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风电产业的开发与探索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值和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走低碳经济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j-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酒泉作为国家确定的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甘肃省“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构想的主阵地,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通过对酒泉风电产业发展具备的条件、发展现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快酒泉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风力发电;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2-0059-04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全球气候变暖对减排要求的提高,国家在大力发展传统电力能源的同时,及时作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大部署,把可再生能源作为将来可以依赖的重要能源之一。风力发电作为现阶段新能源领域中技术相对最为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开发前景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酒泉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起步较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验积累。在世界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的新形势下,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也有利于发挥酒泉的比较优势。
  


  


  


  
  一、酒泉具备开发风能资源的基础条件
  
  酒泉风能资源储量丰富,是国家风能资源区划中确定的“风能资源丰富区”之一。自1996年玉门市建成甘肃省第一个示范性实验风场起,用10余年的时间,实现了风力发电从试验、示范性风场并网发电到全面铺开建设的转变。实践证明,酒泉是开发利用风电产业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发展大局,于2007年作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决策,于2009年10月把酒泉作为“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进行了部署,使酒泉风电产业发展步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适应全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需要,对酒泉风电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于2008年把酒泉列为全国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规划,并准予开展前期工作,2009年8月8日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在酒泉开工奠基,使酒泉风电产业上升到了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层面。
  
  (一)具备发展风电产业的资源优势
  酒泉市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世界风口”。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表明,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优质风能资源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陆地可开发量2.53亿千瓦的1/7。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250~310瓦以上,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风速在3米/秒~25米/秒的合理范围内,年有效风能密度大于每平方米200瓦,且3米/秒以上风速的年小时数高于5000小时,既可保证风机安全稳定,又可实现经济运行,是发展风电产业的理想区域。
  
  (二)具备风电产业开发的气候、区位优势
  气候条件好,风力冬春强、夏季弱,与水光电互补性强,全年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30摄氏度,境内干旱少雨,空气湿度低,没有盐雾、冰冻等自然灾害,有利于风电机组的建设和安全运行。风力能量密度大,年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250瓦以上,风速年内、年际变化小,主风向稳定。风电场建设条件好,临近交通干线,地势平坦广阔,风速变化对风机正常运行影响较小,风电场地质稳定,地基承载力完全满足安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要求,规划建设的风电场集中在1万平方公里以内的戈壁滩,不占用耕地,没有拆迁,无灾害性气候,没有破坏性风速,土地征用、设备运输成本低,电网接人便利,有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良好气候和地位优势。
  
  (三)具备风电产业开发的良好机遇
  2009年8月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开工奠基,酒泉的风电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争取到2020年中国“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11月吴邦国委员长来酒泉考察时,对酒泉风风能资源开发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给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风电作为新能源框架内的首发项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委提出建设“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部署,把酒泉风电产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能源战略层面,将在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
  
  (四)具备风电产业开发的广阔空间
  酒泉国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80%为荒漠戈壁和山地,环境容量大,具有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风能资源的土地保障和环境承载力;从世界风能资源开发现状看,2008年中国风电总装机l 22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5%,发电量不足1%,与风电产业发达的国家10%~20%的比例相比,无论是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还是发展速度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酒泉到2020年的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只相当全国风电装机1亿千瓦的20%,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从风电装备制造业情况看,我国风电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轴承、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还掌握在风电发达国家手中,我国自主生产的风电机组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而风电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25%一30%之间,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空间较大。
  
  二、酒泉风电产业开发利用现状
  
  酒泉风电产业发展始于1996年,经过10多年的开发和实践探索,为加快风电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一)风电装机规模突破200百万千瓦
  酒泉风电场建设起步于1996年,2005年达到6万千瓦,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决策部署后,当年总装机11万千瓦,2007年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总装机达到41万千瓦。同时,风电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了出来,2008年进入准备期,当年总装机51万千瓦。到2009年,建成玉门三十井子、大唐低窝铺和瓜州北大桥、向阳、大梁等7座大型风电场,已经核准的包括380万千瓦特许权招标项目在内的516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启动,总装机已达220万千瓦,到2010年装机达到516万千瓦,2015年达到1271万千瓦,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二)风机机型实现大容量、国产化   酒泉风电产业开发相对较早,对风电设备的选用经历了由单机小容量到大容量、由全部进口到部分进口、主体设备实现自主研发、批量生产的历程。风电场建设初期,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机型,单机容量小、成本高,2002年酒泉首次安装新疆金风生产的风机,使风电场建设走上采用国产化大容量机型的轨道。1996年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建设初期,全部采用丹麦NOR.TANK300KW机型,2001~2007年,在主要采用西班牙CAME.SA600KW、850KW和瑞典VESTAS850KW的同时,2002年和2005年新疆金风科技自主研发的600KW、750KW相继进入酒泉市场。从风电场建设情况看,设备成本占整个风电场建设成本70%左右,为降低设备购买成本、保证设备供应、满足风电场项目特许权招标过程中对国产化设备达70%的要求,2008年,酒泉规划建设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被甘肃省发改委和科技厅命名为“甘肃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国内风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入驻园区进行风机研发,2009年8月第一台兆瓦级风机在酒泉研发成功,12月1.5MW、3MW风机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并进行批量生产,国产化、大容量风机在酒泉风电场建设中正式投人大规模使用。
  
  (三)风电产业开发规范有序
  风电产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从风电产业开发利用开始,酒泉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利用的原则,精心谋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着力打造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规划科学,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聘请相关专业院士和专家对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布局进行科学论证,并做出了详细规划;项目建设规范,酒泉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国家发改委在核准批复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同时,对首批380万千瓦风电场和设备制造项目进行了特许权招标。参与风电产业开发企业的准入门槛高、实力强,到目前,国电、大唐、中节能、中广核等18家上市公司参与酒泉风电场建设,华锐、东汽、中材科技等19家国字号企业(其中有13家上市公司)落户酒泉,进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75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解决酒泉风电外送问题,国电、甘电投、中电投等5家企业在酒泉启动了调峰电源建设。
  
  三、加快酒泉风电产业开发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风电产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配套产业同步跟进,在抓好风电场建设的同时,要考虑解决好政策支持、调峰电源、装备制造、电力输送问题。
  
  (一)调峰问题
  按专家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占电网电量的10%~15%,电网是安全稳定的,超过这个比例就会对电网产生冲击,目前兰州到嘉峪关的电网容量只有70万千瓦,到2010年,酒泉风电装机将达到516万千瓦,必须加快以火电为主的调峰电源建设,提高火电发电量,对风电进行稀释。规划建设的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建设与风电建设进展不同步,制约了风电场发展,必须解决好境内煤炭资源的调运问题,加快煤电基地建设进度,力争到2010年煤电装机达到90万千瓦,2015年达到920万千瓦,2020年达到l 360万千瓦;利用境内黑河、疏勒河、党河、哈尔腾河等河流的水资源,利用风能发电高峰抽水蓄能,在风电低谷时放水发电,实现为风电调峰填谷,统一规划疏勒河、党河、“引哈济党”工程河道引水式电站,抽水蓄能100万千瓦以上,满足风电调峰需求。
  
  (二)电力消纳问题
  酒泉处于甘肃电网末端,远离电力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必须积极探索风电“直供”和就地转化的途径,解决好电力消纳问题。目前酒泉建成的330千伏线路不能满足200万千瓦的电力输送要求,规划建设的双回路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在2010年建成运营后,与2020年建设2 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也不匹配,要从根本上解决输电问题,需要按照“融人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建设6条750KV双回线路和4—5条800千伏直流输变电线路,在电力负荷中心寻找电力消纳市场,力争到2010年输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l 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4 000万千瓦;需要同步考虑电力就地消纳问题,论证发展电解水制氢、抽水蓄能电站、高容量电池充电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载能产业,在不断降低风电对电网调峰压力的同时,实现电力就地消纳。
  
  (三)装备制造问题
  目前,国内有70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有五六家,但国内目前风电发展速度较快,到国外采购风机的份额有限,风机供应短缺、配套设备生产跟不上,成为影响风电场建设进度的主要问题。要提高风电装备制造研发水平、国产化率和产业聚集度,确保风电设备按时足额供应,降低建设成本,必须依托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入园门槛,引进有资金实力、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为风电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设备供应保证。
  
  四、酒泉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酒泉的风电产业发展已经有10多年的历程,随着国家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酒泉风电产业发展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要实现理性、科学的发展,需要按照国家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国家产业政策框架内,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统筹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风电产业成为调整能源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坚持规划先行
  产业规划是推动产业健康成长、规避重复建设和非理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力抓手和基本依据。为了杜绝风电项目一哄而起、盲目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现象,更好适应现阶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把风电及其配套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谋划,严格按规划办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科学布局。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坚持以风电场建设为牵引,以风电促网架建设、以风电促调峰电源、以风电促装备制造的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思路,成立以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相关专业院士和专家领衔的技术咨询委员会,对涉及风电产业的电网输送、调峰电源建设、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等各个子系统进行论证指导,做出详细的规划,细化风电场建设进度和送出方式,合理安排风电并网时序,提前规划电网配套风电送出工程,为风电场建设提供设备、技术和人才保障,确保风电场能建成、风电能送出、有效益,全面提升产业聚集度,促进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
  综观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凡发展快的国家,都普遍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法等政策保障措施。风电产业发展离开不相关政策的支持。在资金支持上,进一步明确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措施,明确节能和环保及清洁能源的比例,把扶持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建设项目;在财政税收上,需要国家提高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的地方留成比例,争取国家对风电及风机制造业抵扣的生产设备进项税和出口产品退税给予全额财政转移支持;在价格上,在实行固定电价收购风电电量的同时,对高于电网平均电价的价差在全网均摊,适当调整特许权招标中降低价格因素所占的比重,提高风电设备购买价格补贴标准,降低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用水、用地费用;在项目审批上,根据风电、火电、网架的建设周期,协调解决项目的规划和审批问题,推进风电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研发比较薄弱,由于风机关键技术依赖国外,造成目前国内风机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国内每千瓦风机装机投资在八九千元,其中设备价格在每千瓦六七千元,如果在风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上得以突破,能够降到每千瓦四五千元,将与火电投资基本相同。加强风电产业学科建设,鼓励高校调协与风电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科研院所集中优势力量在风机制造、储能电站、峰谷电量就地消纳、抽水蓄能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成立风电技术研究中心,为风机制造企业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在酒泉建立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在风电产业的核心技术上求突破;积极探索校企业联办、委托培养等模式,搞好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的再教育,推荐高校毕业生和本地职高毕业生到风电及配套企业就业,为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增进协作交流,整合优势力量加强技术攻关,扩大国外市场占领份额。
  
  (四)健全服务机制
  健全完善市领导包挂产业链的工作推动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对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协作攻关,建立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工作协调督查制度,督促检查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1949~2006年天津港口吞吐量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天津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天津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构成一个相互有长期影响的动态线性系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即GDP增长是促进港口吞吐量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天津市母城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其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宜采用建设腹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宁夏海原县树台、李庄等乡镇劳务输出状况的调研,发现在西部贫困地区劳务输出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完整、金融市场发育滞后、观念落后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当地金融体制、促进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求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西部;劳务输出;宁
期刊
内容提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东部地区比较,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影响了甘肃全省发展的进度和速度。为了说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并检验各个因素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方法,运用双对数线性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
期刊
内容提要:3D即经济地理变迁的三大特征:密度、距离和分割,3D的概念有助于确定地方、国家和国际等所有地理标度的主要市场力量和切实可行的反应政策,对于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有很重要的理论启发。本文从3D概念视角时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模式进行研究,提出改变交通格局,增加城市经济密度,打破地理分割;强化城市区域分工合作,打造特色产业与特色城市,打破经济分割;提高绿洲城市整体布局和规划能力,实施非
期刊
内容提要:药品流通运行机制改革对药品分销领域形成巨大冲击,药品分销供应链非财务绩效不仅受到其自身运行效率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现行制度及政策导向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我国药品分销供应链运行机制入手,阐明其对药品分销供应链非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四对矛盾的深层次剖析,揭示影响药品分销供应链非财务绩效的关键导因。  关键词:药品分销供应链;非财务绩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本文采用无压浸渗方法制备了Al2O3纤维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SEM(扫描电镜)、XRD(X射线衍射)和EDS(能谱分析)等检测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 经过工艺优化得到的预制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微观孔洞;通过测定预制体的孔隙率,其值可达72%以上;孔隙率随造孔剂碳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碳粉质量分数小于20wt.%时,随碳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孔隙率变化较明显。碳粉质量分数大于20wt.%时,孔隙率变化幅度趋于平缓。
内容提要:论文首先提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根据文化产业范畴,盘点了临夏州拥有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并指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对策。  关键词: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3—0153—05    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
期刊
内容提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激励机制之上的。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统一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最大,防止道德风险。而衡量二者是否建立联系,很大程度体现在经营者的薪酬是否与企业业绩挂钩上。本文以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薪酬激励和其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民营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尚需完善。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提要:农业技术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本文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辅导亚系统与目标亚系统双向沟通中宣传、农民参与以及相应的组织栽体的关系,分析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民合作社作为宣传与参与载体的作用机制,提出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共同进行农技推广的多元化新型推广模式。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业技术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在论述广东省外贸发展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近十年广东外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认为广东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也呈上升态势;“贸易顺差,环境逆差”的不平衡格局加速了广东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加剧了能源供需的不平衡及环境的恶化;目前不可再生资源的紧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广东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提出坚持贯彻科学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