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承转合”是古人常用_的行文方法:其实,教学也需要“起承转合”。下面,笔者就以《祝福》为例,谈谈“起承转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起”:创设教学情境
“起”,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准备。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人新课,将他们引人相应的情境之中。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们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可以创设有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辛亥革命结束后,在浙江绍兴鲁镇的大街上,人们突然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是一名老妇人。她为何死在了充满祝福声的新年里?为何没有人来认领她的尸体?经过一番调查,侦探发现了一个人的手稿(课文),这个人的手稿详细记录了这桩命案的来龙去脉。那么,死者到底是谁呢?整个案件又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凶手是谁?”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课文。
二、“承”:开展探究活动
“承”是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们可以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相应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犹如一个个小侦探积极投入到梳理“案情”的过程中。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自己的警察分局,了解“案情”,并指派一名“警探”来展示小组的调查成果。“警探一”:通过分析手稿,我们发现死者的名字为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她死于对生活的无望。“警探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祥林嫂经历了“丧夫——出逃——被迫改嫁——再次丧夫——丧子——沦为乞丐”的过程,她的一生非常悲惨。“警探三”:在这起案件中,我们没有查出具体的凶手,但每一个人和她相关的人都有嫌疑。他们冷酷、无情,在祥林嫂遇到困难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落井下石。祥林嫂慢慢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最后冻死在鲁镇的大街上。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文本也有了二个大致的了解。
三、“转”:带领学生突破难点
“转”是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需要在“承”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突破难点,解决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不是一个恶人,为什么她遇到困难时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呢?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短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束缚着人民的精神枷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很快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祥林嫂先后失去了两任丈夫,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她被人们视为不祥之人。因此,在她遇到困難的时候,人们不仅没有帮助她,甚至歧视她、欺负她。所以,封建思想才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
四、“合”:适时总结
“合”是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总结,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整理学到的知识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例如,讲完《祝福》一课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祝福》通过记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可以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请大家在课后根据文章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记叙她的一生,字数不限。
总之,将“起承转合”之法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课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一、“起”:创设教学情境
“起”,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准备。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人新课,将他们引人相应的情境之中。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们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可以创设有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辛亥革命结束后,在浙江绍兴鲁镇的大街上,人们突然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是一名老妇人。她为何死在了充满祝福声的新年里?为何没有人来认领她的尸体?经过一番调查,侦探发现了一个人的手稿(课文),这个人的手稿详细记录了这桩命案的来龙去脉。那么,死者到底是谁呢?整个案件又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凶手是谁?”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课文。
二、“承”:开展探究活动
“承”是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们可以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相应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犹如一个个小侦探积极投入到梳理“案情”的过程中。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自己的警察分局,了解“案情”,并指派一名“警探”来展示小组的调查成果。“警探一”:通过分析手稿,我们发现死者的名字为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她死于对生活的无望。“警探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祥林嫂经历了“丧夫——出逃——被迫改嫁——再次丧夫——丧子——沦为乞丐”的过程,她的一生非常悲惨。“警探三”:在这起案件中,我们没有查出具体的凶手,但每一个人和她相关的人都有嫌疑。他们冷酷、无情,在祥林嫂遇到困难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落井下石。祥林嫂慢慢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最后冻死在鲁镇的大街上。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文本也有了二个大致的了解。
三、“转”:带领学生突破难点
“转”是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需要在“承”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突破难点,解决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不是一个恶人,为什么她遇到困难时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呢?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短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束缚着人民的精神枷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很快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祥林嫂先后失去了两任丈夫,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她被人们视为不祥之人。因此,在她遇到困難的时候,人们不仅没有帮助她,甚至歧视她、欺负她。所以,封建思想才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
四、“合”:适时总结
“合”是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总结,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整理学到的知识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例如,讲完《祝福》一课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祝福》通过记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可以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请大家在课后根据文章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记叙她的一生,字数不限。
总之,将“起承转合”之法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课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