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腔镜修补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79.15±9.8)min,术中出血量(69.8±12.6)ml,排气时间(14.5±3.4)h,住院时间(15.4±5.8)d,胃镜复查提示腹腔镜修补上消化道穿孔总有效率高达97.2%。结论: 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分析
上消化道穿孔多由上消化道溃疡所致的一种常见急腹症,该病发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1]。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72例行腹腔镜修补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51.2±11.5)岁,72例均以急性腹痛入院56例合并恶心、呕吐。72例患者均有腹膜炎体征,其中15例存在休克体征。病程(2.9±1.8)h,白细胞数(16.8±4.6)×10^9/L,中性比(89.6±11.7)%。术前X线或腹部CT均可见腹腔内游离气体。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两腿分开,全身麻醉后脐上置入12mm套管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12~14mm Hg,脐下置入10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0cm处安置5mm套管作为操作孔。抽吸腹腔内积液(常规做细菌培养),根据腹腔内积液或脓苔较多处确定穿孔位置,钝性分离,暴露穿孔位置后,用3-0可吸收线,沿管腔行“8”字纵向缝合。根据常规穿孔直径大小决定缝针,缝合完毕后再逐一打结,将临近的网膜组织拉至缝线中间,打结固定后缝线暂不剪断。用大量温开水冲洗腹腔后,按压破溃胃壁周围组织检查有无渗液。若有明显渗液则再次缝合,最后剪断取出缝针。再次冲洗腹腔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预后情况。胃镜复查消化道穿孔分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79.15±9.8)min,术中出血量(69.8±12.6)ml,排气时间(14.5±3.4)h,住院时间(15.4±5.8)d,术后出血患者2例,感染患者3例,腹胀呕吐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胃镜复查患者穿孔显效率高达77.8%,有效为19.4%,无效者占2.8%。
3.讨论
目前腹腔镜下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该项技术操作比较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术后抗生素和静脉营养大大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2]。
手术的时机和穿孔位置的确定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腹腔镜能够对整个腹腔进行广泛探查,且气腹加大了肠腔间隙,直观清晰,能够迅速发现并确定病变部位[3]。首先探查易溃疡区,吸引清除脓苔集中区,一旦发现,需要明确穿孔大小、周围组织僵硬程度及有无出血等。对于穿孔时间较长者,可见腹腔内大量脓苔,网膜及肠管将腹腔分隔包裹,消化道穿孔明确,操作过程需要小心耐心,避免损伤肠管。发病时间越长,炎症刺激穿孔周围组织水肿越重,后期缝合修补难度越大,出现穿孔再发的可能性越大[4]。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难点在于腹腔镜下缝合技术和腹腔冲洗、引流。与传统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塞穿孔相比,腹腔镜修补多采用3/8圆针缝合,大网膜覆盖降低破溃口张力,修补穿孔,尽管操作稍复杂,但可靠性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缝合过程中避免缝合胆管及血管,以免造成术后胆道狭窄肝脏缺血及缺血性胆囊炎等。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放置引流管,适当的引流也是十分重要的[5]。
综上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是十分安全可靠的,修补穿孔、冲洗腹腔和引流都是手术的目的,避免严重腹膜炎的发生。腹腔镜手术修补能够减少患者应激刺激,术后切口感染及腹腔黏连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pfelbaum J L, Hagberg C A, Caplan R 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J]. Anesthesiology,2013,118(2):251-270.
[2] Byrge N, Barton R G, Enniss T M,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repair of 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 a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nalysis[J]. Am J Surg,2013,206(6):957-962, 962-963.
[3] Lunevicius R, Morkevicius M.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repair for perforated duodenal ulcers[J]. Surg Endosc,2005,19(12):1565-1571.
[4] 杨卫富,印山河,朱华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诊治疗策略[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01):21-23.
关键词: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分析
上消化道穿孔多由上消化道溃疡所致的一种常见急腹症,该病发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1]。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72例行腹腔镜修补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51.2±11.5)岁,72例均以急性腹痛入院56例合并恶心、呕吐。72例患者均有腹膜炎体征,其中15例存在休克体征。病程(2.9±1.8)h,白细胞数(16.8±4.6)×10^9/L,中性比(89.6±11.7)%。术前X线或腹部CT均可见腹腔内游离气体。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两腿分开,全身麻醉后脐上置入12mm套管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12~14mm Hg,脐下置入10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0cm处安置5mm套管作为操作孔。抽吸腹腔内积液(常规做细菌培养),根据腹腔内积液或脓苔较多处确定穿孔位置,钝性分离,暴露穿孔位置后,用3-0可吸收线,沿管腔行“8”字纵向缝合。根据常规穿孔直径大小决定缝针,缝合完毕后再逐一打结,将临近的网膜组织拉至缝线中间,打结固定后缝线暂不剪断。用大量温开水冲洗腹腔后,按压破溃胃壁周围组织检查有无渗液。若有明显渗液则再次缝合,最后剪断取出缝针。再次冲洗腹腔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预后情况。胃镜复查消化道穿孔分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79.15±9.8)min,术中出血量(69.8±12.6)ml,排气时间(14.5±3.4)h,住院时间(15.4±5.8)d,术后出血患者2例,感染患者3例,腹胀呕吐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胃镜复查患者穿孔显效率高达77.8%,有效为19.4%,无效者占2.8%。
3.讨论
目前腹腔镜下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该项技术操作比较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术后抗生素和静脉营养大大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2]。
手术的时机和穿孔位置的确定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腹腔镜能够对整个腹腔进行广泛探查,且气腹加大了肠腔间隙,直观清晰,能够迅速发现并确定病变部位[3]。首先探查易溃疡区,吸引清除脓苔集中区,一旦发现,需要明确穿孔大小、周围组织僵硬程度及有无出血等。对于穿孔时间较长者,可见腹腔内大量脓苔,网膜及肠管将腹腔分隔包裹,消化道穿孔明确,操作过程需要小心耐心,避免损伤肠管。发病时间越长,炎症刺激穿孔周围组织水肿越重,后期缝合修补难度越大,出现穿孔再发的可能性越大[4]。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难点在于腹腔镜下缝合技术和腹腔冲洗、引流。与传统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塞穿孔相比,腹腔镜修补多采用3/8圆针缝合,大网膜覆盖降低破溃口张力,修补穿孔,尽管操作稍复杂,但可靠性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缝合过程中避免缝合胆管及血管,以免造成术后胆道狭窄肝脏缺血及缺血性胆囊炎等。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放置引流管,适当的引流也是十分重要的[5]。
综上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是十分安全可靠的,修补穿孔、冲洗腹腔和引流都是手术的目的,避免严重腹膜炎的发生。腹腔镜手术修补能够减少患者应激刺激,术后切口感染及腹腔黏连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pfelbaum J L, Hagberg C A, Caplan R 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J]. Anesthesiology,2013,118(2):251-270.
[2] Byrge N, Barton R G, Enniss T M,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repair of 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 a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nalysis[J]. Am J Surg,2013,206(6):957-962, 962-963.
[3] Lunevicius R, Morkevicius M.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repair for perforated duodenal ulcers[J]. Surg Endosc,2005,19(12):1565-1571.
[4] 杨卫富,印山河,朱华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诊治疗策略[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