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改革热潮,而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也成为了各个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204
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统与理解的有效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所提出的,是指学生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形成的学科能力和必备品格。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前提,也就是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审美鉴赏与创造则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则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促使学生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内涵,进而可以加强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与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转变学生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地位,让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就可以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之前让学生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大胆地进行猜想与推测,引导学生一起来思考“是谁会在牛肚子里旅行,以及在牛肚子里旅行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随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畅所欲言和分享交流,从而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
2、创新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语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此来引导学生赏析和感悟阅读文本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并让学生掌握优秀的写作技巧与手法,進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例如,教师在执教《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并疏通文章大意。随后教师就可以采取设置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再次精读文章并找出答案。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父亲、树林和鸟”这三个关键词语进行故事创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写作能力。
3、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
传统说教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阻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对于学生审美修养的培养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思维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大多为具象思维,这也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赏析教材内容中所表现出的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法,发挥其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将文字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或是视频影像,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所看所感来结合文字细细品味火烧云的瑰丽以及文字的魅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审美修养。
4、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语文课程除了担负着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责任以外,还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而且文化传承与理解也被列入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蕴和历史内涵,从而让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例如,教师在执教《清明》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渗透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可以开展一场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和整理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和风俗习惯。从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活动,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此来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6):90-93.
[2]姚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7-12-20(003).
[3]周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25.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204
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统与理解的有效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所提出的,是指学生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形成的学科能力和必备品格。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前提,也就是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审美鉴赏与创造则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则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促使学生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内涵,进而可以加强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与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转变学生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地位,让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就可以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之前让学生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大胆地进行猜想与推测,引导学生一起来思考“是谁会在牛肚子里旅行,以及在牛肚子里旅行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随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畅所欲言和分享交流,从而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
2、创新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语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此来引导学生赏析和感悟阅读文本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并让学生掌握优秀的写作技巧与手法,進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例如,教师在执教《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并疏通文章大意。随后教师就可以采取设置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再次精读文章并找出答案。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父亲、树林和鸟”这三个关键词语进行故事创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写作能力。
3、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
传统说教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阻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对于学生审美修养的培养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思维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大多为具象思维,这也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赏析教材内容中所表现出的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法,发挥其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将文字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或是视频影像,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所看所感来结合文字细细品味火烧云的瑰丽以及文字的魅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审美修养。
4、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语文课程除了担负着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责任以外,还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而且文化传承与理解也被列入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蕴和历史内涵,从而让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例如,教师在执教《清明》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渗透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可以开展一场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和整理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和风俗习惯。从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活动,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此来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6):90-93.
[2]姚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7-12-20(003).
[3]周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