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文字散发着俄罗斯清晨露珠的香气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j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獵人笔记》的故事
  置身于现代生活之中,去想象森林中猎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种陌生而新鲜的体验。
  猎人扛着猎枪,带着猎狗,哼着一支小调,徜徉在森林之中,一边游猎,一边欣赏着身边的绝美风光。他们在清早伴着晨曦,呼吸着树木的清香,敏锐地紧盯猎物;日暮时分万籁俱寂,他们或背着猎枪狩猎,或在营火旁看繁星万点,带着猎物追寻山下的袅袅炊烟。在这里,没有地主和农奴,只有朋友和亲人。
  《猎人笔记》正是这样,为我们勾勒着远方的风景、精彩的故事和当地厚重的历史。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作家、一个热爱风景、喜欢打猎的人,《猎人笔记》中的25篇似随笔、似小说的文字清澈、透亮,散发着俄罗斯清晨带着薄雾的树林里飘来的露珠的香气。你在其中甚至还能体会到各种气味——落叶腐烂凋零的气味、夏日里青草的气味,野花的芬芳和夜晚河流上弥散的雾的气味、老房子和烧柴的烟火气、冬雪的清洌和秋雨的凄冷潮湿……
  这本书的内容围绕着打猎展开,而真正展示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原野和乡村风光,还有特定历史环境下活着的若干人们以及他们的不同生活。这里的人过起日子来一丝不苟,爱探索,爱冒险,对世界充满了孩童一般的好奇。
  在这里,只有自然,只有天性,只有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照。
  比如《孤狼》,“孤狼”原名叫福马,是个护林人,专抓偷伐树林的违法者。暴雨当夜,他抓住了一个偷砍树木的农民,这个农民穷极了才偷伐的,一直苦苦哀求放过他,家里孩子们饿得直哭。到最后,他破罐子破摔地开始怒骂:“总会有人和你算账的,等着上天惩罚你吧!”孤狼突然抓住他的肩膀,揪着他的衣领子,把帽子扯到他的眼睛上,猛地把他推到了门外,望着他的背影大吼:“给我当心点,下次我可不……”孤狼虽然冷漠,但其内心深处精明善良。
  还有谨慎能干的霍尔;单纯而又痴情的可怜姑娘阿库丽娜;认为打猎是罪过,应该让动物在世上活到自己寿限的卡西扬;已经躺在床上六年,却并不抱怨生活,对生活满是感恩的小姑娘——她还有安身之所,不是瞎子或者聋子,“我光是看看、听听,就很快活。蜜蜂在蜂巢里又嘤嘤又嗡嗡。鸽子落到屋顶上,咕咕叫起来。有时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来捉面包屑。”
  屠格涅夫将故事拆分成一个个连贯的细节,像幻灯片一般,不加丝毫点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小地主、农民仆役、小官吏或者流浪汉……在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只有了不起的、独特的英雄人物才值得作家挥洒笔墨,而在这部作品中,屠格涅夫让我们了解到普罗大众的身上都有故事,都有一些你坐下来耐心倾听就能够产生兴趣的平凡却意味深长的事迹。就像《猎人笔记》中最后的那一章《树林和草原》中作者描写的那样,他希望去接触那些最平静简单,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美好事物,那些风景和人,他想让大家知道,有如此多的以往绝对难以进入视线的地方尚未踏足。这些地方或许不是人潮拥挤的城市,也没有多少名胜古迹,但在走遍辽阔国土过程中会经历山川大河、天空大地,那些朴实平凡的人都会走进我的生活,成为我们未来可能拥抱的幸福的一部分。
  他给生长在钢筋水泥中间的一些人带来远方森林里的静谧,同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远方的爱与激情。
  ●写作缘起
  《猎人笔记》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末,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年轻时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屠格涅夫年轻时在俄国读大学,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没有被满足,三十岁左右的他在国外求学后漫游俄罗斯大地,将旅途中写的几篇随笔寄给杂志社,刊登后好评如潮。于是,他继续写下去,《猎人笔记》就这样诞生了,俄罗斯的森林、湖泊、高山、草原,以及其中形形色色人们的悲欢,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他行文风格轻松,行云流水间却将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屠格涅夫还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风景大师,他不仅能够辨别出云雀、柳莺、黄鹂、夜莺、知更鸟等各种鸟的不同鸣叫,还能说出它们鸣叫时的不同姿态与状态。在他的笔下,一个普通的星夜被写得庄严辉煌,一个多露的清晨被写得溢彩流光,一团篝火跳荡着蓬勃的生命……就连大文豪托尔斯泰也自叹不如。《猎人笔记》的大自然描写还曾把大作家冈察洛夫从东方异国唤回故里。当时他泛舟在黄浦江上,看到《猎人笔记》后,心有所感,情不自禁地要求终止旅行,他说:“我要投到我美丽的库尔斯克怀抱。”
  ●作品摘录
  ■仰卧在树林里向上眺望,是一件极其愉快的事儿!你会觉得,你是在望着深不见底的大海,觉得这辽阔的大海在你的下面,觉得树木不是从地下往上长的,而是像一些巨大的植物的根,往下耷拉着,垂直地落在玻璃一般明镜的波浪中。
  ■从清晨起,天空一片澄明,朝霞泛出温馨、柔和的淡胭脂色,而不是像燃烧的火焰那样殷红。太阳从一朵狭长的云彩下面冉冉升起,清新明亮,一会儿又坠入淡紫色的雾霭中。白云上端的细边,舒展拉长开来,闪闪发光,像小银蛇似的,这光彩宛如磨炼过的银器的亮光。……但,突然又迸发出闪烁摇晃的光芒——于是,一轮雄伟的光体愉快地、庄严地、飞也似的喷薄升向高空。
  到傍晚,这一大团云彩渐渐消散了,最后的几片,好似烟雾一般朦胧不清、乌黑昏沉,经落日的余晖一照,一团一团的,现出玫瑰红的鲜艳色彩。晚上,天上繁星金光灿烂,交相辉映,仿佛朝向银河,缓缓流淌,真的,望着它们,你就隐隐约约地感到地球在飞速地、不停地运转……
   ●精彩书评
  屠格涅夫肯定是一位电影学大师,兴致一起,就拿起他的笔,对着空白的纸页,尽情挥洒,读者就是暖暖阳光下的那位河边垂钓者,面对荡荡清流,一会儿看看倒影,一会儿看看天,他的思绪,是轻风拂过的水面。
  真正令我着迷的,是对人物细腻至极的描写。大体上看,每个人都平淡无奇,可仔细品味,却各有各的心境,各有各的心酸。在我看来,他们的命运,就是一首首动人心魄的交响乐,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屠格涅夫,这个来自“鹰城”奥廖尔的贵族,脸上布满胡须,双眉总是微微锁着,有着鹰一样的眼睛,可在感情上,他似乎非常“理性”,整篇文章里几乎看不到他思想的直接表达。他似乎总是看着一切,低头不语。但在他描写的故事中,你常常又可以触碰他那微妙的情感,他不会告诉你,但他会让你明白。
  他对自己脚下这块土地,那么饱含深情,在他的身体里,跳动着一颗温暖的心。
  ——安之
其他文献
星空与海水之间,  群山与飞鸟之间——  晨光中的鲸鱼,  游往约定之境;  暮晚中的小兽,  行过幽谧森林;  岛屿上的杉树,  杉树旁的灌木,  灌木丛中的野兔,  野兔上空的湛蓝夜色,  夜色中的弦月,  弦月下的一株四叶草,  与这世间  与奔涌而来的潮汐,  海草沙砾间的牡蛎,  小镇集市上的一棵青菜上的瓢虫,  与雨后的山风,  曾与窗前的你、我  呼吸在同一个刹那。  诗歌赏析  
期刊
艺术大师克洛德·莫奈,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出生在巴黎,早早便表现出绘画天赋,这让艺术家欧仁·布丹注意到他,并教授他画油画。在启蒙恩师的鼓励下,莫奈对户外写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与一些画家在外面画出草图再回到画室创作相比,他的创作过程全部都在户外进行,趁光线还没发生改变的时候快速将光影捕捉下来。  “我仅有的功绩便是直接从自然中取材作画,并努力重现脑海里那些极其短暂易逝又变化不定的印象。”莫奈对自己的评
期刊
11月20日,2020年布克奖揭晓。出生于苏格兰的作家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凭借其小说处女作《舒吉·贝恩》摘得奖项。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語小说界的最高奖项,本次布克奖评委会主席玛格丽特·巴斯比评价说,“《舒吉·贝恩》建立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世界,用沉浸而细微的人物肖像描述了那里的人民和动人的价值观。”  ●“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阅读体验”  《舒吉·贝恩》以1980年代的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为背景,讲述一
期刊
“真以为我是来拿冠军的吗?我是来改命的。”  在《说唱新世代》总决赛的舞台上,来自北京的20岁小伙儿懒惰吼出了这句话。一个多小时后,他真的拿下了节目的总冠军。  懒惰的风格是愤怒的,在歌词里他诉说着去世的妈妈、辛劳的爸爸、不开心的童年,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境况。他从来不避讳揭开自己的伤疤,展现自己的窘迫与不甘。以下是他的自述。  七歲的时候,我妈生病了,是癌症。为了给我妈看病,我爸到处找亲戚借钱,
期刊
烧鹅店是满哥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刚满百天时开张的,小店一开十多年,如今二娃也年满5岁了。  排队等着斩烧鹅的老顾客,经常打趣满哥:“你俩来城里打拼,也可以把娃放老家嘛,你看这菜场里,有几个孩子不是小候鸟?寒暑假一结束,哗一下走了,自己带娃,这份辛苦,没几个人吃得消。”  满哥大乐,说:“小芹不愿意,说当了爹娘哪能光顾自己过逍遥日子,把娃留在孤苦中,也增加爷爷奶奶的负担。”  排队的人又问:“你就这样被
期刊
叶嘉怡17岁那年,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  她去参加一次游学,21天里,他们先在沙漠里露营,随后去原始雨林,再去深海浮潜。  让她感到震撼的,正是那次深海浮潜。她看见了很多珊瑚,颜色浓烈而鲜艳。一开始,她单纯地觉得好看。后来,她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大量的珊瑚,已经布满了白霜,如同尸骨一般。船長用朴素的环保知识告诉她,全球在变暖,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珊瑚提前发育,提前死亡。珊瑚的尸骨,给了她强烈的震撼,
期刊
空气中飘来一丝丝甜香,像一片片羽毛一样挠着我的鼻腔,挠着我的心。冰糖葫芦!我的脑海里连续浮现出这四个字,扭头一看,果然没错。  路边的石阶上坐着一位老人,他身着一件褪色的棉袄,双手交叉在胸前,插在袖子里,脸上的皱纹像枯叶的脉络。他的臂弯里竖着一支竹竿,竹竿的上头套着一个圆柱形的稻草把子,稻草把子用塑料薄膜裹了一层,上面密密麻麻地插满一串串糖葫芦,红通通的,一颗颗果子像一颗颗红玛瑙一样,有些糖液聚在
期刊
1952年10月8日,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无限期休会,同时,在纽约也即将召开联合国大会。他们要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势”,来挽回它的败局。  一切迹象表明,敌人的进攻点很可能选择在我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一线。10月14日4时30分,忽然大地抽缩了一下,坑道顶上的沙石哗哗下落,果然,敌人开始进攻了。  这次战斗的意义十分重大。敌人一旦夺取了上甘岭高地,我们的五圣山阵地便直接受到攻击的威胁
期刊
我养的猫是黑色的,除了胸前有两块漂亮的白毛儿以外,其余都是漆黑漆黑的。它跟我家已经7年了,家人管它叫“阿熊”!  有回晚上做梦,我梦见了它,一开始它是猫,眼睛大大的样子,十分机灵,但到了后来,它居然真变成了一只熊!很大、很黑,眼睛很小,但很有光。  阿熊是一只含蓄的黑猫。以前我住过一座两层小楼,家里有个小院子,夏天长出很多杂草。每回除草的时候,阿熊都来帮忙。  它不管除草的事儿,一直跟草地里趴着,
期刊
一朵花、半壶茶、一小篮樱桃、数片秋天的银杏叶……在那些平时可能被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小物中,水墨艺术家李知弥通过水墨、色彩的渲染与铺陈,让人陶醉于画作所表达出的深情中。  “活在当下,画在当下。”知弥先生已经把画画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画作中总有一种懒洋洋的味道,随性自然。他用手中画笔,和你长一句、短一句地聊着。冷不丁地,你恍然大悟,这些话里,还赠送了不少会心的戏谑,这些戏谑也是暖暖的。  与其看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