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研究的几点体会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手操作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弊端种种:形式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教师通常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感性认识,耗时多、效果差,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課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使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引导者,组织者
  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学具运用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利用学具要做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完成操作。教师首先是要有目的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其次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配以教具的演示和必要的启发、讲解,从而展现学具操作的步骤及其内在逻辑性。当然,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在脱离学具后,也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印象,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准确把握操作的时机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首先要是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活动,是否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再去考虑它的生活化、趣味性和开放性。如果教师过多的考虑后者,学具可能就会变成“玩具”,事与愿违,起了消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材料的大小颜色等因素,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生放手实践。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给每组提供两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另一套是空心的底高都不等的圆柱与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和沙子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鼓励交流,注重合作
  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 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使发现的结论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什么是周长”这一单元后,我留了这样一个实践操作题,让学生测量学校花坛的周长,按以下步骤操作 —— ⑴用卷尺测量出花坛每条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⑵试求花坛周长的长度。要求:先尝试画出平面图,然后寻找联系求周长。 上面这项实践若是由一个学生单独来做很明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只有采取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基本的操作。学生参与度高,而且兴趣浓厚,对周长的概念理解的更为透彻,并为长方形周长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充分重视实践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合理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动手实践操作的习惯,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获得动手实践操作经验,关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利用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保证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学的情感,是指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且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知、能、意、行的结合,它与体育专业技能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健康观以及积极的情感世界。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学生网络虚拟主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网络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意识与行为造成了消极作用。指出创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高校要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构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德育教育师资团队;构建校内外共建的德育教育模式。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学校园里参加体育活动的女生人数远远少于男生人数的现象出发,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错误观念造成的。进一步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来培养女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第一方面,老师要提高女中学生对体育作用的认识。第二方面,老师应该根据女中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合女生的教材教学。第三方面,老师要根据女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关心学生并合理组织
期刊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迷失的现象,突出表现为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践行能力弱,道德相对主义抬头等等。大学生的道德迷失固然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相关联,但究其原因是由于多元文化并存带来的文化环境造成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体验着各种价值观的彼此冲突,经历着价值选择的困惑。对成为何种人,持有何种道德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明确上体育课是自己的责任,对体育课的目标和体育课的功能不甚了解等情况,探讨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调动;学生;体育课;积极性  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性提高在心理上表现主动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求知欲强烈。在生理上反映为大脑兴奋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心肺系统活动加强。课
期刊
【摘 要】近年,有关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近视、肥胖、晕厥、猝死,报道的频度和事件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引人深思和发人深醒。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研究,列举大量事实,从我国体质特差学生问题的现状、体质特差学生的致因和解决体质特差学生问题的对策等三方面对该命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体质健康;特差学生;致因;对策研究  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人类的健康,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有哪些模式。最后,探索了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学生;教师  一、 前言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的被自主性较高的教学方法代
期刊
【摘 要】足球后备人才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事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忽视了球员素质的全面发展,已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导致足球运动员素质低下,种种不良表现层出不穷。回首检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依然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培养过程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从而制约了球员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从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特别是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对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近10年来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学类的论文总量和各年变化趋势、研究类型、研究方法、作者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来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并探索其发展趋势。初步了解和把握我国体育教学科研的优势、特点、不足和发展趋势,以期(及)有
期刊
【摘 要】道教和科技几千年来都是以“太极”的黑白消长的模式进行着变化,他们的消长和交融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来说,道教犹如精神文明,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手段;而科技则犹如物质文明,促进经济增长。在21世纪,我们要在科技增长的基础上,对道教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促进社会更好的进步。  【关键词】道教; 科技; 和合; 促进; 社会发展  一、问题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是中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