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语文活力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87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由语文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人们在交流思想时总要体现出思维这个核心要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考虑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去实现思维活跃状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相信学生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思维主要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当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了自然与事物的本质属性后,就能以这些知识来推知不在眼前的事物,或者说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并指导自己的活动。了解了思维的内容,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说是有着很多的帮助的,但不等于说我们就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在平时与同仁的交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不相信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师还大有人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无思维能力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小学生不但具有思维能力,而且还有着极强的思维能力,只不过是我们的教者未能把它激发出来,或者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实践也完全可以证明,我们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教师应当看到这“天时”“地利”,从而很好地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时空。
  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尊重学生
  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某些意义上讲,小学生亦有小学生的心理思维。虽然他们的思维质量不高,但他们思维成功的心理认知还是有的,他们也十分渴望自己通过思维获得正确的理解。但有时思维却似乎偏偏在捉弄着他们,让他们深思熟虑后的说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我以为,教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去引导学生走入正确的思维轨道,还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很好地保护学生错误的思维结论。我们的小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他们很容易因为得不到他人的承认而丧失信心。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呵护学生的思维。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美丽的丹顶鹤》一课,这不是什么教研课,而是我们校内的一节随堂课。该教师在让学生尽情地对丹顶鹤述说时,指导学生进行“丹顶鹤,你真
  ”的补充句子的练习。很多学生的补充都比较令人满意,但有一个学生却自创了一个句型:“老师,我觉得丹顶鹤是
  。”这位教师并没有去指责学生不按要求补充句子,只是等待其表达完毕。这使我充分地意识到一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生态的必备要素必须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平等互动,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闪现出思维的灵光。如果说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那么我们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在表述时开放自身的语言,而不必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表达。开放的思维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更为活跃,开放的表述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更为大胆。
  三、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抓住根本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即已厘清了学与思的关系,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后人必须要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去创新做法,力求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高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窃以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抓住根本。那么,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方法、是品质、是习惯。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根本,再付诸经常性地思维训练,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烟台的海》时,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充分地思维训练,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了解烟台人多彩的生活,尤其是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这句话,我首先让学生去搜集、吟诵有关“海”的诗句,并让学生去读画批注。这为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能深层次地思考感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课文时,我又给学生呈现了烟台海景的图片,要求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海景,进而让学生再通过学习交流和拓展研究,感受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景观。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我没有放弃让学生去读书,而是让学生看着图片读、配着音乐读,尽可能地让学生陶醉于烟台四季的海的景色中。不光如此,我还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发现、谈感悟、交流阅读体会。交流中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课文中不少词句的准确、生动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学生还意识到了上下文中的两个“扑”字有着细微的差别。于是,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会。虽然学生在讨论表述时还不能够完全说到点子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的大脑已经在进行着思维,而且也一定能够获得思维能力的拓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根本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小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才能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微笑取得学生的信任,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安全、自由、开放和自信的心境,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我们把这样的愉悦课堂称作微笑课堂。我们所讲的微笑教学,它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手段。我们坚信只有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会微笑;学生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因此,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很好地拓展教材呢?    一、在课始时拓展作好铺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诗的主题是抒写诗人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心情,感受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教师在课始时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生活,培养语感  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对思想内容的提高,大多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许多教师常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和分析字、词、句与课文重难点上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读者接触文本、感知对话,继而情绪唤醒、内化共生,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张显表达的个人学习、体验、提升的过程。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还是去深掘细究、入木三分?是方法先行、授之以渔,还是奋笔疾书,题海先行?可以说,每一个老师都因急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煞费苦心地尝试各种方法。  然而静观其变,我们不难发现,方法够了,资料够了,训练够了,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故事、童话、寓言、小说节选等,体现了作者精心构思、大胆创作的过程,本身蕴含了创造性因素,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是学生个体经验、情感的再次提炼,它是有创造性的课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一、标新立异,训练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因作文“无米下锅”而绞尽脑汁,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有些学生只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走进童心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挖掘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事件,带领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困境。  一、亲近大自
我曾对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作过一项抽样调查,结果吃惊地发现,不怕写作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的16%,特别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不到10%。可见,怕写作文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不写作文是许多学生心中的渴望。  偶然间听到的一件小事让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学校一位特别怕写作文的四年级男生,给同班的一位女生写了封短信表达自己对她的好感。从作文评价的角度来看,这封信除了格式有点错误外,语言流畅,用词准确,意
作为新一轮课改开拓者,教师应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珍视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体验,让全体学生的个性、理想、兴趣、创造都在生机勃勃、智慧激荡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让全体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和深广。    一、面向全体,为孩子寻找一份生命情感的预设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带着对生命的理解来设计语文课,在教材与学生生命之间找到连接点,并带着全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