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种外科学期刊指南共识文章被引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阅2016—2018年78种外科学期刊发表的指南共识文章的被引频次、所在学科领域、发表年份,以及高被引和低被引文章的作者信息、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有无利益冲突声明、证据等级分级、注册情况等,调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外科学类期刊指南共识文章的被引情况及文章的发表情况。经调查,78种期刊中,有29种(37.2%)在3年间未刊载指南共识文章。未发现零被引文章,被引频次以3~10次、11~30次者居多。49种期刊共计刊载357篇文章,有104篇文章重复发表,253篇独家刊载,合并后仅得到312篇文章。有15篇被列为低被引,7篇被引2次,8篇被引1次;共涉及9本杂志,涵盖了所有的外科学门类,其中7篇(46.7%)来自外科学综合领域;以2018年发表为主(10篇,66.7%),表明发表时间越近,低被引可能性越高,发表时间越久的文章,低被引可能性则越小;共识(12篇,80%)占比高于指南(3篇,20%)。文章作者以学会为主(12篇,80%);仅2篇(12.5%)获得基金项目资助、2篇著录中英文摘要、5篇著录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级、3篇文章交代利益冲突情况。有15篇被列为高被引,以2016年发表(8篇,20%)为主(53.3%),表明发表时间越长,高被引可能性越大;总被引频次达4210次,范围为126~782次;以“复合”(同1篇文章刊發在不同的期刊)期刊为主(8篇,53%);以指南(12篇,80%)为主;作者单位以学会为主(13篇,86.7%);15篇文章均无项目资助、仅1篇文章著录中英文摘要、1篇文章说明了文章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依据、均未交代利益冲突声明。通过调查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外科学期刊指南共识类文献数量较多,无零被引文章;低被引文章以共识为主;高被引文章则以指南为主,且多本期刊同时刊载有助于文章的阅读引用。高被引与低被引文章在中英文摘要、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级、利益冲突声明情况方面均有待加强。
  关键词:外科学;科技核心期刊;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低被引;高被引;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227-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G793-JP141
  一、引言
  一项针对中华医学会较权威的10种期刊于2020年刊登的10部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认为,当前的指南共识文章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指南制定者单一,重临床轻方法;二是时效性差,内容陈旧重复;三是没有统一的指南制订标准和规范的提法;四是证据和推荐分级缺少或较混乱[1]。鲁翠涛等对18本外科学期刊于2016年发表的指南与共识类文章进行了分析,认为部分期刊对指南与共识类文章的重视程度不够、刊载数量欠缺且质量有待提升[2]。有不少医生表示,目前专家共识类文章较为泛滥,这类文章慢慢沦为某个学会或者医生的学科水平和学术地位的评价标准工具,并没有落实服务基层医生和病人的宗旨[3]。2021年,王子君等报道了2000—2018年3月间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识解读类文献的质量报告,指出我国当前指南/共识解读类文献数量较多,但整体报告质量普遍偏低,表现为关键信息解读不全面,解读过程缺少方法学家的参与,以及对原指南/共识利益冲突的关注度不够[4]。
  上述文章都从学术编辑质量的角度对指南共识文章提出了很多待改进建议,但尚无文章对指南与共识类文章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目前许多医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年度阅读量前3名的文章均以指南共识文章为主[5]。指南共识文章业已成为期刊竞相争夺的文章类型,但这类文章在期刊学术影响力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明确。但就一篇论文而言,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受人关注的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6]。因此,通过论文被引量评价其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有一定价值。文章发表后的2~5年迎来引用高峰期,故本文以外科学类期刊在2016—2018年发表的指南共识文章为对象,调查其被引情况,并分析高被引和低被引文章的特征。进一步从自身办刊实践出发,探讨科技期刊提升指南共识文章学术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78种中文外科学类期刊(包括外科学综合类、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外科学、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发表的中国学者主导制定的指南或共识类文章作为研究对象[7]。排除标准:一是指南或共识解读类文章;二是国际指南翻译版本;三是诊疗规范;四是没有被引频次的文章;五是补白。如有将指南拆分成多篇文章的,则计为1篇,被引频次则为拆分后文章被引频次的叠加。以万方医学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6月27日。统计2016—2018年上述78种期刊所发表指南共识文章的被引频次和文章信息。被引频次以万方医学数据库的数据为准。
  (二)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的定义
  由于许多指南共识文章并非独家刊载,为更真实地反映该文章的学术质量和被引情况,此类文章的被引频次计算以多家期刊的数据叠加为准。将排序在前5%的文章定义为高被引论文,排序在后5%的则定义为低被引论文,如果存在被引频次相同的期刊则同列为高被引或低被引论文。
  (三)提取论文特征数据
  收集高被引组和低被引组论文以下数据:一是期刊名称;二是发表年份;三是作者分类及数量,分为学会、专家共识组和个人;四是细分学科;五是是否独家刊出;六是基金资助情况;七是有无中英文摘要;八是有无方法学专家参与;九是有无循证证据等级分级依据;十是有无预注册;十一是利益冲突声明情况;十二是被引频次。分别对两组论文上述数据特征进行提取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3年间刊载指南共识文章的期刊情况   在78种期刊中,有29种(37.2%)在3年间未刊载指南共识文章。3年间刊载数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50篇)、《中华外科杂志》(30篇)、《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1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7篇)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7篇)。本次调查未发现零被引文章,被引频次以3~10次、11~30次者居多,见表1。49种期刊共计刊载357篇文章,有104篇文章重复发表,253篇独家刊载;对重复发表的被引频次进行合并,得到59篇;最后本文仅对这312篇文章进行分析。


  (二)低被引指南共识文章情况
  1.文章的分布情况
  有15篇被列为低被引文章,7篇被引2次,8篇被引1次,共涉及9本杂志,涵盖所有外科学门类。在15篇低被引文章中,有7篇(46.7%)来自外科学综合领域、4篇(26.7%)来自泌尿外科学领域、2篇(13.3%)来自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领域、1篇(6.7%)来自普通外科学、1篇(6.7%)来自骨外科学。低被引文章发表时间以2018年为主(10篇,66.7%),其次为2016年(3篇,20%)、2017年(2篇,13.3%)。这表明发表时间越近,低被引可能性越高,发表时间越久的文章,低被引可能性则越小。
  2.其他情况
  在15篇低被引文章中,12篇(80%)为共识,3篇(20%)为指南。12篇低被引文章的作者为学会,2篇文章的作者为多个个人组成,1篇为专家共识撰写小组。仅2篇(12.5%)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仅2篇文章著录中英文摘要、5篇著录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级、3篇文章交代了利益冲突情况(见表2)。
  (三)高被引指南共识文章情况
  1.文章分布情况
  3年间共计有15篇高被引指南共识文章,2016、 2017和2018年各有8篇(53.3%)、3篇(20%)、4篇(26.7%),这表明发表时间越长,文章高被引可能性越大。3年间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4210次,范围为126~782次。其中8篇(53.3.0%)来自“复合”期刊,外科学综合2篇(13.3%)、骨外科学3篇(20%)、普通外科学1篇(6.7%)、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刊载1篇(6.7%),见表3。
  2.其他情况
  在15篇高被引论文中,12篇(80%)为指南,3篇(20%)为共识。1篇(6.7%)文章的作者为专家共识组,1篇(6.7%)为多个独立作者,其余13篇(86.7%)均为学会,其中1篇文章作者单位中包括了杂志编辑部。15篇文章均无项目资助,仅1篇文章著录了中英文摘要,1篇文章说明了文章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依据,均未交代利益冲突声明。
  四、讨论
  在越来越多的外科学期刊不断抢发外科学指南共识文章的趋势下,正面审视指南共识文章对本领域学术的贡献确有必要。一篇文章刊发几年后若无人引用,就不得不思考该指南共识是否选题得当?是学术需要,还是为了满足某个学者或者某个学会的需求,是否为了发表而发表?因此本文对2016—2018年的外科学指南共识文章的被引频次进行调查,希望能够从这个角度真实反映该领域的指南共识文章的引用情况。
  本研究发现,2016—2018年间刊载指南共识文章数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50篇)、《中华外科杂志》(30篇)、《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1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7篇)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7篇),可见外科学综合和普通外科学领域的指南共识文章发表量较大,原因有三:一是普通外科学医生学术交流较为活跃;二是上述期刊的负责人与外科学医生互动频繁;三是外科学相关的医疗器械公司大力支持此类学术活动。值得注意的是,49种期刊共计刊载357篇文章,有104篇文章是重复发表的,这充分表明不少指南共识文章均存在二次甚至多次发表的情况,但查看原文发现,鲜有杂志会按照要求注明该文章首发于某本期刊。
  有趣的是,本次调查未发现有零被引指南共識文章,这与笔者此前的猜想出入较大。这可能是因为笔者对文章进行了全面调查,将刊载在多篇期刊上的文章的被引频次进行了合并,且文献发表时间距今超过2年,其目的是旨在从文章本身而非期刊层面反映其学术价值。而被引频次在1~2次的期刊仅有15篇(4.8%),也是本文的低被引文章,其涉及的学科细分领域包括所有外科学门类期刊。因此,外科学各个细分学科的编辑都应该重视本领域的指南共识文章,尤其是外科学综合和泌尿外科学领域。在低被引文章中,2018年刊载文章占比达66.7%,这表明发表时间越短,文章低被引的可能性越大,且共识文章比指南文章更容易出现低被引(80%比20%)。
  2016—2018年这3年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210次,被引频次范围为116~782次,其中8篇(50%)来自“复合”期刊,外科学综合2篇、骨外科学3篇,普通外科学刊载1篇、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刊载1篇。这充分表明:一是指南共识文章共同发表较独家发表的期刊更容易被引用;二是外科学综合类、普通外科学及骨外科学领域指南共识文章更容易高被引,这与该领域的学术活跃度有关;三是外科学综合类与普通外科学类期刊更容易出现共同刊载指南共识文章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消化外科领域;四是泌尿外科学无高被引文章,这值得该领域的学术期刊编辑和学者注意。因此,从学术传播的角度来看,独家刊载指南共识文章应该会逐渐被共同发表取代,发表于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都会有较高的被引用[7-9]。本文发现前三位的高被引文章分别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影响因子均是外科学综合的前三位;《中华骨科杂志》则是其所在细分外科学领域的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的第一名[6]。指南共识文章发表时间越久,其高被引的可能性越高,且指南比共识更容易出现高被引(80%比20%),这一结果发现与本文的低被引文章恰好相反。在内容上,综合性的指南共识文章高被引的可能性越大,高被引中的前5篇文章中有2篇是针对加速康复外科,2篇针对围手术期血栓。这提示我们在制定指南共识时,需要考虑到内容的普适性。   五、结语


  本文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未纳入指南共识解读类的文献;二是未纳入国外翻译版的指南共识文章;三是没有对文章内容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本研究发现一篇指南共识文章如果能够同时在不同期刊发表,其高被引可能性更大。因此指南共识文章宜在符合其报道范围和读者定位的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在经过共识制定者的同意后,不同期刊可共同决定同时或联合发表某篇指南,指南类文章的二次发表应遵循《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二次发表的推荐规范》。另外指南类文章更容易出现高被引,共识类文章低被引可能性大,就目前情况,建议专家学者和编辑部一同针对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操作的指南,而不是仅停留在共识层面。指南共识刊出后应在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并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同时定期更新指南,并通过与基层医院医生交流,对已刊发指南进行评价和修改。让指南共识文章真正成为临床医生的案头文件,而不是沉寂在各大学术期刊网站和各大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 张以芳.医学编辑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审理要点探讨[J].编辑学报,2020,32(6):627-631.
  [2] 鲁翠涛,张海燕,张和.我国主要外科学期刊指南及共识类文章发表情况调查及分析[J].学报编辑论丛,2017(1):182-187.
  [3] 冯杰雄.进一步提高“专家共识”与“诊疗指南”撰稿质量的几点意见[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0,41(7):577-578.
  [4] 王子君,周奇,邢丹,等.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识解读类文献报告质量分析[J].协和医学杂志,2021,12(2):260-267.
  [5] 张世鑫.《中华医学杂志》等21刊2020年论文阅读量Top10展示[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36(2):13-17.
  [6] 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等.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02-205.
  [7]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203-211.
  [8] 刘雪立,徐刚珍,方红玲,等.如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从《眼科新进展》论文分类被引情况谈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659-661.
  [9] 张玉华,潘云涛.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J].编辑学报,2007,19(2):81-84.
  作者简介:万晓梅(1992—),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学与学术不端。
  汪挺(1978—),男,江西景德镇人,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中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
  王静(198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期刊编委团队建设。
  朱雯潔(1989—),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期刊选题策划与学术会议。
其他文献
摘要:每逢中国传统佳节,一些电视台就要推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应时应景。从2021年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选题策划、节目创意、融合传播等维度来看,如今,文化类节目创作呈现深挖本土“独一份”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综艺”多元表达模式彰显沉浸感,5G、AR等新技术、新应用“唤醒”历史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四大新趋势。  关键词:文化节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综艺化呈现;创作新趋势  中
摘要:新媒体时代,报纸等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为了成为社会大众的“法律顾问”和舆情的“风向标”,传统媒体的法治报道需要针对现有内容进行创新,以抵御新媒体的冲击,获得全新的发展。本文介绍法治新闻的特点,分析受众群体的各种心理,剖解报纸报道法治新闻时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吸引受众注意的多种报道策略,旨在让报纸获得不同人群的青睐与支持。  关键词:报纸;法治新闻;吸引受众;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
摘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服务的主体始终是党和人民。新闻源于基层,应走进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在新闻报道中表达百姓的真情实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追求的目标。  本文分析新时代新闻工作中践行“四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措施,希望能为广大新闻记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记者;践行“四力”;走基层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摘要:90后成长于传统媒体环境和新媒体环境,成长的媒介环境跨度较大。但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互联网思维意识强。90后主持人除了具备典型的90后特征以外,在新媒体行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传播特质,对媒体形象塑造和媒介理念的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媒体融合角度着手分析,探究90后主持人的传播特质,以便于正确看待
摘要:影视创作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助力地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越发展,民族文化就越应该被提倡。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人在金钱物质的社会里不会迷失和异化的唯一精神指引。因此,影视创作要反映大众的现实生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社会问题,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起到强大的美育作用。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历史题材和动漫题材的影视创作,界定现实题材的构成。同时,运用内容分
爱奇艺出品的《沉默的真相》2020年9月播出后,以电影化的视听质感和类型化的剧场模式吸引了目标受众,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成为2020年兼具强传播力和高口碑的网络悬疑剧,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本文以豆瓣评分9.2的《沉默的真相》为例,对新媒体时代网络悬疑剧的创新与突破进行探讨。
受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持续下降,方言类新闻节目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也面临挑战。方言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新闻形式,在地域传播上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对方言类电视新闻的分析和发展路径探索也成了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唯一获准上星的地方方言电视频道南方卫视的《今日最新闻》为研究样本,探索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宏观与微观环境下的成功因素,分析方言电视新闻栏目在语言限制上的种种弊端,论述方言电视新闻栏目的未来之路。
摘要:云南茶马古道是一条商品贸易通道,其为沿路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小贡献。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理论为依据,重点梳理在茶马古道形成过程中,马帮的古道文化主要传播者身份的形成、其作为传播者发挥的作用和给途经地区带来的影响;民族文化如茶文化与制盐文化等给茶马古道的民众带来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阐述茶马古道上的多民族文化交互传播后的文化融合传播,这促使茶马古道沿路地区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关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以校园青春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高中生陈念和小北两人面对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的一系列故事,折射被大众忽视的一些尖锐问题,在校园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主角在与校园霸凌的对抗中成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以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建构、对抗模型等进行解析,讨论此类电影中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电影的成功之处,以及此类电影得到广泛关注后,对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具中国特色和意识形态色彩的电视文艺晚会节目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文艺晚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导演的创新策划在互联网时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本文分析电视文艺晚会发展现状,结合观察探析当前电视文艺晚会缺乏创新的原因和不足,并从内容推陈出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把握细节等方面分析电视文艺晚会导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