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创设教学情境作为活化文本知识、启动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抽象的文本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构建跑道、铺设台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觉得教学情境设计应遵循以下的“三化”原则:
一、情境导入简洁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任何课都包含“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所以无论是优质课评比还是公开课讲评,教师为了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导入,希望用一个非同一般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甚至拐弯抹角地创设一些情境,以此来调节气氛。
如一位教师教学《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一框时,为了一开始就能营造出感动的氛围,播放了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科学泰斗钱伟长的视频资料,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感动了所有学生。可一看时间已过了10分钟,便匆匆结束视频播放,提出了问题。然而学生还沉浸在视频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没有明显的反应,而且都要求继续观看,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这里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导入喧宾夺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理与思维的转换,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导入应当简洁明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学连贯化
连贯的教学情境能将各知识点巧妙地贯穿起来,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略带故事性且层层呼应的连贯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对教材中的原有素材进行优化组合,用“李师傅的烦恼”串联素材,使之成为带有故事性的连贯教学情境。设计如下:
1.导入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劳动者,他姓李,我们暂且叫他李师傅。李师傅小时候是唱着《劳动最光荣》这首歌长大的。请问劳动有何意义?劳动者的地位如何?(由此引出劳动的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并加以探讨。)
过渡:可今天李师傅遇到了烦恼,什么烦恼呢?请看:
2.创设连贯情境之一
李师傅的烦恼1——失业的烦恼
儿子:爸爸,今天是星期天,你陪我去超市买东西好吗?
李师傅:爸爸没空,因为爸爸下岗了,要去找工作。
儿子:找工作还不容易吗?
李师傅:唉……
创设情境问题:李师傅为什么要急着就业?李师傅为什么会叹气?(由此引出就业的意义和形势的探讨。)
3.创设连贯情境之二
李师傅的烦恼2——择业的烦恼
几个月过去了,朋友终于帮他联系了一家私营机械加工厂,李师傅在作出决定之前想和家人商量一下,全家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父亲:别人介绍的不可靠,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政府。
母亲: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地干一辈子就行。私营企业可靠吗?
妻子:一定要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志趣爱好一致的工作。
儿子: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创设情境问题:你如何看待各位家庭成员的观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由此引出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探讨。
4.创设连贯情境之三
李师傅的烦恼3——就业的烦恼
经过朋友的帮忙,李师傅在这家私营机械厂上班了。但工厂里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遭到厂长的拒绝,有事请假也不予批准,甚至有时还扣发工人工资。
创设情境问题:李师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你知道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此引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探讨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小结
劳动光荣——就业重要——正确择业——依法维权。
上述教学一气呵成,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轻松自然。
三、情境问题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所选用的情境材料必须具有生活性。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情境材料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
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教学内容,上课伊始,我首先引用当前网络流行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网络流行语吗?这些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我国当前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网络流行语是年轻人的最爱,他们往往喜欢用网络流行语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时尚。网络流行语均是“背后有故事”,链接着社会生活热点事件。
今年的网络流行语,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给人印象颇深的是,它们更直观地面对生活,更关注生活中的矛盾。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如一块喷香的诱饵撒入湖中,顿时引来了“群鱼争食”的热烈场面。学生纷纷站起来回答,指出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当前的食品价格飞涨对民众生活产生的心理影响,有的学生还补充了“‘糖’高宗”等网络流行语。
当然,还要注意针对性、趣味化等。只有运用有效的情境材料,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就能充分点燃学生的热情,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进入新境界,给课堂教学适时注进时代活水。
一、情境导入简洁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任何课都包含“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所以无论是优质课评比还是公开课讲评,教师为了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导入,希望用一个非同一般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甚至拐弯抹角地创设一些情境,以此来调节气氛。
如一位教师教学《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一框时,为了一开始就能营造出感动的氛围,播放了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科学泰斗钱伟长的视频资料,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感动了所有学生。可一看时间已过了10分钟,便匆匆结束视频播放,提出了问题。然而学生还沉浸在视频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没有明显的反应,而且都要求继续观看,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这里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导入喧宾夺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理与思维的转换,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导入应当简洁明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学连贯化
连贯的教学情境能将各知识点巧妙地贯穿起来,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略带故事性且层层呼应的连贯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对教材中的原有素材进行优化组合,用“李师傅的烦恼”串联素材,使之成为带有故事性的连贯教学情境。设计如下:
1.导入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劳动者,他姓李,我们暂且叫他李师傅。李师傅小时候是唱着《劳动最光荣》这首歌长大的。请问劳动有何意义?劳动者的地位如何?(由此引出劳动的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并加以探讨。)
过渡:可今天李师傅遇到了烦恼,什么烦恼呢?请看:
2.创设连贯情境之一
李师傅的烦恼1——失业的烦恼
儿子:爸爸,今天是星期天,你陪我去超市买东西好吗?
李师傅:爸爸没空,因为爸爸下岗了,要去找工作。
儿子:找工作还不容易吗?
李师傅:唉……
创设情境问题:李师傅为什么要急着就业?李师傅为什么会叹气?(由此引出就业的意义和形势的探讨。)
3.创设连贯情境之二
李师傅的烦恼2——择业的烦恼
几个月过去了,朋友终于帮他联系了一家私营机械加工厂,李师傅在作出决定之前想和家人商量一下,全家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父亲:别人介绍的不可靠,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政府。
母亲: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地干一辈子就行。私营企业可靠吗?
妻子:一定要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志趣爱好一致的工作。
儿子: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创设情境问题:你如何看待各位家庭成员的观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由此引出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探讨。
4.创设连贯情境之三
李师傅的烦恼3——就业的烦恼
经过朋友的帮忙,李师傅在这家私营机械厂上班了。但工厂里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遭到厂长的拒绝,有事请假也不予批准,甚至有时还扣发工人工资。
创设情境问题:李师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你知道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此引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探讨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小结
劳动光荣——就业重要——正确择业——依法维权。
上述教学一气呵成,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轻松自然。
三、情境问题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所选用的情境材料必须具有生活性。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情境材料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
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教学内容,上课伊始,我首先引用当前网络流行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网络流行语吗?这些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我国当前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网络流行语是年轻人的最爱,他们往往喜欢用网络流行语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时尚。网络流行语均是“背后有故事”,链接着社会生活热点事件。
今年的网络流行语,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给人印象颇深的是,它们更直观地面对生活,更关注生活中的矛盾。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如一块喷香的诱饵撒入湖中,顿时引来了“群鱼争食”的热烈场面。学生纷纷站起来回答,指出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当前的食品价格飞涨对民众生活产生的心理影响,有的学生还补充了“‘糖’高宗”等网络流行语。
当然,还要注意针对性、趣味化等。只有运用有效的情境材料,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就能充分点燃学生的热情,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进入新境界,给课堂教学适时注进时代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