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军的诗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红军,彝族,1983年生于云南双柏。爱读诗,2015年尝试诗歌创作,作品散见《诗歌月刊》《云南日报》《大家》《滇池》《边疆文学》《金沙江文艺》等,获第十三届《滇池》文学奖,第五届“马缨花”文艺创作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

我的寺院时间


  风卷过西窗,朝向佛堂
  在尖顶寺门前抬高了自己
  如果你只是把万年青当作风景
  那么在夜晚,它们会更凌乱深邃
  而院墙后的野樱桃花
  不用黛玉相送,也有自己的葬礼
  很多故事,在这一红一白的暗争中
  悄然完结。有一恍惚间
  看着善面的佛,像看一段历史
  人如微蚁,正一点点为他累积尘灰
  我不常来。沿途那么多弯道
  我来到的时候,会祈求光不要靠近刀
  水去养花,风去招惹蝴蝶
  我去后园养一池阳光

瓦雀和鸣时间


  关于窈窕的几种要义
  小瓦雀在做精致的注解
  展翅是一种,翘尾是一种
  啼鸣是一种。倘若我们的视界
  可以触碰到天空的额头
  那么她们能向旷野邮寄
  我们的误解。鬼知道
  洗刷过她们的露珠何时
  会凝结为我们目光里的泪
  而惊喜,一直都游离在境界之外
  我们从未变形,手握刀光
  先择菜,再砍诗
  执念于撞碎自我的陌生
  鬼知道,在她们眼里
  倒过来的世界
  我们像不像戳往天空的一截疼痛

观仙人掌时间


  如果我们的脚掌能刺穿阳光
  会不会像他一样
  对天空横生一种威胁
  可惜,诗歌里才能如此遐想
  (因为影子不代表真实)
  幸好天有阴晴圆缺
  他们的逆性,有时被弱化在
  杜鹃早起的晨雾中
  像一个时代的嘱托
  我们不能对缩减的石羊江河床
  说出盲目的责备:你走在鞋帮上
  至少足印要从它历史脊背雕刻
  不要妙笔生花。一种延误
  很有必要,距离是最好的铁证
  高端处,我们是天空的孩儿
  无法反抗也不敢触摸
  尽管
  任何神仙都不怎么像他
  除了张果老:总是为最后一句
  大吃一惊

无关联事物时间


  外观上,罂粟花获得的赢面更大
  假使我们纯粹只为满足表层的美感
  那么哲学和真理没必要深究
  而生存的宽阔性在道义上
  豌豆花比起地边的木棉树
  以及木棉树下的芦蔓
  则宽大得多。假使黄叶通过严冬
  落地为泥并未使我们有所感触
  那么远方和枯萎将是一对阔大的词语
  毕竟霜冻和小雪并不常来
  要从很轻的白色中辨认出花瓣
  不像木棉的黄叶,还有飘飞的能力
  芦蔓枯死了也还是一朵花的样子
  我们麻木于对自身愈合的满足
  肉体的惊悚埋伏于时间内
  就像此时,覆盖被获得归顺和谅解
  好似在讽刺我们的容器
  长期和思想的骨头争斗、合并

借鸟鸣之悟时间


  麻料鸟不常啼鸣
  它们生理性的迁徙从远古而来
  也带来远古的神秘性
  而此时,听到窗外的鸣叫声
  在我备足疲倦的温床上
  扩充为一种运气
  就像我手握金色的碗筷
  忽然收到积雪。不用去解析
  它们的预言败给乌鸦是否源于体色
  单是音色,都能警觉我爱的狭隘
  会不会在明晨的白霜中
  查出岁月的陷阱:从不对自己妥协的人
  会对火焰的圣性痴迷
  燃过的骨头,多少年都不再喜光
  就像它们在暗夜啼鸣
  是对我物理性的身心一个善意的提醒
  小心行走尘世,幸运
  并非一种常识
  注:麻料鸟,俗称鬼鸟,民间认为其鸣声有预言死亡之意。

风过南河时间


  风吐出的信子
  在谨慎上还缺很多步
  去惊吵峰峦落差
  比如舌尖上,比如流水里
  或者冒芽的杜鹃花蕾
  烘托在牛耳般硕大的绿叶丛
  从青笋里咀嚼出辣味
  意味着你曾何时骗过一朵火焰
  烧掉真相与花朵
  掩埋灰烬
  一座灯塔等待爱情的完整
  油不枯。光照过我们体内的水
  为她清洗孕育。自然灵光
  才是生态的复苏
  一生躲不过风水
  一生的命题,依然是风水

菜花溪流时间


  在涯奔放,在渠内敛
  每一滴都美得不成样子
  羞愧于我的好奇心
  并未使静逸冲破语言的梦境
  反倒是我们身上的波浪
  好似被它们全数回收
  这种安然需要提防
  在我们对生活布置的笼子外
  一定有什么弄错了
  反观路边的白菜黄花
  每一朵都妖娆得不像谎话
  每一朵都是浪漫主义
  那么大一片连起来就是一种隋怀
  在我们被紧箍的时间之囊中
  她们花得小心翼翼
  泥土是值得敬重的
  當然,眼睛也很需要信任
  我们从底色开始试图描述出底色
  慢慢熬到头白,也是一种主义
其他文献
序:  在佛教中,罗汉的地位次于佛和菩萨。佛经中记载,十六罗汉是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祖的弟子,他们遵照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间,普度众生。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他们又称“阿罗汉”, 为梵语 Arahan 的音译。十八罗汉融入中华文化的传统后,具有高度的宗教教化与美学欣赏的价值。  骑鹿罗汉  遁入深山修行  古印度婆罗门的望族  不甘自封于尘网之中  重重的红尘轻轻地放下  悠然端坐
期刊
此称 藏族,生于 1987年 7月,云南德钦县人。有作品发表在《民族文学》《长江文艺》《滇池》《大家》等刊物,出版有诗文集《没时间谈论太阳》。  崩顶庙是萨荣村的第二大山庙,听长辈说,原先只是一个简单的石房,是一个云游僧人的修行场所。后来,僧人修成正果,仅留下几块骨头圆寂了。村人看见他骑着法鼓缓缓升天,整片天空为他下起绚烂的花雨,美妙的铃鼓之声响彻整个村庄,连先天聋哑的人都听见了。  山庙里面只有
期刊
我最后一次见到石先生,是半年前的事。你那时还没来,应该没见过他。石先生这个人呢,该怎么说,这地方只有我这一家诊所,每天要见几十个病人,每个病人都不一样。我们做医生护士的尽可能都给他们打招呼,可是姓名和长相一概记不住。石先生是个例外。跟他背景也有些关系,不过不只是我,那些不晓得来龙去脉的护士都记得他,以前每到他预约面诊的日子,就连没值班的护士也会特地留在休息室,仅仅为了等石先生来,好跟他聊天。他去世
期刊
赵公山:武财神之地  天黑时候开车进入赵公山。尽管这里是青城山主峰,又是“福地”,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道路是村道,曲里拐弯,偶尔闪过一座村庄或者一座孤零零的房屋。山势越来越陡峭,草木的气息越来越重。虽然,都江堰也算是一个环境良好的宜居之地,但凡人口和人类的建筑太过集中的地方,都是不自然的,是一种被篡改了的伪自然。此前的 2010年夏天,我去映秀镇,路过赵公山时候,司机告诉我,这是财神赵公明羽化
期刊
好久都不曾出门,被迫出去一次,感觉所在的地方已不适宜步行。大马路尘土飞扬,来往的车流,声浪喧嚣,无法平息。无数个男男女女低头对着手机,人与人之间隔膜重重。走过大风呼啸的桥头,一边是坐在台阶上伸手乞讨的人,蓬头垢面,烂衣破裤,一边是繁荣的商场,发亮的屏幕上自动弹出各色华丽的广告,以及从广告下面走过的追随时尚的人们。  荒凉、繁荣、华丽、粗糙……一瞬间感觉自己写在《荒原古镇》系列里面的那个小女孩,就在
期刊
五记:马达或桃林  马桃林分到云水的时候,我已经上了半年的班。  这批大中专生里,最显眼的就是这个叫马桃林的中专生了。按说,中专生没有什么优势,这位姓马的又其貌不扬,要个子没个子,要长相没长相。上身长下身短,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走路的样子。脚尖往外,腰身挺得很直,眼睛平视前方,一个方框眼镜几乎盖掉半张脸。用厂子弟的话说,大拽拽的。走路拽也就算了,最重要的还有,他一上班就整个新举措。  这个刚分到劳资科
期刊
高中时,我和韩艺经常逃课到那间音乐教室里。过去许多年,她也许还记得,那是个青砖盖的老楼,砖楼的前面覆满了绵软的青苔,后墙被大片爬山虎盘住,它们那么执拗,倚墙而上,沿着窗户上的钢筋一直攀向房顶。阳光被爬山虎的叶子挡成碎片洒进来,大块小块地摆在墙上,裂痕穿过水波一样晃动的石灰墙壁,用神经质的线条勾出一张沧老繁难的脸。我经常看着韩艺坐在一台垂垂朽败的钢琴前,流动的光斑重叠在她身上,那时我还没有感觉到,时
期刊
施国剑,彝族,90后,云南双柏人,文学爱好者。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边疆文学》《滇池》《金沙江文艺》《玉溪》《楚雄日报》等报刊。轮回  一  有一条河,从脸上流过  流水中有晃动的镜子  静流中淤泥沉积  脸皮厚了一层  急流时大浪淘沙  山脉和峡谷显现  高和低,容下神明和鬼怪  不显仙果,不露妖气  二  每一片叶子,都应该充分腐烂  别让季节留下来,挽留  是要落空的事  每一
期刊
黄梦,1990年9月,生于双柏县鄂嘉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一名普通农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诗歌爱好者。平时喜爱看书和写作,尤其钟情于诗歌,2015年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参加了两届“双柏查姆诗会”,作品多发表于《哀牢山文艺》,诗组《错位》发表于2017年12期《滇池诗刊》。热爱诗歌如同热爱生命!蚂蚁践行  为过路的蚂蚁践行  它的方向  必定充满蜜意  是信仰和使命  众多行囊  载着初衷,一缕
期刊
聂鲁达有一首诗,叫《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前几天我读到它,一时兴奋,因为我正为云南楚雄双柏县的诗歌而高兴,感觉这首诗就是为双柏县写的。双柏县那个地方,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不久,曾跟着当时的《滇池》领导黎泉老师去办笔会,30年前的双柏县,确实非常寂静,今天,双柏县广为世界所瞩目,但就诗歌的写作而言,它仍然是寂静的,没有人知道双柏县竟然藏着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  只有我们知道。  2018年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