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误区的辨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一、注重情节设问。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上,只注意故事的情节,忽略了语言因素的挖掘,让学生紧跟着其设计的问题,研究故事情节的发展。如语文第八册《渡船》中的“渡船上的人纷纷议论起来……更加发愁了”这一自然段,不少教师只设计这样的问题:“渡船上的人因什么事而纷纷议论呢?议论些什么呢?”显然,这样的发问只停留在故事的内容上,对构成这一内容的语言因素并未触及。
  学生学语文,其目的就是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鉴于这一学科特征,上面课文的片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纷纷议论’是什么意思?渡船上的人因什么事纷纷议论?从哪些方面纷纷议论?从‘纷纷议论’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样设问,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二、以讲代读,朗读功能低效化
  
  朗读是重要的言语实践,代表了语文的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有人却把它作为分析课文的铺垫,文字与语言的转换,蜻蜓点水而过。于是,提出了“提问——回答——板书”这种三段连环的教学结构,把朗读拒之课堂之外。
  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没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认为朗读教学很难通过书面作检测;二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启发”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混淆起来。实践告诉我们,分析课文光靠教师的“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发现、感知新知识。如果教师们舍此“朗读”而去片面追求教材内容的细分析、细理解,刻意超前,无疑会破坏学生智能发展整体有序的网络结构。因此,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下面就朗读训练谈谈三点做法:
  
  (一)指导朗读,陶冶情操
  朗读是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凡卡》时,通过教师范读、齐读、领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训练,同时在朗读时,把握“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训练层次,不仅能让学生同情凡卡的遭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更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其思想感情。又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想象小杨科被毒打的悲惨情境。通过初读、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如读“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这一句时,让学生把“呱呱、笃笃、嗡嗡”去掉,再与原句进行比较朗读,体会其异同点,说说哪句更好。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这三个拟声词用得生动形象,读来顺口,让人仿佛听到了这些动物发出的动听的声音。这样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杨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仇恨、不满。
  
  (二)加深理解,读出感情
  感受并不等于理解,理解才能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把握课文的内在联系。如教学《旅行家树》时,可通过三方面来加深理解:
  1.从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加深理解,读出感情。如通过对“只有树干而无枝丫”“挺拔”“修长”“树叶仅一簇且排列整齐”等词语的理解,可见悟出这种树的样子很有特点。用上“竟然”“越发”“别致”“肃然起敬”等词语,抒发了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佩之情,读后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2.从不同生活环境的对比加深理解,读出感情。文中通过非洲朋友的解释,作者明白了“旅行家树”名字的由来。在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它给予的是“甘泉”;在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它给予的是“土色土香的情趣”。通过对比读,说明旅行家树无论生活在任何环境,都充满生机,都在为人类造福,从而加深理解,使感情得到升华,并为它的可贵精神所折服。
  3.以课文结尾内容进行想象加深理解,读出感情。该文结尾讲到,“我”原想把其幼苗移至家中,但没有这样做。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这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可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把幼苗移植好吗?同学们畅所欲言,进入了角色,对作者的举动和决心表示出极大的赞同,赋予旅行家树具有“人性”的优秀品质,使“我”决心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要努力造福于人类。
  通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训练语感。
  
  (三)角色朗读,读出真情
  角色朗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一种极有效方法。根据小学生好自我表现的心理,让学生细读课文,品味角色内容的涵义,指导表演,活跃课堂,读出真情实感。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再谈感受,使之受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的感染。又如,教学《东郭先生和狼》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东郭先生和狼。在表演朗读中,以“狼”的凶残动作和狡猾神态和“东郭先生”的善良语气、神态作鲜明对比,从而加深对“憎爱分明”的重要认识,使学生加深对谁“憎”、对谁“爱”的理解。
  
  三、教师讲、学生记。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有这样一些教师,只要他们走进课堂,学生们就“遭了殃”,教师讲个不停,学生记得没命。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一字不漏地按老师的意思记;中心思想,课后问题,更要记……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课堂笔记比课本还厚。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那么,分析课文时,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会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发生重要作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过于严肃的、不信任的课堂气氛只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惫感。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小小的船》一课时,先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接着自己随着乐曲表演舞蹈。学生看了也情不自禁地边舞边背起来。形象的动作、优美的诗句融和一体——手指蓝天,比划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半蹲着双手交于胸前,再现“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中,背得轻松,记得牢固,联想丰富。
  
  (二)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兴趣
  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再现课文某些形象,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可用“表演法”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等小动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使学生较好地体会这几种动物不同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自觉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给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与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自觉训练。如教一年级学生识调号,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变化、象形的教具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出示四顶形状各异、色彩有别的仿四声调号做成的小帽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按四顶帽子的不同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四个调号,并告诉学生这是调号的第一声、第二声……学生有了兴趣,马上举起小手画着黑板上的四个调号,教师再相机鼓励学生跟自己书写几遍。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不要为了讲究形式,追求课堂热闹而背离语文课的教学特点,违反了小学生学习的感知规律。要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
初中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阶段,这一年龄段的阅读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1)背诵优秀诗文80篇;(2)默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国性的教育纲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抛弃糟粕,吸取精华;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改变讲授法、串讲法、满堂灌的教
本文介绍了正交小波变换的算法以及边界延拓方法,并对三种边界延拓方法即零延拓、对称性延拓和周期性延拓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三者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合,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课外听力练习是课内听力训练的良好补充.仅靠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是很难快速提高荚语听力能力的.文章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利用课外听力资源等方面来探讨这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课堂上要抓住“读”这个根本。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品味词语的意境,领悟文中的真谛,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字体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  一、在理解中阅读,领会思想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对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要促进中学生的课文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推荐阅读好书、传授实用方法、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指导方法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认为学生“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教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新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
教学实效不高,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甚至排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对作文有激情并能保持下去?笔者认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和写作心
本文针对高校扩招后,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而出现专业课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提出学校应重视对入校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文章对会计专业在当今社会经济所发挥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