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语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设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要注重阅读主体的有效生成,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科学地解读文本,形成最佳的生成呢?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精当的文本细读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一、“文本语境”的内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语言的世界里习得语文能力并获得生命体验的活动,这一活动所依凭的最重要的语境就是文本语境。文本语境的内涵是什么呢?文本解读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和输纳系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最基本的活动,因为作品独立于接受主体的存在,具有自身潜在的信息和意义。师生的解读活动应以“文”为本,倾听作者的言说,并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依赖这样的语境,师生得以走进作品,深入解读课文,准确领会文义,而不是浅尝辄止或曲解误读。而文本的语言也是向读者开放的,它可容纳各种解释,这就为启发式教学带来可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视野和理解置入文本,在吸纳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内化整合,扩展自我理解,创生意义。1
  二、文本语境有效设置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文本语境的设置过程应当是教师精心建构的,而不是粗放的,文本语境的教学结构应当是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整体,而不是掰开文本繁说细讲,降低学生的思维价值;文本语境的设置方法应当是开放地指导学生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品味、交流,只有读出语文味,才能生成自己的体验收获。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读入文本,并参与其中示范、交流、点评,帮助学生循“文”索“道”,理解、内化、吸收。从而产生“质”的收获,领悟作者蕴涵在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2
  (一)细读字词,有效生成
  随着“文本语境”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处理得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沉入文字,站在整体把握文本的高度,可以到达一条通向文本内涵的道路,实现有效生成。
  (二)细读细节,有效生成
  文本语境的设置,除了对语言进行玩味、推敲,文本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师生进入文本值得发掘的点,那么,什么是细节呢?它是对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作较为突出的描写,它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展示环境,起着间接或直接的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细节是与人物个性、命运密切相关的,它可以突出人物个性鲜明,起到独特的渗透作用,能够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培根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文中的细节就是文中耐读的地方,不少细节就是充满思想性、情味性的地方。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若能抓住细节进行细读,定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3
  (三)细读矛盾处,有效生成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言语的前后矛盾处,进行细读,往往能发现文本这片风景的绝美之境,甚至发前人之所未发,达到有效的生成效果。
  例如笔者执教鲁迅小说《孔乙己》,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结尾时,有个学生发现了问题:文章的最后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为什么用“大约”又用“的确”?是不是用错了词?顿时,全班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之中,经过细读后学生们茅塞顿开,有的回答:“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他的做事原则是必死的,因此说‘的确’,而作者又并不确实知道这一点,所以说‘大约’。”有的说:“因为大家都把孔乙己当作是笑料,都不关心他,所以说‘大约’,体现了人情冷漠,世态炎凉;而用‘的确’是因为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情形及世态,暗示了孔乙己的死的必然性。所以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们经过细读文本的矛盾处有效生成了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准确理解。
  三、文本语境有效设置的注意点
  1.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语境的设置,主张以文本为核心,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言语之中,品味分析,从而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但是,这种细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逐字逐句细读,相反,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
  2.关注学生差异。教师在文本语境设置的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虚化,教师的精读精讲、示范、点拨作用更不能泛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切实“尽到相当的关注义务”。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语境的设置,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读入文本,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读议、读悟,达到读得、读透的境地,不单纯是关注后进生,或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的差异,立足点是关注学生不同的阅读效果,要关注学生读入文本的程度,对于学生读入文本有困难的地方,要给以讲解、示范、点拨,推动学生细读文本,把全体学生引向自主阅读、交流探究的境界之中。
  
  参考文献
  [1]刘晓伟《语文阅读教学的语境设置》,《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
  [2]王崧舟《文本语境设置策略》,《福建教育》2006年第2期。
  [3]余文云王月琴《文本细读的魅力与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启示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更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课堂设问的有效性认识不足,缺乏问题的质量意识:或题材陈旧,缺乏新意;或指向不明,缺乏针对性;或难易不当,缺乏层次性;或思路简单,缺乏创新性等。这就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行的经验,就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提高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而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繁多,加之一些教师授课方法过于陈旧,这势必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政治教师应对课堂导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能够在唤醒学生现有知识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其中有许多概念大同小异.在应用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对概念的实质把握不准,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文就函数概念中几组易混淆的概念加以
践行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阅读教学依然是制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在多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认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就必
教育的成败关乎国计民生。虽然课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还有许多的不足,这制约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到位。下面笔者就以政治教师为例谈谈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问题。  高中政治课兼顾着学生德育和高考两块阵地。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目标为: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面对这一新的要求,
美国高校研究专家简·V·韦尔曼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对美国高等院校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当中的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了分析,为教育界提供了很多新的发现。
建立了一个两种群时滞竞争模型,得到了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成年种群的最大捕获量.
含参不等式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中最常见的,也是很困扰学生的一类问题.该问题形式多样,解法也因具体问题灵活机动,本文根据自己的高三教学实际,对一组含有“存在”、“任意”的函数
高考英语试卷满分150分,完形填空部分占了30分,分值相当大,和听力部分一样,仅次于阅读理解部分。毫不夸张地说,谁能攻下这部分,谁就能超越别人。因为各位考生在这一题的得分差距是非常大的,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二十多分甚至满分,而很多人绞尽脑汁也只能拿到几分。究其原因,不外乎英语基础和答题技巧的问题。考生如何才能在这部分夺取高分呢?  一、夯实基础  这个基础主要指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技巧只对拥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