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四环: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架构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十多年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PDCA理念是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理念。基于PDCA理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架构,包括三个层面(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四个环节(确定培养目标、实施培养过程、检查培养质量和调整人才培养)及各层面和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架构;PDCA理念
  作者简介:常美玲(1969-),女,陕西榆林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李贵苍(1958-),男,陕西渭南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金华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LYB200841)、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项目编号:Z20090907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09-0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十多年来,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也广受社会关注。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强调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基于PDCA理念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管理架构,旨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PDCA理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是TQM的基本工作方法。TQM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通过让顾客和企业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以“三全、一多样、四一切”为基本特点。“三全”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一多样”即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以预防和预见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戴明循环工作程序办事的基本思想。[1]可见,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基本思想,是一种管理理念。
  PDCA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如图1):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和A(Action处理)。八个步骤:找问题、找原因、找要因、定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经验、找出新问题。具有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循环之间阶梯式不断上升的特点,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PDCA理念的基本含义是管理工作先要制订计划,然后执行计划,再对执行情况及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处理。同时,在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个先制订计划再执行计划,然后检查执行情况和结果,最后进行处理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思想。由此循环中套循环,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管理对象的质量情况,以实现管理的质量目标。
  二、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架构
  基于PDCA理念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架构包含了三个层面和四个环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管理,即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中观层面管理,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微观层面管理,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四个环节:确定培养目标(P)、实施培养过程(D)、检查培养质量(C)和调整人才培养(A),每个层面均包含了四个环节,且三个层面和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如图2)宏观层面管理指导着中观层面管理,中观层面管理指导着微观层面管理,微观层面管理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中观层面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实现了宏观层面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三个管理层面的四个环节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每个对应环节都存在着指导与联动的关系,这三个层面和四个环节共同指向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质量。
  1.宏观层面管理
  (1)国家人才培养目标(P)。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可见,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国家人才培养过程(D)。“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规划纲要》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9年的24.2%将提高到2015年的36.0%、2020年的40.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09年的9830万人将增加到2015年的14500万人、2020年的19500万人。大众化高等教育承担着“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扩大规模和提高层次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
  (3)国家人才培养检查(C)。《规划纲要》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大众化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但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对象适应社会需要却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教育质量评估和人才质量评价是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检查的主要手段。
  (4)国家人才培养调整(A)。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对象适应社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等状况,《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提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国家不断完善机制,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再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不断进行着国家人才培养调整。
  2.中观层面管理
  (1)高校人才培养目标(P)。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因此,具体高校培养理论型、技能型、研究型、应用型等横向层面人才以及培养博士、硕士、学士、专科等纵向层次的人才[2]需要依据客观条件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如浙江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专长突出,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各专业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新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高校人才培养过程(D)。具体高校要根据国家建立的分类体系合理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以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指导,在所属层次、领域内进行专业分类与设计,优先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名师评选、教材建设、实验中心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师资水平,规范教学实施,严格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监督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高校人才培养检查(C)。高校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检查组织,通过学校、学院、系部、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以及建立教学检查制度、课堂质量监控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毕业生质量控制制度等不同渠道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通过一定的组织(教育行政部门、社会评估机构、校内监督机构等),按照一定的程序,紧密结合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反馈,在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学校人才培养品牌效应。
  (4)高校人才培养调整(A)。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采用相对的、开放的、动态的观念来根据人才培养检查结果,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社会环境,前瞻可持续发展前景,及时调整学校发展战略,修订学校发展规划,突出自身特点,优化专业设计,加强质量监控,在全国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高校所属类型、层次中优异、鲜明的优势专业,不断培养出社会公认的高素质人才。
  3.微观层面管理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P)。目前全国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质量标准,具体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定位密切相关,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的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专业基础扎实,具备优秀教师潜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英语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学术研究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2)专业人才培养过程(D)。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人才培养入口、实施和输出。人才培养入口需要具体专业从招生环节开始把握学生的不同特质,选拔优质生源,以适合专业学习,这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才培养实施要求配套建设各种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管理,参考美国学者Chickering、Arthur W.和Gamson Z.1987年提出的“本科教学优秀实践的七原则”,[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输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核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审核学生达到专业教学最低要求,同意合格者毕业。
  (3)专业人才培养检查(C)。“教师教学”检查包括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课程大纲贯彻、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教案、教学进度、教风学风、课程考核、毕业论文指导等。“学生学习”检查包括基本素质(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化基础、身心健康等)、专业素质(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等)和综合素质(学生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践、社团活动、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4)专业人才培养调整(A)。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的控制点和控制标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使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4]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线,调控招生政策,拓展招生途径,加强学生管理,引导学生创新,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特色,强化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幽红.浅析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关系[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
  [2]刘小强,罗丹.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1).
  [3]孙莱祥,张晓鹏.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3).
  [4]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进化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基本理论主要认为心理机制的形成与人类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有关。教育解放了人类的体力,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促进进化的高效手段。教育公平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条件,但是进化心理学认为教育不公平只会不断消减而无法根除,因为不公平现象是人类迫于生存压力采取的生存策略。  关键词:教育公平;进化心理学;公平  作者简介:李昕(1987-),男,江西
期刊
摘要:基于“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程式;能力本位;发电厂电气部分  作者简介:郑晓丹(1966-),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教授;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浙
期刊
摘要:结合学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创新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建设中突出行业特色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探讨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建设;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黄伟(1966-),女,广东广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志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
期刊
摘要:学科竞争优势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抉择。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知识性。因此,加强知识管理成为学科提升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科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途径  作者简介:徐道炜(1981-),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讲师;刘金福(1966-),男,福建永春人,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福建福州350002) 
期刊
摘要:采用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如ADAMS)进行虚拟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学校开设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课程,围绕着不断提高“实践性”这个主线来明确教学目的和选择课程内容;在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和交互式动态教学法为特色来组织教学,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CAE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动力学;ADA
期刊
摘要:“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陈燕俐(1969-),女,江苏常熟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许建(1980-),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
期刊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在工业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等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合作教育  作者简介:余建国(1979-),男,湖北安陆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冯梅琳(1979-),女,陕西合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类的一门基础课程。基于大学物理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探讨有效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对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学习方法;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朱慧群(1965-),女,广东江门人,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忆(1963-),男,安徽涡阳人,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教授。(广东江门529020)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要:系统工程涉及知识范围广,需要基础理论多。为了在课时较少情况下,达到明确学科体系结构,突出系统工程思想目的;首先明确了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学习“系统工程导论”的教学目的,然后探讨了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定性;定量;学科体系结构;系统工程思想  作者简介:魏萍(1975-),女,河南新乡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讲师;许亚岚(1977-),女,湖北襄樊人,中国石油大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交互模式,是传统教学法的延伸和拓展。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性很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当中增强了相关课程的关联性,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地改进教学效果,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支挡结构;教学观念  作者简介:杨庆光(1979-),男,江西黎川人,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唐西娅(197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