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进入生命的林子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5-02
  
  经常感叹于一些公开课的精巧,就如珍贵的艺术品,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训练,无不精雕细琢,可再精美的艺术品一旦雕琢的痕迹太明显,总缺少一番灵气,一种纯天然的富有生命的魅力,因为这样的课堂往往在一些功利性的驱使下,早已流失了应有的存在价值而变得形同“作秀”,是没有契合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
  学生生命的需要是多元的,而言语是其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只要是人,就要言语,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唯有人能运用“语言文字”。言语是人的存在决定的一种意识,是人的生命特性之一。言语体现生命,又依附于生命,人的生命堪称“言语生命。”。言语生命活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命活动。现代语言哲学告诉我们:人就生活在语言中,人的生命时刻也离不开语言和言语。“言语生命”一词为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一书《语文:表现与存在》中的主题词。他认为:“在语文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言语生命。’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到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之树 ,学校是苍翠的生命之林 ,教师是林间徘徊的培林人,我们的教学只有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根植于学生的生命,带领学生进入生命的林子,才能提高教育的品质。
  1 顺应言语生命欲求,培养言语个性
  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质、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之一。而语文教育从来无视言语生命的自然需求——每一个儿童固有的言语天性,将语文学科教育其他学科教育“一视同仁”,一律视为知识技能教育。语文教育便成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规则,不断地从外部对儿童的言语进行所谓的教导。教师代表着成人世界的话语权威,从实用和世俗的人生目标出发,这样的教学必然是吞没学生言语个性的教学。作为教师,必须尽心地呵护学生的言语天性,顺应言语生命的欲求,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天性个性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
  师:一个除夕之夜,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快乐的,可对于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对小女孩来说,这是悲惨的夜晚。又冷又饿,除夕夜还在外面卖火柴。
  生:小女孩是可怜,虽然同样与《穷人》一文中一样都是穷人,可是《穷人》里的人物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可是小女孩连个疼她的人都没有。
  生:她是让人心痛的,虽然有家但是却不能回,即使回家也是同样的寒冷。屋子是冷的,连心也是冷的,因为她没人疼。
  生:小女孩是可怜,可是在这个夜晚,我觉得她也是幸福的。
  师:幸福?这种感觉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她小小的尸体时,发现她嘴角带着一丝微笑,说明她是快乐地离去了。
  生:我觉得她也是快乐的,因为课文里说她去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去了,肯定是高兴的,再说,那里有最疼爱她的奶奶。
  师:天堂,让人向往,可是真有天堂吗?
  生(摇头):没有天堂。
  师:那么这个夜晚对她来说还是快乐幸福的吗?
  生:不幸福,连死亡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她是多么可怜啊!这个幸福背后是悲哀。
  生:我还是觉得幸福,因为死毕竟对她来说是解脱,何况在死前她还看到了她做梦都想拥有的香喷喷的烤鹅和暖烘烘的火炉。她已经满足了。
  师:这个夜晚对小女孩来说悲惨也好,属于解脱的幸福也好,都代表了小女孩短短的一生是极为可怜的,生活的全部就是饥饿,就是痛苦,甚至这种痛苦伴随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连那些幻想中看到得到的烤鹅火炉,慈祥的奶奶都是最大的幸福。
  语文教学中,不是要求把学生“塑造”成为符合社会的教育观念的统一的“人”,将他们“修理”成能根据世界的指令行动的机器人,甚至为此不惜专断地干预,窒息他们的言语禀赋,以换取毫无灵性的工具化的言语操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该是顺其自然的无痕教学,这个自然,就是内存于人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欲求和天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固守对于女孩来说,这个夜晚是悲惨的这一简单的答案。相反,当学生说到女孩是幸福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充足的自由,即使是在引导学生确定没有天堂之后,也是尊重学生的言语自由:小女孩并不幸福,幸福背后是悲哀;小女孩是幸福的,因为这个夜晚对于她来说就是解脱。幸福与不幸福的争论并没有矛盾,因为两者体现的都是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作为教师,在学生的言语个性显露头角的时候,并没有粗暴的修剪和砍伤,而是满足了他们的言语欲求,给予了自由表达这充足的阳光,以求学生的言语之树得以茂盛健全的发展。这样的言语对话是无痕的,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天性个天性都能得到最大发展,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松树就长成松树,而不应该将它们扭曲得面目全非,或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树篱”。
  2 唤醒言语生命意识,开发言语潜能
  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所以,语文教育的动力虽然离不开外部环境和物质利益的诱引和激发,但其深层动力应当是蕴蓄于人“内部”的个体生命之中,它取决于人自身言语生命的觉醒和言语生命意识的觉悟,从而学生的言语潜能得以开发。一旦言语生命的意识被唤起,那么言语的表达就不再是外加的,而是变成了学生生命的需求,言语的潜能就成为从他们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绚丽花朵,从而学生的言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
  《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段:
  师:可是,今日,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雄壮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没有了一泻千里的壮观,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为它助威,今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这样的。(播放录象)
  生(表情呆楞,震惊,轻呼:啊!?)
  师:与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昔日雄伟壮观的画面相比较,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为塞特凯达斯瀑布感到悲哀,它即将走向消亡的事实让人难以接受。
  生;心痛,曾经一泻千里的瀑布引来了那么多流连忘返的游客,可现在,已经不见一点往日的气势了。
  生:我感到惋惜,这么美丽的一道风景就这样即将消亡了,怎么能不让人惋惜呢?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到底遭受了怎样的灾难?是谁害了它?那些害它的人一定是个刽子手。
  生;我感到很愤怒,为什么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竟然变成了这样的奄奄一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生摊开双手表示愤慨。)
  ……
  在充分感受昔日塞特凯达斯的雄伟壮观后,突然急风陡转,今日,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雄壮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没有了一泻千里的壮观,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为它助威,今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这样的,随即播放录象。在学生观看录象时,学生的心灵已经受到震撼,昔日的和今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截然不同的景象已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强烈的刺激与冲突,这种冲突唤起了学生沉睡的言语生命的意识,把与文本的交流当作了内心的一种需要,是“请你把昔日与今日的瀑布进行对比,你想说什么”这一简单的问题设计所代替不了的。学生俨然已成为一位位正站在凯达斯瀑布面前向全世界发出呐喊的申讨者。他们已进入文本,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愤慨、心痛、惋惜、悲哀,所有的情感,所有的语言表达都是真挚美丽的,这种出自于内心呼喊的声音是自然的,是不带有任何刻意的痕迹的。
  3 扶助言语生命成长,引领言语自我实现
  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人们对语文教育本体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为修己、修德、养气,到为事功(立言)、为功名、为文章(实用)、为生活(工具、能力),再到为人生、为存在(言语人生、诗意人生)。为人生、为存在就是为了人的符号生命意识和言语生命力的自由自觉的发挥,言语潜能的个性的张扬,良好的言语人格意识与言语创新意识的养成,言语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促成人的言语表现上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使人生因言语创造而有意义,使人更像人。”由此,言语表现的自我实现,是言语生命成长的归宿。而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是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是人的确证,往往是超越世俗和实用需求的。所以,语文教学应从当代重言语技能训练转向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从语文素养转向重表现,发现并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言语生命,扶助言语生命成长,引领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促成每一个言语生命的最大发展。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片段:
  师:是啊,我们生活的集体,像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地球都可以称得上大树。我们就是这些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啊!可是,我们怎么样才算是一片美的叶子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随即,出示说话练习:“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 的叶子,我要,让 。”
  生:家庭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可爱的叶子,我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让我的家永远充满快乐。
  生:班级是一课大树,我是一片勤劳的叶子,我要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班更加优秀文明。
  生:祖国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自信的叶子,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发达。
  生:地球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平凡的叶子,我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让地球永远做美丽的家园。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刚才几个同学说的串起来,就是一首诗啊!你们都是小诗人了,现在请你们每人按照提示,写三段组合成一首小诗。
  生摇头晃脑念诗,师点评,并为学生加上结尾:啊,我是一片美的叶子!
  《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走进文本是有难度的。因为由叶到人,由景到情是一个很大的跳跃。这时候老师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得到言语的自我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谁是我们生活的大树?我们怎样才算是一片美的叶子?并引导学生以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最后落笔成诗。尽管课堂上学生展现的可能并不能算诗,但这样的一个因疑而思,从议到说,又说到写的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文中蕴涵的哲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还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在摇头晃脑念诗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语言带给自己的快乐,是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成功体验,学生作为心灵丰盈、思想自由的言语人、精神人,在诗意地创造着,他们的言语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成长。
  让学生走进生命的林子,让生命生成的教育走进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教师带着生命的呵护走进学生,使师生间增进融融亲和;让生命的滋润走进学生的心田,去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随着创品牌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千家节能降耗企业的确立,许多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无论是从完善计量检测能力方面还是从提高计量管理层次方面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对由于测量设备的失准和测量过程的失控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因此,探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共性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既要教学生严谨证明,又要教学生合情推理,这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也成为高考的一个新热点。本文“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诠释合情推理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合理进行合情推理的途径。  【关键词】 归纳;类比;合情推理;合理推理;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气息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作为传承这种文化的课堂所形成的语文课堂文化,也应为我们所关注和思考。语文课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传承与发展语文这种文化。这就需要研究语文课堂文化的规范;关注精神诉求,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深化的语文课堂文化追索:关注智慧生成,追寻语文课堂文化中的生活本源,超越现实的功利计较,把规范与关怀结合起
期刊
【摘要】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关爱生命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生命教育,意味着要以学生生命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爱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必须挖掘素材,丰富关爱生命的内容,要让学生走进历史;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关键词】 历史教
期刊
【摘要】 西部外语研究对西部的文化发展和整个地区发展都有着理论指导作用。本文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文化传播和媒介教育这一话题,从其研究的多角度提出一些观点,试着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文化传播;媒介教育  【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6-02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8-01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学成绩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佳,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诸如“班额”、“生源”、“资源” ……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教”,然而“事与愿违”,当出现自己所教学科效果不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从我的以验和体会方面粗浅地淡淡我的观点和想法。  第一永不言败
期刊
【摘要】 21世纪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由此产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当今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关注点。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但若使用不当,在某些方面就会走入误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弊大于利。  【关健词】 计算机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据此,本文从“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回归生活,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课
期刊
【摘要】 高三班会课是优化学习方法、调节心理素质、点燃学生激情的主阵地。班主任应该对高三各个阶段的班会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精心的设计,笔者通过针对本班级高三某一次月考后学生疲惫、失落、灰心等状况,及时地召开了一次以“全力奔跑,梦在彼岸”为主题的班会,本文将围绕这次班会课的主题设置、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巩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高三;班会课;奔跑;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8-02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古时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的话,早已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会语数外、考学升得快”等具有功利性的内容所替代、所实践,天长日久的积累,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日渐贫乏,贻笑大方的事情时有发生,曾记得有次中国歌手大赛上,有一歌手竟不知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