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律调控口腔颌面组织生理活动及其相关疾病进程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节律是机体为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内在自主计时机制,调控机体各项生理活动,影响人体各类疾病的形成与转归。本文阐述了口腔颌面发育畸形、炎症、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状态下局部组织活动节律的变化规律,辩证分析生物钟系统及生物节律对口腔颌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重点剖析生物节律在维持口腔健康以及影响口腔常见疾病、口腔相关系统性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并展望基于组织活动生物节律变化的口腔相关疾病时辰疗法及新型防治策略,为维护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提供新思路。“,”Circadian rhythm is an internal autonomous timing mechanism formed by the body in response to change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s of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and outcome of various diseases in the human bo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nges of local tissue rhythms in common disease states, such a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formations, inflammation and malignant tumors. The importance of circadian clock system to the activiti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issues are dialectically analyzed, mainly on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maintaining oral health and in affecting the processes of common oral diseases and oral-related systemic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chronological therapy and new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oral-related diseases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tissue rhythm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maintaining oral and systemic health.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攀升.全球心力衰竭负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达6430万,较1990年3350万,增加了91.9%,并且70~89岁老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是40~59岁人群的3.7倍[1].中国2000年35~74岁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2015年的心力衰竭调查患病率为1.3%,提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增长了 44%[2-3].无论是国内外,心力衰竭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显示老年人是心力衰竭发病的主体人群.近年来
目的 探讨老年受试者下肢动脉形态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进行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无症状老年受试者85例,男性38例,女性47例,共入选下肢动脉144支,无斑块者中,男性14支,女性44支;有斑块者中,男性50支,女性36支.回顾性分析男女性有无斑块者血管壁形态特征的差异,包括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大管壁厚度(WTmax)、最小管壁厚度(WTmin)、偏心指数(EI)及管腔狭窄程度等指标.结 果 无斑块者中,男性较女性LA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1年5月,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 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5.44%.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脑血管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重要的原因.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Ni、Mn、Cr、Mo在fcc-Fe/NbX(X=C,N)界面的偏析行为,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偏析对界面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fcc-Fe/NbN界面结合强度相较于fcc-Fe/NbC界面结合强度略有提升;Si稳定存在于Fe基体中,Ni、Mn在界面有轻微偏析倾向,Cr、Mo在界面和NbX(X=C,N)内均存在偏析,其中,Mo向界面偏析倾向更大;Cr、Mo偏析在fcc-Fe/NbC界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界面的结合能力,但体系稳定性有所提升,Cr、Mo偏析在fc
通过电子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5种不同合金成分对高强Al-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5种Al-Mg-S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都强烈依赖于合金中Mg和Si含量.随着Mg、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同时导电率呈现下降的趋势.Al-0.7Mg-0.5Si和Al-0.6Mg-0.6Si相比,虽然两种合金的Mg、Si原子总量相当,但是由于Mg/Si比不同,导致二者微观组织明显不同,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Ce微合金化使Al-0.7Mg-0.6Si-0.2Ce合金的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由脑静脉窦和(或)脑静脉内血栓形成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脑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等.脑静脉又包括皮质静脉和深静脉.由于以上结构部位与功能的差异,导致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既可以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伴或不伴视力下降的“良性”颅内高压;又可以表现为癫痫发作,局灶性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或昏迷.
采用热膨胀仪和热模拟试验机在880~1050℃奥氏体化后进行300℃等温转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贝氏体钢等温相变动力学以及组织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导致晶粒尺寸增加,Ms点下降,贝氏体等温相变的孕育期延长;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可明显缩短贝氏体转变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利于加速贝氏体的转变.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880℃奥氏体化处理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671 MPa,伸长率为13.3%.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强舰船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及热轧后终冷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只发生了铁素体、贝氏体相变.试验钢轧后快速冷却至不同终冷温度立即空冷工艺下,室温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且随着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的含量增多.与直接空冷至室温相比,随着终冷温度提高,试样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然而,终冷温度提高到650℃时,试样强度却降低.终冷温度为60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44.2
期刊
通过拉伸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T5时效处理(160℃ ×6 h)后AlSi9Cu3高压铸造(HPDC)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AlSi9Cu3高压铸造铝合金试样经过时效处理后,显微组织主要为等轴晶状的初生α-Al、共晶Si相以及析出θ-Al2 Cu相和α-Fe相.析出的平衡相θ-Al2 Cu弥散分布在晶界上,提高了AlSi9Cu3压铸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时效处理后,AlSi9Cu3压铸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分别为375 MPa、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