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画诗在唐寅仕女画创作中的作用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诗歌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题画诗的出现,打破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时空界限,让中国的诗画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综合艺术。唐寅把题画诗广泛运用到仕女画上,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阐释了画面的含义背景,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因此,题画诗在唐寅仕女画的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唐寅 题画诗 仕女画 画面布局 绘画内涵
  题画诗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赏析式的题画诗,由画的欣赏者(诗人)创作,是对画家的作品做一些批评和鉴赏,并不题于画上;一种是创作型的题画诗,由画的创作者(画家)创作,提示作品背景,表达自我情感,它们被题于画上,成为绘画的一部分。唐寅仕女画上的题诗属于后者。诗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让唐寅在仕女画上题诗的行为耐人寻味,它使诗歌与绘画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用诗歌的形式补充画面的不足,丰富画面的含义,加强画面的表达效果。于是题诗与画面在布局上相呼应,在内容上相联系,在意境上相交融,并赋予了画面生动的美感,增添了仕女画的艺术韵味。题画诗成为唐寅仕女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解读唐寅画中丰富内涵和隐晦含义的重要渠道,也是打开唐寅情感世界的一把钥匙。
  一.平衡画面布局
  中国画讲究布置意象、经营位置,就是在创作绘画作品时注重构图的形式美感。而一首成功的题画诗,不仅要在文辞内容上与画面契合,也要在笔法位置上与画面相得益彰。所谓“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一图必有一款题处,题是其处则称”[1],可见在画上题诗也要苦心经营,不可随意。唐寅的仕女画就是如此,画上的题画诗在追求内涵的丰富性的同时,还重视形式的艺术性,平衡好了题诗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例如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纸本立轴画,纵77.1厘米,横39.3厘米,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中央是一位体态瘦弱、衣着素雅的女子,婷婷玉立在土丘之上。她手执一把纨扇靠在肩上,独立于深秋之中。秋风吹拂着她的素雅衣裳,泛起道道波痕。女子左上方的土丘上有两株细竹,在秋风中显得十分萧瑟。右下角是一块奇诡嶙峋的怪石,晕染浓郁。画面没有明显的地点限制,远景的虚化处理让人无法确定画面具体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女子背后的留白,仿佛秋风自远处吹来,给人一种冷寂空旷之感。画的左上方是唐寅题的两行字,曰:“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晋昌唐寅”,笔法俊逸流畅而又不失稳重。
  从构图角度来看,这首题画诗的作用十分重要。纵观全画,画面的内容比较精致,墨色浓淡相宜,以写意为主,占整幅画的比重不大,且主要位于画的中部和右下方。换言之,作者在画的左上方留白较多,这样就会打破画面的平衡,右下方太過浓密而左上方略显空疏。因此,唐寅在左上方题了两行诗,并且一改传统写字习惯,从左往右来书写,就是为了平衡画面,避免有头轻脚重之感,使画面的结构更加稳定,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而飘逸的字体和浮动的衣物线条又一脉相承,增加画面的节奏感,防止画面过于稳定而显得呆滞刻板,使整幅画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充满韵律与节奏。从左上方的字,到画面中央的人,再到右下方的土石植物,这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唐寅独特的构图方式。
  画上的题诗,不仅让空间画面蕴含着时间性,还通过诗歌意象来表情达意,“诗歌作为一种时间艺术的存在,它以运动的方式融入到绘画的结构中去,增强了绘画艺术的活力,将诗歌融入到绘画的空间视觉里,使这幅静态的绘画富有生机,使人感受到诗情画意的审美时空。”[2]因此,语言和图像的完美结合,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画面的意境更加圆融,情感更加真挚。那高超的笔墨、精美的造型,无不体现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世态炎凉”之感。
  二.阐释画面意义
  唐寅的仕女画由于受到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以及画家本人的人生经历、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影响,与一般的美人图有很大区别,极具唐寅的个人风格特色,包含丰富而又隐晦的情感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唐寅仕女画的艺术魅力所在,但也影响了人们对唐寅作品的解读。尤其是画面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象丰富多元,而唐寅又喜爱使用视觉典故,这就提高了他的绘画作品的欣赏门槛。那么怎样才能全面而准确的理解画面内容,把握作者通过仕女画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摆在每个欣赏者面前的难题。幸运的是,由于画上题诗的内容相对直观,减少了人们解读画面的难度,有利于了解画面之中的隐藏的复杂含义,是分析唐寅仕女画的重要途径。
  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李端端图》为例,这幅立轴画纸本设色,笔法精妙,墨色雅丽。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两面对折且带有山水画的屏风所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内,有五位人物,斜坐在画面中间的儒雅文人,头戴东坡巾,留八字胡,手持书卷;文人的右边有两位女性,好似两位侍女,立于书桌两侧,桌上摆有一把锦囊包裹的古琴以及笔墨书卷。左边也是两位女性,一位手里拿着白牡丹花,身材窈窕、亭亭玉立。她衣着素雅、气质不凡,应该是画中主要的女性角色,而位于她左下方背面而立的女性应该是她的侍女。五人位置以屏风对折线为界大致分为两部分,又因为文士与牡丹女子位于画面中间且二人各自位于两面屏风中间,因此这五人分别以文人和牡丹女子为中心。
  虽然这幅画的内容很清晰,但只看画面却不能让人明白其中所蕴藏的含义,因此想要读懂这幅《李端端图》,还是要从画上的题诗入手。画的右上角有诗曰:“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首先,首句“李端端”三个字点出了画中所包含的视觉典故。这幅画取材于唐代文人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描绘的是唐代名妓李端端和狂士崔涯之间的故事。其次,“李端端”与“白牡丹”暗示了这幅画的真正主角。看似位置最显眼并且形象最高大的崔涯是画中的主角,但事实上这幅画之所以被称作《李端端图》,主要还是因为诗歌的内容描写的是妓女李端端,这就提醒我们她才是画家着力描绘的主要形象,这一点还可以通过画中人物的眼神交流来得到验证。最后,诗中的“白牡丹”、“穷酸”暗含了唐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白牡丹”喻指的是李端端,唐寅用以赞美她艳丽的容貌和高洁的品格。“穷酸”讽刺的是狂生崔涯,唐寅不满他肆意侮辱社会底层女性的行为,讥讽他一介“穷酸”文人却自视甚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传统课堂中导入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课堂导入环节要用有效方法
蝴蝶兰“汕农小粉蝶”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的优良新品系,其栽培基质可以选择水苔,也可以选择树皮。采用这两种基质需要配套不同的栽培模式,主要体现在大苗换盆以后的
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表面上文不对题,故事情节杂乱无序,而且充满了对政界、宗教界和哲学界人士及其思想的冷嘲热讽,实则是一部典型的超小说,对后世文学运动产生了
[目的]观察职业性镉作业观察对象尿镉及肾小管损伤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比较脱离镉作业6年后镉作业观察对象尿肾小管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方法]选取8例职业性镉作业观
释文连以小冗未过云亭殊深依念昨读老年长兄题研诗不袭近人只字而唐之风雅存焉弟何幸得此其书法不用官衔可也秋气睛豁明日再攀老年长兄一谈秦邮吴贵门人亦在此可以共叙阔怀前
《龙藏寺碑》系隋开皇六年(五八六)于河北正定龙藏寺建成后所立。关于其撰、书人,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九门张公礼之”条进行重新梳理,并结合现有文献,对于《龙藏寺碑》的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货币产生后,“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无独有偶,在书画等艺术领域,却仍然部分保存着这种形式,延续至今。历史上羲之书换白鹅、东坡书换羊肉等故事脍炙人口。
人类将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大地,并以此为据点,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面对这一切,自然在一旁泰然处之,包容着、接受着。但自然的承受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这个城市内部的
生本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农村学校受农村环境和家长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生本教育难度很大。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