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红玛瑙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哇呜哇,咚咚嚓,
  迎得个新媳妇背坐下。
  我问新媳妇吃什么?
  瓜子花生油炸炸。
  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冬日的午后,阳光把树的的影子打在大地上。楼下的院子里,几个小孩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唱着这一首古老的童谣,幸福在他们的笑脸上荡漾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就在楼梯口,我年老的外婆怔怔地望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也轻轻地哼着这首她最喜欢的童谣。她边哼唱边背转身,最后一次独自走上三楼,最后一次俯视大地,她不再留恋这烟火人间,她张开双臂,像一只蝴蝶张开翅膀,更像一片完成使命的落叶,轻轻从三楼飘下……
  外婆从什么时间开始老去?是我八岁的时候吗?那时候外婆应该不到六十岁吧,已经打扮成老婆婆的样子,穿着连襟的蓝布衫子,头发盘在脑后,闲来没有事情,双腿盘坐在家门口,身子自然一前一后地摇摆,就像一座老式钟表,配合着时光的节奏,一下一下。
  外婆在家门口那条通往山上的路上,种了一路的南瓜,那些南瓜的瓜蔓扯得好长好长,南瓜黄色的花是蝈蝈的美食,夏天总会听到蝈蝈欢快的歌声。外婆摘上还很青嫩的南瓜,两三天就摘一个,配着杏仁炒了,吃起来格外香。按理说外婆做饭没有什么讲究的,粗茶淡饭,我却总也感觉吃不够,嘴上饱了,心里还不饱。隔三差五外婆就会做红颜色的面条,那是用高粱面掺杂一点点的麦面做的,擀得厚厚的,第一次吃在嘴里的感觉是粗糙的,吃到后来越吃越爱吃,最终成为我记忆里最美的美味,现在为什么没有高粱面可以吃?甚至很难看到高粱站在田里的景象?我想亲自擀一次高粱面,在触摸时光的同时,触摸那遥远的童年的记忆。
  外婆擀面的姿势也如同钟摆一样,一下一下,时间就偷偷溜走了。外婆有时候擀杂面,是用豌豆等豆类和麦子做的面,外婆擀得薄薄的,感觉比纸还要薄,切得细细长长的,浇上西红柿鸡蛋汤,比过年的饺子还让人馋。高蕾姨姨那次来看外婆,外婆就擀这样的杂面,高蕾姨姨把外婆叫妈,她并不是外婆的女儿,只是妈妈儿时的同学加朋友,因为父母早逝,无亲无故,就把外婆当亲人。那次高蕾姨姨送我二十本作业本和一大把铅笔,并教会我用纸折叠出上衣裤子,她抚着我的头说:“等会儿我们一起去见一个叔叔,你把你叠好的上衣和裤子送给他,他就会喜欢你的!”那是一个阳光耀眼的下午,我终没有把我的手工送给叔叔,即便到如今,我依然没有学会送礼物来讨对方的欢喜。姨姨走时不忘安顿我:“羔羔,你好好學习!姨姨下次再来看你,给你带铅笔和本子!”她叫我羔羔,我仿佛看到羽毛轻轻地飘去,暖暖的。但我终没有再见到她,也许她在我离开外婆家以后来过。听妈妈说她去世早,妈妈一说起她便止不住泪水长流。
  外婆也只有一句话:“好好学习!”但外婆说话的语气坚决而不容有任何的抗拒。我害怕外婆,比见了老师还要害怕。我每天搬个小凳坐着,面前是大凳,我就这么写着字。我的字大而潦草,被老师撕了一页又一页,老师说:“你不要叽叽喳喳的,字还写得那么难看?!”我站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后来我只考一百分了,我第一次感觉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证明就是老师用红笔写的一百分了。这个一百分可以消除我的恐惧,挽回我丢失的尊严,那种感觉一旦有了,就在心里生了根,我就一直盼着快考试啊。
  外婆家的前面是街道,后面是学校,学校后面有一条大河。我和晓宇有一天跑到河里去了,宽大的河面水清清的,我把盆放在水里只一下,端出一盆水,里面竟然有十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天上白云飘飘,行走的速度比时光还快,我和晓宇忘了时间,回到家里比平时晚了有两个小时。外婆拿鸡毛掸子打了我,外爷也打了我,外爷把鸡毛掸子敲在炕沿上,脸上的青筋暴起,厉声说:“以后再到河里就打断你的腿,或者把你填到茅坑里去!发起山水了怎么办?你齐心胆大!?山水把你就冲走了就没有你了!你说,你再敢不敢了?!”我已经吓得发抖,我再不敢了,恐惧在幼小的心里弥漫,也许就是这一次,对于生命,有了一种敬畏。
  我和表妹是外婆最后看管的两个孩子,表妹是舅舅家的小女儿,只有三岁。外婆哄表妹睡觉时的脸最温暖生动,她边哄边哼唱:
  嗯啊嗯,猫娃睡睡,对面山上掐谷穗穗。
  掐得谷穗喂小鸡,喂得小鸡噙水水。
  噙得水水磨镰镰,磨得镰镰割条条。
  割得条条编筛筛,编得筛筛喂老牛。


  喂得老牛肥肥的,耕得地儿匀匀的……
  我和表妹上厕所也要向外婆请假。请了假,偶然会偷偷在外面逗留。在松软的草地上,静静地躺着一只红玛瑙坠子,带着红色的带子,似乎是专门等我这样有点贪玩的小孩来捡拾的,我把玛瑙对着阳光,是透亮而温润的,里面隐隐约约开着绚烂的花朵。我感受到时光的暖意在我的周身一点点散开。我高兴地拿着把玩,外婆当时正在做饭,看到玛瑙的瞬间,外婆的脸色变得苍白,如同看见了不祥之物,外婆一把夺下玛瑙,径直扔在了灶火里,外婆气呼呼地说:“玛瑙,脏死了!以后不许玩玛瑙!”外婆亲手摧毁了开在玛瑙里的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试着去掏灶火。我想不通外婆为什么会因一只玛瑙而生气,更不知道外婆为什么不喜欢玛瑙。
  后来妈妈告诉我,胡宗南进攻延安,蟠龙战役就在外婆家的门口打了起来。当时妈妈只有八岁,跑得比兔子还快。每次要开战,乡亲们扶老携幼躲在防空洞里。一停战,就让外爷等青壮劳力去埋死去的士兵。而那些国民党的战士身上免不了有银元之类的财物,但外爷从来没有拿过。有一次,外爷去埋人,一个战士被炸掉了一只手,当时被炸晕了,外爷以为人死了,正要埋人,他却醒了,连连向外爷祷告:“恩人!求求你,放了我。我也是当了兵没有办法,我家里还有老娘,有婆姨娃娃。我不当兵了,我要回家!”说着就拿出玛瑙给外爷。外爷当然没有要玛瑙,偷偷把这人藏了起来,等天黑再送他回家。因为战争,外婆从此不喜欢玛瑙与银元之类的东西,尤其不喜欢玛瑙。   被扔的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玛瑙,可对于外婆而言,这玛瑙似乎让她看到了死亡的气息,这死亡的气息掩盖了玛瑙本来的美丽。想来外婆是惧怕死亡的,谁又不怕呢?
  只一年的时间,我就离开了外婆,那些高粱面吃得我竟然白里透粉,外婆常对我说:“黑不亲,白恶心,紫赯色肉皮爱死人!你的肉皮就是紫赯色的!”这句话一直温暖了我很多年。
  当对外婆的畏惧慢慢消逝的时候,外爷去世了,外婆也老了,我呼呼呼长大了。舅舅卖掉了老宅,外婆只好跟着舅舅住。妗子为了让表哥接她的班,四十五岁就退休在家。她对舅舅说:“你妈七十多了,走路杠杠的,跟将军似的!”她还说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外婆每次在舅舅家呆不下去了,就来我家,住上个把月又回到舅舅家,舅舅家的五个子女都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她在我家总会念叨那些她的孙子和孙女。那时间通讯和交通均不方便,我家离舅舅家有二百里。妈妈过段时间就会把外婆接来。外婆依旧穿着蓝布对襟的衫子,条条皱纹爬上了外婆的脸,外婆的眉眼透着和善,她的严厉似乎只留存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如今被时光打磨得平平展展。外婆利利落落又干干净净,干干净净的外婆坐过的地方妗子赶快去扫,外婆殷勤地去叠被子,妗子打开被子又重新叠了,扫来扫去。就像毫不留情地扫去尘埃。外婆拿起什么妗子都会说:“你不要动!”外婆想不通,那些年一把屎一把尿帶大孙子孙女的时候妗子为什么不是这样,那时多么需要她这个婆婆,而今自己就像个多余的人,站在哪里似乎都有不对的地方。泪水顺着外婆苍老的脸流了下来,暗淡而无助,妈妈也跟着流泪。
  外婆说:“到底是活了个谁,又是发了个谁?”我隐隐听得这话里的意思:人一生,谁活得再好,谁再有钱,终是黄粱一梦。
  时光一寸寸地挪动它的脚步,每一秒细碎的时光都比上一秒更新鲜,而外婆却在这每一秒的新鲜里持续老着。
  在外婆老年的岁月里,她总是在盼望与等待,盼望妈妈接她走,又盼望妈妈送她到舅舅家,因为过段时间不见舅舅,外婆免不了挂念舅舅。妈妈无奈地说,你就一直住在我家不行吗?
  妈妈接外婆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此反反复复很多次。最后一次,妈妈还没有来得及接外婆,外婆在一天清晨就像一片落叶一样从三楼飘到了地面,我希望外婆是轻轻飘下的。像落叶更像细小的尘埃,我不愿看到外婆柔软的身体和水泥地面的坚硬,就像我不愿面对一只坠落的红玛瑙。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只红玛瑙,玛瑙里面绽放着绚烂的花朵,外婆亲手把它丢在燃烧的烈焰里,我一直以为外婆惧怕红玛瑙,就像惧怕死亡,可是外婆最后一次站在三楼往下跳的时候,为什么那样决绝那样义无反顾?
  一些时光真的就像这尘埃一样,轻轻地飘落,碎在另一种时间里。外婆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越来越苍老,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望,最后终于碎了。碎在我的心上,不忍翻捡。我的心上长出涟涟的泪水,疼痛被一点点地打开,恣意流淌,在记忆里汇成一曲歌谣:
  红豆豆,绿米米,
  你给外婆端椅椅,
  外婆夸你乖娃娃,
  你到院里栽花花……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公众微信平台

其他文献
白蜡杆子的学名,应为白蜡树,在外地有用来做绿化景观的,在我们家乡河南省宁陵县,却是老百姓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在各地的用途不一样,我在这里暂且称其为白蜡杆,以示区别之意。在我的家乡,田地里除了中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外,白蜡杆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尽管,大家都知道白蜡杆的重要性,却没有人规模性种植,只是在地块的两侧,种植个一趟、两趟,起到了很好的分界线的作用。于是,白蜡杆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分成了一
期刊
再次上莫夺山是一个立夏后的季节,正是炎热时节,但是,你身处这海拔1800余米的莫夺山上,微风吹来,能把满山绿树中的负氧离子带到你脸上,轻轻呼吸,会让你倍感舒适。我和县文联以及县文化旅游局的文化界同事,在县人大挂钩扶贫化良村黄永俊副主任的带领下,与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来到了莫夺山。一路上,我感觉这道路与几年前来时的那次有了明显的差别,记忆中上山的路七弯八拐,是一条被村民们称为“干天
期刊
旅居厦门的第十年,我最常走的地方是华新路,它接连斗西路,又临先锋营,别有一番味道。有人说这条路是厦门的最后一块诗意之地,说它诗意并不为过,只是厦门这座城,的确有太多诗意的地方可寻了,或许是不为众人所知,才有了这“最后”之说。  华新路是静谧的。红砖白瓦的闽南特色建筑,赫然醒目。我从小巷口走进,听见三两只鸟儿在头上唱起欢乐歌,它们不扰人,亦不怕人。停经树端路旁,径自徘徊着,忽而旋转,忽而飞跃,叽叽喳
期刊
教室墙上还贴着孩子的照片,孩子双手抱着一个大南瓜,咧开嘴笑着。那是去年我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农家院秋游时用手机拍下的,我轻轻地剥下来仔细端详,泪水禁不住滴在了泛黄的照片上。  这个孩子是我的学生,在放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照看不周发生意外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觉得特别难过……  那个家庭很特殊,父母是近亲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智力发育先天不足,俗称傻子。现在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周围的几所
期刊
在那高高的太空上  太阳和月亮最明亮  在亲人中最思念的  就是我那慈祥的爹娘……  常常真切地感到,父亲母亲就在我的身边走来走去,好像我一回头就能看见他们慈爱的目光;可每每伸出手去,却触摸不到真实的他们。  也常常觉得,随时就会听见他们低低地叫我一声乳名,可旋即又知道,这个称呼已跟着父母一起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谁还能再暖暖地亲亲地叫一声我的乳名呢?在父母先后辞世的这几年间,总涌起二老生前点点滴
期刊
一阵寒风吹来,一阵寒流袭过,一阵冰雨洒过,冬天就无处不在了。  但是冬天好不?冬天温暖、温馨、迷人不?我想找一句描写冬天的美丽句子或者赞美冬天的诗句却只是徒劳。春是希望、夏是热情、秋是收获。冬是什么?我坐在办公室里,还不到供暖的时候,冷得有些发抖,冬天就这么来了,讨厌的冬天!我还必须找一句赞美冬天的句子,因为有份欢迎词的开场白上要用,我还是徒劳。因为我坐在办公室,行走在水泥框架之间,所有的东西都是
期刊
面向阳光,心朝快乐,在三更的梦里我轻装而行。一棵高耸的大树映入眼帘,它粗壮的枝干多么有力,它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县城广场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令我佩服。  每一个光阴流转的季节,都有嫩芽悬于枝头,它就是我老家延河村,沟底的那棵大柏档树,五百年來,它始终庇护着我们的村庄,我敬畏着,亲切称呼它为神树,还有那最熟悉、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儿时戏水的那两条交叉的小河
期刊
达坂城歌香撩人,风以迷人身姿列队谷口。潜意识里,河谷十分寂静。  我错了,错在持陈腐老旧思维,触想象发力。  先是听觉出了问题。  雄浑壮阔的天山地心力告诉说,听不见或无视谷中白杨林、小花、小草,及河谷中卵石等灵性物们的说话声,便以为它们不懂语言,和没有思想情感是错的!  河谷中的灵性物,包括牛羊们全都有自己的语言,且相当丰富。白杨林的语言与卵石们的语言略有不同,小草、小花们说话时会露出些许躲闪般
期刊
嘎斯嘎雪峰在蔚蓝色的天幕里多像一匹北望的骏马,父亲在我小的时候总是这样告诉我,孩子知道吗,那雪山是一匹白玉顶子昂首腾空的骏马,雪峰的背后就是唐古特牧人生活的青藏高原,你看那迷茫在走廊北段的尘埃里就是蒙古高原的阿拉山脉,我们就在其间。长城与烽燧更迭的时代、英雄与古城凄美的传说,以及波斯的贝壳、盛唐的丝绸、远遁的民族,转眼间已是沧海桑田。我那时小,怎么也听不懂,而今再去看嘎斯嘎雪峰那冷峻的样子,她是那
期刊
大力石——一个以酿酒闻名的山村。多年来,我多次听人说起过大力石,也曾喝过大力石的酒。然而,我却没去过这个神奇的地方。去年冬季,应县文联之邀,和十几个文友,一起到大力石村采风。  大力石属于安乐乡,可到大力石村的公路,如一个醉酒的书法大师写的草书,弯弯曲曲,跌宕起伏,笔锋在磅礴连绵,沟壑纵横的大山上率性挥洒,从安乐乡政府起笔,居然画到相邻的另一个乡镇(戌街乡)后,绕一大圈,这一笔又画回安乐乡,在大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