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屠杀”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全球金融界又打了一个寒颤。
  10日30日,瑞银宣布,将会在未来三年内缩减投行业务规模,同时裁员1万人。这意味着,将有六分之一的瑞银员工面临失业,而这也成为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全球金融行业规模最大的裁员行动。
  在欧债漩涡中飘摇了四年的瑞银,最终还是做出了断臂自救的抉择。
  更为感伤的是,10年之间,投行业务也正从繁盛渐入衰败。
  投行的陨落
  这段时间,瑞银裁员成为Twitter最热的话题之一。“整个部门空无一人,大楼外有人站着,但他们进不来。”一位瑞银工作人员在Twitter上这样描述着伦敦办公室的情景。很多人抱怨,他们得到被裁员消息的方式过于敷衍,多数人直到工作证被吊销,或是邮件被不断退回时,才意识到厄运的降临。
  对于这次裁员,猎头的评价是“不寻常和非常无情”的。然而,对于整个金融业而言,这样的无情绝非偶然。
  就在裁员前不久,瑞银公布了其第三季度业绩,此前利润下滑的颓势并未得到任何改善,净亏损高达22亿瑞士法郎。很多人猜测,大举裁员与三季度季报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实不然。
  早在此轮裁员之前,多方机构早已发出预警。今年年初,摩根士丹利便发布报告指出,未来两年全球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将缩减1万亿美元,占总额约7%。只是没人想到,各大投行对于此轮紧缩的预警,反应得如此之快。
  2012年似乎成为海外投行的裁员年。在瑞银裁员计划公布的同一天,德意志银行也宣布削减1993个岗位。尽管,投行业务在第三季度财报中的表现近乎完美,但此次裁员的重头仍然落在了投行部门。此外,瑞信将于2013年削减开支1亿瑞郎,裁员至多2000人。苏格兰皇家银行也于2012年年初将其投行业务出售,并宣布在3年内裁员3500人。
  比起深陷欧债危机的欧洲投行,美国投行的裁员计划也毫不手软。仅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到 2012年6月30日,美国六大投行便削减了1.8万个工作岗位,占到全部雇员的1.6%。
  如今,伴随着“沃尔克规则”和全球商业活跃度的萎靡,投行这块曾经的大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小。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排名前10的大型投行上半年收入下滑了7.5%。包括已经减少投行交易的瑞银、美国银行、巴克莱等在内的国际投行,2012年前6个月的收入已经从一年前的930亿美元,下滑至860亿美元,其中13个最大的业务部门中,有10个出现下滑。而信用衍生品、大宗商品、股票衍生品和债务资本市场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如此看来,削减开支和大规模裁员无非只是时间问题。
  变革之中的机遇
  投行业务的瘦身已是大势所趋,而隐藏其背后则是整个行业的变革。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投行的众多风险一一暴露于大众,甚至是监管者面前。美国的“沃尔克法则”、欧洲的金融交易税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执行,都在客观上对投行业务加以束缚。
  “削减投行规模,回归信贷主业是历史性的回归。投行业务之前扩张得过于庞大,而且几乎只关收益,无关道德。他们(银行)必须收缩,即便他们不主动收缩投行业务,监管者也会迫使他们去做,主动好过被动,其实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瑞银的行列,现在只是大家在比较谁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施罗德投资首席经济学家Keith Wade如此表示。
  在裁员计划公布的同时,瑞银的重组计划也浮出水面。瑞银首席执行官Sergio Ermotti早前提出削减投行业务,将重点放在全球财富管理的计划。年初,他就聘请了在美银-美林工作了20年的老将安德里亚·奥赛尔(Andrea Orcel)联合执掌瑞银投行业务。
  分析师认为,透过此轮大规模的资产调整,在未来两年,投行的投资回报率将由去年的8%提升到12%至14%。
  如今,各大投行已是背水一战,等待着救世主的出现。而这一次,他们不再像2008年一样,寄情于中国的资本市场。
  中国本土投行迅速崛起,不断挤压着全球投行的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在中国投资银行排行榜上,瑞银净收入为1.14亿美元,从2011年的第二名跌至第四名。而中国本土的投行加速崛起,中信证券的净收入为2亿美元,从2011年的第四名升至榜首。
  在中国本土投行上升的同时,瑞银却悄悄加快在香港减持股票的步伐,而这也间接地向公众披露其面临的“危机”。数据显示,3年前,瑞银参与了121家在港上市公司需经披露的股票交易。2年前,这一数字下降到82家,如今,只剩下了51家。
  尽管,此轮裁员风波对中国区业务的影响仍然是未知数,但瑞银内部人士表示,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瑞银投行业务在中国区的扩张会有所减速。而有趣的是,瑞银的此轮裁员并未涉及中国区员工。
  比起信心不足的瑞银,其他外资投行却在继续押宝中国。法兴银行中国区负责人表示,尽管其投行部门年初裁员800多人,但中国地区的人员数量却是不降反增。
其他文献
早就听很多同事和朋友说起一个名唤“义务讲解员朋朋”的80后传奇小伙子,也在网上频繁见到他的踪迹。最终还是沾了孩子学校的光,得以作为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近距离感受了“义务讲解员朋朋”的风采。  一个80后年轻人,本身有着和同龄人相同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却拿出了几乎全部业余时间来为孩子们做义务讲解员,为孩子们走进博物馆这相对“深奥”的殿堂甘当人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  对于一个
期刊
BQ=《北京青年》周刊G=干露露  BQ:看到越南天团HKT的造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G:我觉得很前卫,挺好的,我很喜欢。  BQ:但是大部分的网友都认为这是有着“农业金属”范儿的“洗剪吹三人组”,觉得天雷滚滚袭来,你的看法,很不同啊?  G:我觉得他们是别出心裁,做到了“很不一样”,让人们一下就记住了。  BQ:你认为只有怪异和出位的造型,才能博人眼球吗?  G:出位没有什么,没有伤害到别
期刊
鲍勃 .迪伦、麦当娜、奥黛丽 .赫本、迈克尔 .杰克逊,这些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眼镜。  雷朋太阳镜的诞生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位空军中尉的苦恼。30年代好莱坞明星戴墨镜蔚为流行,使得雷朋上市不久,就成为美国人竞相追捧的时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着飞行夹克的美军飞行员出现在世界各地,于是,与ZIPPO打火机一样,经历过二战的雷朋成为美军的标志之一,并在战争结束后作为时尚产品,迅速风靡全
期刊
陈坤的微博里最近有这样一句话转发量很高,他说:“每个人都会开窍,只是早晚而已。”陈坤自己绝对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人。  在他的成长中,有几个转变。从自卑到自信,从封闭到打开,从躁动到自省,从忧郁到达观。而这些改变,都让他一步步“开窍”。而让他醒悟这种突然就“开窍”了的,缘于他做的一个项目——行走的力量。  他说行走无关形式关乎内心,在这个身心重建的过程中,他不仅引领了大家也让自己有所顿悟。这种愉悦,
期刊
这一盛会广泛融汇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摇滚乐手、电影明星以及作家。    所有出场人士都完美无缺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摇滚乐在其最辉煌的时代完整地绽放了自己的力量和荣耀。派对在纽约第五大街瑞吉酒店顶层大型豪华寓所举行。而选择在 1972年 7月26日举行这一盛大庆祝活动的原因也同样重要:今天是滚石(Rolling Stones)主唱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29岁的生日,而这个世界上最
期刊
去年,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等地全国巡演,整个首演季共演出近192场,历时半年有余,首演季总票房近8500万元,观演人数逾30万。这一通过产业化运作的第一部世界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大获成功,口碑票房双丰收。  过去10年间,《狮子王》、《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一部部欧美经典音乐剧被引入国内,让以往只有少数人谈论的“百老汇”走进了国人的视野。国内音乐剧市场热
期刊
“xoxo”,表示“hugs and kisses”,“x”代表一个吻,特别是在信件署名处。“xoxo”被现代人用来表示信件署名时的“亲吻拥抱”。  时装剧 《绯闻女孩》 即将完结,曾经的学院派Queen B也终于可以尝试更加大胆的扮相,这组照片由擅长情欲摄影的华裔摄影师Yu Tsai掌镜,Leighton Meester在其中大玩SM和蕾丝边,曾经甜美派的 Queen B也随着剧集的发展蜕变成熟
期刊
“迪伦戴着白草帽,穿着工作服,配上一副 Ray-Ban墨镜,将自己的眼睛隐藏起来,看上去很像一个局外人。”——Jann Wenner(《滚石》杂志编辑、共同创始人)  1972年7月26日,滚石主唱米克.贾格尔举办了29岁的生日派对,迪伦作为一个匆匆出现的“不速之客”,给所有人带来了惊鸿一瞥。当被记者问到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或结束时,迪伦只是微笑着说:“太空意识发轫于此。”
期刊
采访手记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都发端于此。土耳其是第一个会酿酒的古文明,橄榄油的生产和使用也源自这里。最近的科学研究称,8000多年前,英语最早也起源于此。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Murat Salim Esenli)大使骄傲地说,土耳其就是“文明的摇篮”。  2009年3月,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来到中国接任大使。在过去的三年,大使不仅做了很多提升两国政府、媒体、民众交流的
期刊
干好身边事就是英雄  电视观众的口味一向多变,婆媳大战,穿越爱情等题材轮番流行,而谍战剧一直坚挺其中。其实不难想象,谍战剧宏大的历史背景,紧张情节的环环相扣,都紧紧抓牢电视前的观众。男人可以想象自己替代男主角于战火中建功立业,而女人则为战争中的悲怆爱情落泪。  于震刚开始接谍战剧也没有想这么多,演着演着就有了感觉了,“现代戏中真男人太少了。所以更喜欢演英雄,演的多了,就把自己的性格赋予到角色中,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