅,厅中是一片喧闹的橙色海洋—可容200余人的大厅里挤满了与莫凡一般穿着橙色“麦服”的志愿者,众人高声谈笑,热闹非凡。莫凡拽了一下头上的鸭舌帽,掉过头来,张开双臂,对记者大声说:“看!做公益好玩吧?”  莫凡是麦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麦田计划发起人,6月中旬,他所创建的麦田在江西萍乡举办9周年年会,超过400名麦田成员前
期刊
[英]史蒂文·米森、休·米森 著 岳玉庆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7月  从水的角度去解读人类历史,不仅是当前国际上兴盛的一种学术现象,它与人类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也有直接关系。作者实地考察肥沃新月地带的费南谷地、古希腊的克诺索斯王宫、纳巴泰的卡兹涅“宝库”、古罗马的引水渠和卡拉卡拉浴场、古代中国的都江堰、吴哥王国的“内陆海洋”等10处治水文明遗址,讲述古人如何控制、利用和争夺水资
期刊
基金会探索保护与筹款之道  5月28日至31日,“长江第一湾·生态毅行”徒步筹款活动在云南丽江老君山展开。这是首个在国家森林公园内展开的徒步筹款活动,由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片区及云南本土企业家发起,通过徒步老君山向社会公开筹款,善款将用于高山森林的生态恢复。  云团快速行走,在近4000米海拔的高山草甸上投下掠影。黄少乐坐在干枯发黄的草地上,专注于画画。大概一周前,她在“
期刊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及其下属机构丑闻不断,无论郭美美,还是李亚鹏嫣然天使基金侵吞善款疑云,不但破坏了红会的公众形象,也使中国的慈善事业蒙受极大损失。所以,回顾一下中国红会的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据说中国的红十字运动肇始于1880年代,最初出现在台湾,后来扩展到上海、东北一带。但由于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整个中国对于红十字会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理念非常陌生。正因为如此,甲午战争期间,当人们看
期刊
公众参与程度很有希望  公民消费者都拥有购买的权利,如果适当利用这些权利,可以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一些快速消费品牌,会产生直接有力的影响。如果推动这些企业去绿色采购,就可以影响到更多生产链上的企业。当然,公民要想做到绿色消费,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信息要充分公开、披露,这样公众就可以在获取信息后去比较,然后做出选择,就会对企业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  文 - 本刊记者 张天潘 徐文阁 摄  近日
期刊
读过《马可波罗行纪》的朋友,应该有一个印象:这位游历中国的意大利商人频频提到,他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看到了火葬的习俗,如四川、宁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这不是马可波罗的向壁虚构,而确实是中国宋元时期许多地方的殡葬风气。顾炎武《日知录》的记述也可佐证:“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一些朋友可能会认为火葬是现代社会“移风易俗”的产物,其实不然。两宋时期,京师汴梁、临安、河东路、两浙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