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 大吉之日,饺子与盘锦人的岁月守望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夜家家团圆包饺子、吃饺子,这是中国人祖传的信物和图腾。天津作家冯景元说“饺子好,交子到;春醒,人笑。中国人过年过的就是交子,吃的就是饺子。深深的年,根在饺子里;久久的年,味也在饺子里。在福交、运交、时交的时刻,在这一年和下一年,冬与春,新与旧,承与转的接替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年味久远的缘由。”


  也有人把饺子比喻成人生:饺子要煮,岁月要熬。央视常播的一个公益广告,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席间,老人把一只饺子往口袋里装,口念,我儿子就爱吃饺子。看后令人动容。更有人调侃说:“到了东方,哪个节日都要吃饺子。”
  如果说年代表着岁月,那么“锅开,水沸,雪白肚圆的饺子上下翻滚”,这样热气腾腾则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的期望。“年年歲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饺子与家族命运的相连,折射了历史社会的变革。《餐饮世界》近日采访了盘锦吴大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相宜。作为吴氏水饺的第四代传承人,吴相宜向我们演绎了中国味道的真谛。
  Q=《餐饮世界》
  A=盘锦吴大嫂食品董事长吴相宜
  Q:吴董事长是家族第四代饺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可否讲一下家族与饺子的故事?
  A:家族的饺子故事其实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那个时候我曾祖是御膳房内饽饽房的庖长,饺子是饽饽的一种。清帝退位后,家族迁到东北,辗转定居沈阳。在这途中,家里人考虑是否可以利用祖传的手艺做水饺生意,但当时那个环境不允许,到处都在打仗。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开始了家族水饺生意,那个时候没有品牌这个概念,人们都叫我们吴氏水饺。1986年,我和先生在盘锦开了一家饺子馆,当时也没有太大的想法,也就是用家族的技艺来维持生计。没想到,我们的生意特别火爆,大家都说我们的饺子吃起来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我自己当然知道原因在哪里,吴氏饺子有自己独特的配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祖训教导后辈老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饺子馆的生意平时就挺好,一到逢年过节更是供不应求,顾客越来越习惯过节的时候买了我们的饺子回家自己煮,但供应能力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才开始关注速冻食品这个行业。再到后来,注册吴大嫂这个品牌,已经是2003年的事了,最初的想法是,如何让祖传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顾客都吃到正宗的,属于我们中国的味道,这个对于我,对于“吴大嫂”来说太重要了。
  Q:常有人说,到了东北,不论什么节日都吃饺子,为什么东北人把饺子看得那么重?
  A:其实我觉得不止是东北人,整个北方,甚至全国对饺子的情感都是很深的。你想想,饺子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它其实更像是一个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口耳相传了两千多年,从没有中断过。这足以说明饺子已经根植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了,这个在世界饮食文化上都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饺子这种美食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无鱼不成席,那么东北真是无饺子不团圆。赶上年节,吃饺子对于东北人来说是近乎团圆仪式般的存在。至于东北人为什么对饺子情有独钟,这还是一个习惯使然,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这片关外的广袤之地未得到开发,人们生活很艰辛,一年到头不饿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奢望,改善生活的美食只能留到大的节日和特殊的日子时才能吃,而被列为最好吃的美食“饺子”也是最难吃到的。再加上东北背山面海,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各种美味的食材更是层出不穷,将这些食材充分融合一起包进饺子里,等于一只饺子,容纳了所有的美好和向往。这已经成为一种情结,代表着团圆、幸福、吉祥,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
  Q:盘锦人新年与饺子相关的习俗是怎么样的?
  A:据老一辈人说,大年三十晚上以前不吃饺子,而是吃合子,一种和饺子类似,但完全不同的食物。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条件,合子都是用玉米面加面粉做成的,后来人们日子好过了,就把合子换成了饺子。
  盘锦人春节吃饺子是比较隆重的,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饺子包好煮好,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
  这里还有一个吃饺子的特点就是:冻饺子。早年没有冰箱,数九寒冬,零下三四十度的气候下,人们将包好的饺子直接放置在冰天雪地里,吃的时候既方便又省事。尤其准备过春节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就会提前准备好几大盆酸菜和肉馅,一家人围在热呼呼的火炕上包饺子,包好直接送到屋外冻结实,然后用袋子装起来,
  这种习俗有个名字,叫“硬嚼过”,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满足一整个正月的食用量,又因为冻得硬邦邦的,所以叫“硬嚼过”。等到了要吃的时候,把冻得结结实实的饺子下锅煮,这样煮后的冻饺子吃起来犹如新包的一样鲜美。
  不过现在慢慢地很难看到了,很多习俗只有老一辈的人隐约还记得,这其实也是我心里比较遗憾和着急的事情,有些东西我们要传承下去,不能因为生活的改善而遗忘,这也是“吴大嫂”在将来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去保留和守护一些我们的传统文化。
  Q:记忆中与饺子、新年相关的二三事。


  A:提到这个,我就想起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我还记得是这么唱的:“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是大年;小孩小孩你别急,到了新年换新衣;小孩小孩你别闹,到了新年放鞭炮。”现在小孩儿都开始唱流行歌曲了。   那时的孩子一般懂事都比较早,没到过年的时候,就会很自觉地帮家里干活儿。到包饺子的时候,一家老小很早就会准备饺子馅,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唠着闲话儿。我们几个小的呢,就在旁边跟着学包饺子,但是包出来的饺子太丑了,下到锅里就露陷了。那时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好,对于食材非常珍惜,浪费被看成是一种非常大的错误,所以看到这种“露陷”的饺子,小小年纪,心理就特别自责。
  肉是很少見到的,春节一般人家都是吃的素饺子。后来条件稍微好点了,家人一起吃饺子也是合理分配的,比如一半肉馅一半素馅混搭着吃,这样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上肉馅饺子。吃肉馅饺子的时候,我们几个小的都故意吃得很慢,要在嘴巴里嚼半天才咽下去,那种留在唇齿间的香味,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现在想想,即使当时生活是那样子,但我依然感到很幸福,一家人也吃得非常舒心。
  Q:吴大嫂饺子畅销全国,在销售上有区域重点和时间热点?
  A:这个问题其实前面我已经提到了一部分,饺子本身不属于某一个地域,它首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其次才是美食。从这点来说,其实不存在“东北饺子”、“西北饺子”之说。不同的只是每一个地方对口味的偏好,但这不影响饺子这一整体概念的传递。就拿我们吴大嫂来说,我们在产品线的规划上,就充分的考虑到了口味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比如馅料我们就有海鲜馅料、三鲜菌类馅料、还有北方人普遍喜欢的大肉馅料。


  而你提到的新年拉动饺子销量问题,首先新年确实对饺子的销量有一个刺激和拉动的作用,其实不只是饺子,新年本身就是我们中国非常大的一个消费节点。但吴大嫂优秀的销售业绩则不全然来自这个节点,否则对企业来说是有问题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饺子已经常态化了,不像以前,饺子只在年节才吃,或者比较隆重的节点才吃。另一方面,吴大嫂在食材把控、加工环节等方面近乎严苛的要求,才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有一条祖训,同时也是我们吴大嫂的企业价值观,那就是“对内不欺心、对外不欺世”,这个已经足以说明我们对于产品和消费者的态度了,正因为有了这个态度,才有了我们优秀的业绩。态度决定一切。
  Q:对于您来说,饺子、新年代表了什么?
  A:新年和饺子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圆满。这里面有记忆、有味道、有故事、有生活、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但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圆满。在记忆中回味圆满,在味道中品味圆满、在故事中感悟圆满、在对未来的期望中,达到身心的圆满。就像饺子,它是具有包容性的,包尽天地岁月,唯留圆满在人间。
其他文献
谈起“蓝天碧海,红瓦绿树”,人们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以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每一个来过青岛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岛,比厦门更有韵味,比三亚更加脱俗,比许多海滨城市更加谧静。若是非要形容一下的话,那也只能说:五月的青岛,赶上春天的尾巴,最美的是转角的花、安静的海、葱郁的树和洒满阳光的街道;八月的青岛,正值夏天的狂欢,诱惑的是热情的
期刊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万众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淮安,领略以“和、精、清、新”著称的淮扬菜发源地的经典与传承、创新与未来。“2021中餐(淮扬菜)国际化高端论坛”如期举行,王向红副市长描绘了“六美齐美,美美与共”的淮安美食,与会嘉宾以“促进淮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话题,探讨中餐国际化和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湖南长沙,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烹
期刊
五月的淮安,绿草如茵,生机勃发;今天的现场,嘉宾云集,高朋满座。首先,本人代表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淮扬菜产业发展和淮安“美食之都”申创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淮安是一代伟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家乡。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北翼和江苏省北部中心,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2020年全市GD
期刊
2018年1月20日,《餐饮世界》开年重磅论坛——“迈进新时代,论‘道’新餐饮”成功召开。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餐饮世界》执行理事长、天士力控股集团总裁吴迺峰、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餐饮产业蓝皮书》执行主编于干千、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赵京桥、北京梧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炳安、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小龙、天士力大健康产业营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天津帝泊
期刊
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华美食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会中法会员组团考察了中华料理在日本的经营现状,中法日会员共同探讨了如何促进海外中餐繁荣发展的话题,从中不难体会到海外中餐从业人员的喜与忧和中餐海外繁荣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日本中华料理经营现状。  考察日本中华料理,令人欣
期刊
5月23日晚上,在“2021中餐(淮扬菜)国际化高端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淮安市政府举行见面会,与部分与会嘉宾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监事会主席武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陶书中、淮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顾强、淮安市商务局局长张冬来、淮安市侨联主席田益民,江苏省侨联副主席艾卉,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商务官员向君,意大利佛罗
期刊
“珠联璧合”是西安大唐博相府艺术酒店的名菜,也是陕菜中的一道名菜。这道菜原先是两道传统陕菜,一个是糟肉,一个是江米莲子。糟肉由江米即糯米、红枣和醪糟蒸制而成,江米莲子由江米与莲子蒸制而成。两菜联合,色、香、味、形、器俱佳,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称之为“珠联璧合”。  西安人每逢春节都要加工些蒸碗,一是当礼物送朋友,二是招待客人。其中,“八宝甜盘子”和“糟肉”这两道甜菜必不可少。江米莲籽是改良“八宝甜
期刊
满族粘饽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全利说:“家里的老人很重视这件事,每年都会为做粘饽饽选个好日子呢。每逢淘米这天,母亲都会嘱咐我,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打闹。”在张全利的记忆中,淘米日是大日子,第一锅粘豆包蒸出来后,长辈们都会恭敬地端去祭祖,然后与家人分享。  张全利是满族人,习惯把粘豆包叫成粘饽饽。做粘饽饽是一项全家动员的事情,男人磨米,女人烀馅、做粘饽饽,然后男人烧火。一蒸就是好几锅,然后放到外
期刊
说是面皮,实际上西安人叫“凉皮”居多,反而是宝鸡人统称“面皮”,汉中则有米做的“热面皮”。作为一种极具包容性的小吃,它打破了地域和流派的限制,在陕西境内从北吃到南,外形有薄有厚,原料有米有面,吃法有凉有热,风味各有千秋。  一方面它是陕西人共同的味觉记忆,是“三秦套餐”中的主位,占西府小吃的“半壁江山”,是汉中人温热的乡愁……每一种凉皮,都有当地居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结。  另一方面它又是颇
期刊
翻看《国宴》一书,独特的作者简介和寥寥数笔的内容提要,立即吸引了小编的眼球。“玉馔珩珩,燔炙纷纷,食以体政,器以藏礼。泱泱华夏五千载,其间御筵不知凡几。该书旨在从历朝众多意蕴闳深的国宴及琳琅满目的国菜中,撷取几个侧影,对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典章制度、人事掌故、菜品演变等加以爬梳钩稽。小处着眼,细处落墨,通过亦庄亦谐的独特笔法,以专题形式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宫廷饮食文化风貌及皇家美食背后的深层哲学意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