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流动,南北两地间的文化在无形中交融,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今天,我们将走进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之天津、北京,一起体验传统的特色文化,感受多彩“非遗”魅力。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逐渐兴起了一批商业城市。众所周知的天津就得益于此,也因此有了“运河载来的城市”之称。
明朝时期,漕运兴盛,南方优质的纸张和颜料随船来到了天津杨柳青镇,让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后来,结合当地工匠的技艺,杨柳青木版年画也随之兴盛起来,逐渐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中,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并远销全国各地。2006年,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它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时期绘画的传统,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杨柳青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包括风俗民情、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仕女娃娃、花鸟鱼虫等。其中娃娃画是杨柳青年画的一大特色,如年画《连年有余》,其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
当下,杨柳青年画不再仅仅是记忆中的胖娃娃,也不再只拘泥于画纸上,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精美的葫芦内画、古朴的瓷瓶、晶莹的琉璃挂件……年画结合时代审美需求,被艺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制作出了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再一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宛如一条生命之河,孕育了天津当地众多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丰富的非遗文化,如天津“泥人张”彩塑,它发源于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毛猴”制作工艺产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毛猴着装、表情和动作细致入微,可以说与真人无异;“葫芦庐”制作工艺通过烙画、雕刻等技艺,让传统样式的葫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魏记”风筝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造型更加美观、逼真。
登封造极的木版水印技艺
古老的北京城,在元明清三代,以壮丽巍峨的帝王之都著称于世;而其之所以能够数百年巍然屹立,几乎是依赖于大运河的漕运之功。为何如此讲呢?我们不妨从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说起。北京是大运河的漕运终点,紫禁城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基本是从大运河运来的。数百年来,北京也因此流传着一句老话:“北京城是漂来的”。在大运河的滋养下,这里也孕育出了多彩的非遗文化。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木版水印技艺,它被称为北京荣宝斋的“绝活儿”,在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水印技艺,分为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是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初期只印制信笺诗笺。到了20世纪40年代,荣宝斋印制了著名工笔画《敦煌供养人》,此举完成了由印制笺纸到书画作品的重大转折。后来,木版水印不但可以印制工笔画,也可以印制写意风格的作品,比如在50年代印制的齐白石大师的作品《虾》,呈现出了原作水墨淋漓的效果。据说,把一幅水印作品和原作放在一起,齐白石本人也难以分辨哪一幅才是自己的作品,可见木版水印技艺之高超。
1954年,清代王云的画作《月色楼阁》成了印制成功的第一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这标志着木版水印由纸本书画印制逐渐发展到绢本书画。此后,唐代周防《簪花仕女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大幅艺术作品的印制,标志着木版水印艺术发展到了巅峰,印制作品几乎可以逼真原作。目前,木版水印技艺已闻名海内外,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一条运河,一带文化。北京非遗文化在汲取各地精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巧夺天工的宫廷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京八绝”技艺。除此之外,北束内画鼻烟壶,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和鼻烟壶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小巧玲珑,形象生动;北京“兔爷”不仅是一种泥塑玩具,还是融人、兽、神三者为一体的偶像;北京玉雕素有“工精料实”的美誉,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这些闻名已久的民間文化精华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目前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逐渐兴起了一批商业城市。众所周知的天津就得益于此,也因此有了“运河载来的城市”之称。
明朝时期,漕运兴盛,南方优质的纸张和颜料随船来到了天津杨柳青镇,让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后来,结合当地工匠的技艺,杨柳青木版年画也随之兴盛起来,逐渐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中,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并远销全国各地。2006年,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它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时期绘画的传统,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杨柳青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包括风俗民情、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仕女娃娃、花鸟鱼虫等。其中娃娃画是杨柳青年画的一大特色,如年画《连年有余》,其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
当下,杨柳青年画不再仅仅是记忆中的胖娃娃,也不再只拘泥于画纸上,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精美的葫芦内画、古朴的瓷瓶、晶莹的琉璃挂件……年画结合时代审美需求,被艺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制作出了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再一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宛如一条生命之河,孕育了天津当地众多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丰富的非遗文化,如天津“泥人张”彩塑,它发源于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毛猴”制作工艺产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毛猴着装、表情和动作细致入微,可以说与真人无异;“葫芦庐”制作工艺通过烙画、雕刻等技艺,让传统样式的葫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魏记”风筝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造型更加美观、逼真。
登封造极的木版水印技艺
古老的北京城,在元明清三代,以壮丽巍峨的帝王之都著称于世;而其之所以能够数百年巍然屹立,几乎是依赖于大运河的漕运之功。为何如此讲呢?我们不妨从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说起。北京是大运河的漕运终点,紫禁城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基本是从大运河运来的。数百年来,北京也因此流传着一句老话:“北京城是漂来的”。在大运河的滋养下,这里也孕育出了多彩的非遗文化。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木版水印技艺,它被称为北京荣宝斋的“绝活儿”,在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水印技艺,分为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是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初期只印制信笺诗笺。到了20世纪40年代,荣宝斋印制了著名工笔画《敦煌供养人》,此举完成了由印制笺纸到书画作品的重大转折。后来,木版水印不但可以印制工笔画,也可以印制写意风格的作品,比如在50年代印制的齐白石大师的作品《虾》,呈现出了原作水墨淋漓的效果。据说,把一幅水印作品和原作放在一起,齐白石本人也难以分辨哪一幅才是自己的作品,可见木版水印技艺之高超。
1954年,清代王云的画作《月色楼阁》成了印制成功的第一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这标志着木版水印由纸本书画印制逐渐发展到绢本书画。此后,唐代周防《簪花仕女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大幅艺术作品的印制,标志着木版水印艺术发展到了巅峰,印制作品几乎可以逼真原作。目前,木版水印技艺已闻名海内外,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一条运河,一带文化。北京非遗文化在汲取各地精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巧夺天工的宫廷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京八绝”技艺。除此之外,北束内画鼻烟壶,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和鼻烟壶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小巧玲珑,形象生动;北京“兔爷”不仅是一种泥塑玩具,还是融人、兽、神三者为一体的偶像;北京玉雕素有“工精料实”的美誉,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这些闻名已久的民間文化精华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目前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