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默读变得“有滋有味”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让学生的默读变得“有滋有味”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默读训练中落实好“教、学、做合一”。
  一、 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默读训练应有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教学时,要按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二、 提供默读条件
  默读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一给时间,二给任务。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3到5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学生默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竞赛等,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先静──默默读思;再动──或书声琅琅,或议论纷纷。当然一堂课的静与动,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不可顾此失彼。
  默读训练要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由于默读时学生不读出声音,别人看不出,听不到,很大程度上是个别活动,内心活动。因此,指导默读时要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要及时进行检查有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以可防止学生漫不经心,匆匆过目、不求其解地读,有利于学生养成边默读边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默读的指向性,提高默读质量。老师还可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或者启发学生质疑等等,以进一步提高默读效果。
  三、 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很难提高默读速度。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入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教师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常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方法的掌握靠反复训练,训练得多了,就可以成为终生受用的习惯。
  在课堂上,我首先告诉学生:“默读就是默默地看,用眼睛来接收信息,用心来思考。嘴巴、舌头、声带都不动。
  在默读时有很多学生会在心里默默地读,视线也并不是一直沿着每行文字由左到右地移动或者暂停,而是经常进行无意识地重复阅读,这就是心读和复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大屏幕上闪示一段话后,用几道简单的题目检查学生的默读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默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读得快读懂的多,有的学生读得慢读懂的却很少。通过自查自纠,一些学生发现自己暗暗在心里读,发现没记住后又回过去看了,导致没看完,所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我在大屏幕上又出现了一段话,在文字下方有小圆点从左往右延伸,循环往复,要求学生跟上小圆点的速度用眼睛看,用心来记。在这次默读实践后,学生的默读速度与理解率大大提高,我趁势告诉学生:“我们阅读的材料虽然没有小圆点,可小圆点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注意调整自己,就能改掉心读和复视这两个毛病。”
  四、 科学评价默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默读时,既要关注到有没有出声读,有没有指读,有没有按要求动笔批注等有关默读方法、默读习惯的问题,也要关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是否思考了问题,有没有按时读完规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举手,也可以抽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查看默读情况。总之,要让默读讲方法,有速度,求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虽然“班里”这个词语把地点相对固定了,但我们可以从时间上去发散,从人物身份上去发散。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可能是身边的同伴、亲人,还可能是远道而来的贵宾,让你意想不到的神秘人物;可以写想象中的“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也许是你喜欢的小说或影视剧中的角色:孙悟空、变形金刚、哪吒……也可能是你的心爱之物:滑板、玩偶……  思維越开放,空间越大,材料就越丰富。  清晨,阳光照进教室
期刊
寻找旅程的亮点很重要。亮点,有整体的亮点和细节的亮点。整体的亮点,就是洋溢着异域风情,别人暂时没去过或者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景和情,或者是你在旅途中特殊的经历、特别的故事,这样的亮点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细节的亮点是指把某几个感受特别深的景点或有趣的场景写出来,细致描述这些景点或场景。  除了写景,还要注意记录路途中那些有趣的事情,那一个个你自己遇到的故事,和你在旅途中所见之物背后的故事。  每年暑假,
期刊
一、 诵读品味  诗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宜读,宜诵,宜吟,宜唱,诵读是进行诗歌赏析的最重要的手段。诗歌的诵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只有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比如五言的古诗有“二二一”节奏,如“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也有“二一二”节奏,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再如七言的有“二二三”节奏,如“一曲/高歌/
期刊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相同的街道不同的人流,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偶然的相遇可能带来别样的感悟……去看、去听,去抓住别人不易抓住的东西。一旦捕捉到,你的选材就显得独特,你的习作便成功了一半。  表达情思的方式有许多,你可托物言志,让街头的一棵梧桐拥有坚贞;你可写景抒情,让街景的变化里映射时代的发展;你可叙事抒情,让普通人身上闪烁不平凡的光芒;你可直抒胸臆,不文明的现象里有你对真善美的追求……善思善感
期刊
这个成语经常被人误用,例如:  緊急通知  彩虹县各单位:  近日我县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造成了较为严峻的洪涝灾害。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做好防洪防汛工作。  防汛期间,请各单位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和灾害防御工作,做好抢险物资的储备。单位管理人员应首当其冲,轮班值守,一旦发现灾情及时上报。  ……  彩虹县县衙  8月21日  首当其冲不是最先做某事的意思,这里可以改为身先士卒。  下面例句
期刊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我们一齐读课题——  生:(齐)《鹬蚌相争》。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鹬”字的左边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注意上边是个“矛盾”的“矛”,下边是个商量“商”的下半部分。看看字形,猜一猜,“鹬”可能是种什么动物呢?  生:“鹬”可能是种鸟,因为这个字的右边是个“鸟”字。  师:他猜得有道理吗?(出示图片)鹬,是种水鸟,常
期刊
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核通过并颁布施行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它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和胸襟。  由于语文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探索为汉字标注字音的方式与方法(如直音、反切等)。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又开始
期刊
问: 一所学校语文教学的底蕴和特色,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学校教科研的浓度与厚度。作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同时又是苏教版教材实验区的首批先进单位,你们学校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游小曾培养了聂永春与顾维平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他俩的引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她们的教学特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游小的教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聂永春副校长在游小的时候,曾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
期刊
如何写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呢?1.选好故事主角。故事主角不一定是父母等家人,家中可爱的宠物、无声的植物等都可以写,在选择故事主角上若能出奇制胜,会让人眼前一亮。2.写清故事经过。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将看到、听到、想到的都写下来。3.表达真实情感。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托物抒怀以及细节刻画来传情。文字有了温度,直抵心田,使人感同身受,难以忘怀。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每一个季
期刊
“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当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问题想出了眉目,那么,这个故事的“前因”也就有了。  “最后”——看来,那时候地球上的其他动物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消失呢?……把这些问题想出头绪来,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有了“背景”。  “一只动物”——这会是一只什么“动物”?当你确定好了动物后,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最后这一只动物在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