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是艺术的一大门类。世界各地的戏剧形式存在着种种差别,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戏剧形式莫过于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同为渊远流传的戏剧形式,却有着极为不同的美学特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性,才使得这两大戏剧形式得以同存,相互借鉴,共同成长,为丰富世界戏剧形式给与强大的助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戏曲特定的美学特征进而与西方戏剧的美学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探究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美学特征中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戏剧;写意与写实;综合性;模仿说
戏剧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戏剧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随着迅速发展的世界,人类的文化活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便出现了各自相异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形式与西方的戏剧形式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美学特种上,中国戏曲强调抒情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缺少自由意志,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现,而西方戏剧重视人物描写和人的意志行动,强调思辨和理性,是重视智慧与主客观思想的西方文化的体现。
一、综合性与单一性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两种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却出现了较为相反的结果。一是由单一走向综合,一是由综合走向单一。
首先是中国戏曲的综合性。关于综合性,在王国维给戏曲所下的定义中,就已经指出了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征,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而在早期戏曲艺术刚刚出现的时候,还都只是由最为简单的单一的动作或是言语形成,如上古社会的歌舞,汉代的百戏,都只是作为戏曲诸因素之一的艺术,并不能称之为戏曲艺术。
在其他表演艺术中,称得上综合艺术的很多,如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夜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但与其他综合艺术相比,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程度更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综合的范围广。艺术一般可以分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两大类,所谓时间艺术就是依赖于时间而存在的艺术,如音乐、舞蹈等;而空间艺术就是必须在一定空间里才能表现出的艺术,如绘画、雕刻等。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既不同于话剧的仅是说,又不同于歌剧的光是唱,也不同于舞剧的只是舞,它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所以说,中国戏曲所综合的艺术之多,在各种综合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2、综合的程度紧。戏曲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各种艺术在被综合到戏曲里之前,都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受其他艺术的影响,然而一旦被综合进戏曲里面以后,就失去了各自的独立性,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因素存在于戏曲这一综合艺术之中。它们的存在虽然还保持着各自的艺术特性,但又相互制约,必须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这一目标的制约下来展现各自的艺术特性。
其次是西方戏剧的单一性。这里的单一性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西方戏剧中很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刚刚在介绍中国戏曲的综合性中也提到了一些西方戏剧,如古希腊的悲喜剧。这正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戏曲是由单一性走向综合性,而西方戏剧则是由综合性走向单一性的一个过程,以最早的古希腊悲喜剧为例,这也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如《美狄亚》中,不仅有语言,动作,甚至还加入了歌队得艺术形式,但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戏剧的表演艺术逐渐走向单一,渐渐变为各种艺术类型,如仅是唱歌的,称为歌剧,或仅是舞蹈的,称为舞剧,或仅是说话的,称为话剧,虽然它们都可以称之为戏剧,但是由于各自依据自己的特性而独立出来,不同于中国戏曲那样,相互制约,而是自由发展。
二、写意性与写实性
中国戏曲是以“写意”作为重要美学特征,而西方戏剧则以“写实”作为其美学原则,这也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差异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进而演变出中国戏曲的“虚拟性”与西方戏剧的“模仿说”。
西方戏剧是写实的艺术,如古希腊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便是写实的戏剧理论,他曾给悲剧下过一个定义:背景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由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强调戏剧家应该照事物应有的样子描述,在这种写实的戏剧理论指导下,西方戏剧形成了写实的戏剧艺术。而中国戏曲是写意的,这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戏曲作家与理论家们历来都强调戏曲必须表现剧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既“意”,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生活,如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得提出: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也就是说,戏曲所表现出来的“意”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而用以表现“意”的故事情节却可以虚构,并不一定要“照生活应当由的样子描述”。
西方戏剧因其表演的根本目的是模仿生活的真实,演员体验或表现的只是某一种特定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就只能是这一角色的动作,由此必定产生出种种不同的自然外部动作,因此,西方戏剧在表演上不可能产生像中国戏曲那样的表演程式,演员表演必须是因戏而异。而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是虚拟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观众的参与,演员通过虚拟的动作,激发观众的联想,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舞台上被虚化掉的景物,所以中古戏曲的表演是以“神似”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原则,因此可以创造并運用程式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段。
三、总结
总而言之,虽然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美学特种上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一方比另一方优越,仅仅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意识,生活背景和历史因素而孕育的两种审美倾向。作为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多元的反映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功能和娱乐性正是人间万象的生动形式的体现。中西戏剧的不同品格归根结底源于中西文化及美学精神的差异。中国文化重整体、和谐在艺术上追求虚实相生、以形写神,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西方重分析、冲突,艺术上追求写实、逼真,强调美与真的统一,由此使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各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3.5月
[2]刘彦君著《东西方戏剧进程》.[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97.12
作者简介
孙奇妍(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编剧。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戏剧;写意与写实;综合性;模仿说
戏剧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戏剧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随着迅速发展的世界,人类的文化活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便出现了各自相异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形式与西方的戏剧形式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美学特种上,中国戏曲强调抒情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缺少自由意志,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现,而西方戏剧重视人物描写和人的意志行动,强调思辨和理性,是重视智慧与主客观思想的西方文化的体现。
一、综合性与单一性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两种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却出现了较为相反的结果。一是由单一走向综合,一是由综合走向单一。
首先是中国戏曲的综合性。关于综合性,在王国维给戏曲所下的定义中,就已经指出了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征,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而在早期戏曲艺术刚刚出现的时候,还都只是由最为简单的单一的动作或是言语形成,如上古社会的歌舞,汉代的百戏,都只是作为戏曲诸因素之一的艺术,并不能称之为戏曲艺术。
在其他表演艺术中,称得上综合艺术的很多,如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夜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但与其他综合艺术相比,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程度更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综合的范围广。艺术一般可以分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两大类,所谓时间艺术就是依赖于时间而存在的艺术,如音乐、舞蹈等;而空间艺术就是必须在一定空间里才能表现出的艺术,如绘画、雕刻等。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既不同于话剧的仅是说,又不同于歌剧的光是唱,也不同于舞剧的只是舞,它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所以说,中国戏曲所综合的艺术之多,在各种综合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2、综合的程度紧。戏曲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各种艺术在被综合到戏曲里之前,都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受其他艺术的影响,然而一旦被综合进戏曲里面以后,就失去了各自的独立性,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因素存在于戏曲这一综合艺术之中。它们的存在虽然还保持着各自的艺术特性,但又相互制约,必须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这一目标的制约下来展现各自的艺术特性。
其次是西方戏剧的单一性。这里的单一性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西方戏剧中很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刚刚在介绍中国戏曲的综合性中也提到了一些西方戏剧,如古希腊的悲喜剧。这正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戏曲是由单一性走向综合性,而西方戏剧则是由综合性走向单一性的一个过程,以最早的古希腊悲喜剧为例,这也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如《美狄亚》中,不仅有语言,动作,甚至还加入了歌队得艺术形式,但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戏剧的表演艺术逐渐走向单一,渐渐变为各种艺术类型,如仅是唱歌的,称为歌剧,或仅是舞蹈的,称为舞剧,或仅是说话的,称为话剧,虽然它们都可以称之为戏剧,但是由于各自依据自己的特性而独立出来,不同于中国戏曲那样,相互制约,而是自由发展。
二、写意性与写实性
中国戏曲是以“写意”作为重要美学特征,而西方戏剧则以“写实”作为其美学原则,这也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差异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进而演变出中国戏曲的“虚拟性”与西方戏剧的“模仿说”。
西方戏剧是写实的艺术,如古希腊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便是写实的戏剧理论,他曾给悲剧下过一个定义:背景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由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强调戏剧家应该照事物应有的样子描述,在这种写实的戏剧理论指导下,西方戏剧形成了写实的戏剧艺术。而中国戏曲是写意的,这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戏曲作家与理论家们历来都强调戏曲必须表现剧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既“意”,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生活,如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得提出: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也就是说,戏曲所表现出来的“意”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而用以表现“意”的故事情节却可以虚构,并不一定要“照生活应当由的样子描述”。
西方戏剧因其表演的根本目的是模仿生活的真实,演员体验或表现的只是某一种特定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就只能是这一角色的动作,由此必定产生出种种不同的自然外部动作,因此,西方戏剧在表演上不可能产生像中国戏曲那样的表演程式,演员表演必须是因戏而异。而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是虚拟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观众的参与,演员通过虚拟的动作,激发观众的联想,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舞台上被虚化掉的景物,所以中古戏曲的表演是以“神似”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原则,因此可以创造并運用程式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段。
三、总结
总而言之,虽然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美学特种上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一方比另一方优越,仅仅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意识,生活背景和历史因素而孕育的两种审美倾向。作为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多元的反映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功能和娱乐性正是人间万象的生动形式的体现。中西戏剧的不同品格归根结底源于中西文化及美学精神的差异。中国文化重整体、和谐在艺术上追求虚实相生、以形写神,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西方重分析、冲突,艺术上追求写实、逼真,强调美与真的统一,由此使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各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3.5月
[2]刘彦君著《东西方戏剧进程》.[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97.12
作者简介
孙奇妍(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编剧。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