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程之一,随着高校从“精英化”向“大众化”逐渐转化,逐年增多的学生人数和多样的学生层次对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一些学生在学习方面暴露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性、自律性,没有坚定的学习毅力和健康的体魄支持等问题,学校从习惯养成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习惯养成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以特色制度、丰富活动、信息化监督手段为实践,探索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并从开展关键期活动内涵及长效机制的形成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习惯养成;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01-03
   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工程。学风建设不仅发挥着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坚定的学习意志的作用,更肩负着以学风带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实效、夯实内涵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构建要求的提出,如何结合不断完善的育人目标,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探索学风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和新内涵,提升学风建设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已成为很多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校校园,逐年增多的入学人数在提升社会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和缺陷,为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学生特点和需求不断变化的氛围下,作为高校常规性重点工作的学风建设也出现了很多有待完善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层次多样,学习态度、水平参差不齐
   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使高校招收的学生类型和层次更加多元化。很多学校呈现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3+2分段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模式,考入学校的“门槛”也由单一的秋季高考向秋季和春季高考、自主招生等多元化途径转化。由于入学前起点和不同考试入学分数的差距,同一专业、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业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学习,有创先争优的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成绩没必要追求过高,中游或及格即可;在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也表现得参差不齐,较难形成统一持久的良好学习精神和风气,为良好学风的创设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学习目标缺失,自律能力有待提高
   不同于高中规律紧张的学习生活和高考取得良好成绩的单一目标,大学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自由,没有了高中时期家长及教师的耳提面命和不断督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设立目标,锻炼自学和自我规划能力;学习成果的检验形式也在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个人操行、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评。面对这样的变化,一部分进入大学的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面对多元化的考评检验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为自己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对轻松自由的大学学习也使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的问题暴露明显,早已适应了他律的学生无法坚持开展自主学习,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影响,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成为学风建设工作的最大难点之一。
   3.学习毅力不足,体力支持有待增強
   任何阶段的学习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体力作为支撑,需要艰苦的付出和不断的努力,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例外。但由于一些固有观念和不良引导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抱着终于可以“混”、可以玩的心态进入大学生活。他们认为有了录取通知书就能无忧无虑地顺利毕业,用“学着玩儿”的态度学习大学课程,一旦课程多、课业重,临近考试的时候,不再有高中时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简单应付,抄袭频现,主动放弃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不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些学生作息不规律,晚睡、熬夜、赖床、懒于锻炼等习惯造成他们精神不振、体质下降,继而上课迟到、缺勤,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失去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二)学校层面
   1.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品牌建设稍显不足
   经对比发现,作为每学期或每学年例行的重点工作,很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都以当年的教育要求制定方案、安排相关活动、定期收取总结等形式开展。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学风建设制度,没有形成一定的实施和保障机制,没有延续性的特色活动或工作,在实践推动中虽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化、长远化的考虑,缺乏凝练总结形成品牌工作的思考,更无从提及长效机制,使学风建设难以持续性发挥作用。
   2.工作缺乏针对性,削弱了建设实效
   在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中,一些高校忽略了学生的年级因素和专业特点,缺乏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调研和分析,更多的是面对全校学生统一开展相关活动,虽然对创设优良学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针对性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风建设工作的整体效果。
   3.监督手段需创新,效率有待提高    学风建设的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展现良好风貌。要保证学风建设顺利实施,长效发挥作用,科学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必不可少。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的监督手段还停留在报送总结、抽查记录、现场检查等层面,既耗时耗力又难以坚持,如何创新、开发更加便利、快捷的监督手段,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提升监管效率成为学风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习惯养成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自动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提出“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观点。他认为习惯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习惯一旦养成,会转化为个人下意识的想法和主动行动,不再需要外部环境和他律的约束,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态度和品质。因此开展习惯养成的培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形成坚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品质,打造严明的学习纪律,创设自主学习、健康向上的优质学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需要21天,称为21天效应。一个人要在这21天中经历从他律、刻意控制到自律、自然发生的过程,需要个体主动克服外部环境和旧习惯的干扰,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巩固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控制和提醒,不断地重复,才能使其真正固化为无意识行为。在学风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培育活动,可持续刺激学生发挥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成功抵御外界诱惑、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感受由他律变自律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可有效促进自律能力的提高。
   (二)可持續锻造学生的毅力品质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只是通过简单重复就能获得,在养成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意志动摇、行为倒退、停滞不前等情况,需要运用坚定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达到彼岸。良好习惯养成的必然规律决定了习惯养成活动对打造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所具备的重要作用,而坚毅品质的提升又可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学生钻研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端正学习态度和确定学习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可成为学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
   (三)可持续延长学风建设的实效
   习惯并不是一种暂时的行为,它具有稳定性、持续性、长久性等特点。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会对人的思维理念、目标态度、行为方式产生稳固而长期的影响,并且伴随着习惯的逐步加深,习惯主体用来维护习惯效果进行的自控管理和重复过程也会越来越少。因此,虽然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看似只是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层面,但学生一旦形成稳定的、固有的习惯,便会长期发挥积极作用,使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延展至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三、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实践
   在了解高校学风建设困境,明确习惯养成对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习惯养成为途径,通过依托晨读、晨练等特色制度开展丰富的习惯养成活动,开发信息化监督检查手段、建立奖惩机制等实践,引导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律能力、磨炼坚定意志、提高身体素质,为创设学校健康、积极的优质学风,展现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发挥重要作用。
   (一)特色制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在充分调研、了解本校学生特点及需求、把握习惯养成规律的前提下,学校以自2012年持续开展的晨读、晨练、晚自习等活动为基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息及生活习惯入手,针对学风建设中学生学习不主动、自律能力差、学习品质不坚定、身体素质不过硬等难点,制定完善“晨读、晨练、清宿、晚自习”四项制度。以大一、大二学生为实施主体,同时掌握高年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将晨练、晨读及晚自习活动作为制度加以推动,倡导学生遵守晨读、晨练及晚自习出勤等相关规定,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教室、走向操场,使学生在践行制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作息,在克服惰性和不断坚持中磨炼毅力品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形成稳定而长效的主体行为,促进个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丰富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为提高学生参加晨读、晨练、晚自习等习惯养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和学习需要出发,不断丰富晨练内容,组织学生参与长跑、广播体操等常规性锻炼,同时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踢毽等体育项目,组织各类体育竞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结合学风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在晨读及晚自习中开展书单分享、好书推荐、专题讲座、学习经验推广、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尝试设立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等时间段组织开展专业指导、集体复习、资料共享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乐于参与,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为打造优质学风持续发挥作用。
   (三)信息化监督及奖惩机制强化习惯养成的效能
   良好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和坚定的毅力,一定的他律监督和激励措施也必不可少。为了提高对学生习惯养成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借助校园APP平台开发一键打卡及定位功能,使学管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出勤、晨读、晨练、晚自习出勤、出宿及留宿等情况,平台的统计功能也能第一时间为习惯养成活动的效果提供准确的数字参考,为习惯养成活动内容及形式的调整提供支持。信息化手段的开发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有效提升了学风建设工作效率。
   建立奖惩机制,将学生参与晨读、晨练等习惯养成活动的情况与个人和集体评奖、评优、违纪处理等挂钩,对参与积极、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宣传、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对未达到出勤次数的学生和班集体及时通报,从监督和奖惩两方面入手,督促激励学生重视习惯养成、克服惰性心理、养成良好习惯,为学风建设工作长效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在习惯养成和不断巩固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得到有效提高,迟到、早退、缺勤等课堂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展现出更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逐渐形成勤奋上进、兴趣浓厚、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四、习惯养成途径的再思考
   以习惯养成为途径,通过借助特色制度、丰富活动、监督和奖惩机制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外,还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深化学风建设工作的意义和实效。因此,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学生入校及低年级关键期
   大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和在校的低年级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要牢牢把握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通过入学教育和大一、大二年级的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大学乃至职场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提升养成活动的内涵
   高校学风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因此学风建设工作中习惯养成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基本的体育锻炼、学习交流、资源分享、监督检查等层面,还需要结合国家及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为其增加一定的内涵。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职业规划引导等引入其中,还可以与学校的特色育人活动相结合,更深入地发挥学风建设的育人作用。
   (三)持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
   习惯养成是一个较漫长且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要时刻把握这一规律,坚持定期了解学生特点,坚持对习惯养成效果进行调研,不断探索养成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使习惯养成活动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长期抓手,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苗洪霞,王志华,刘群.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9):51-58.
   [2]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9-24.
   [3]李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新生晚自习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2):51-52.
   [4]耿秀梅.民办学院学风养成教育规模之我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27(2):66-70.
   [5]張海庆,张杰,张卫东.养成教育是高校低年级学生学风建设的关键[J].社科纵横,2012,27(6):270-271.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用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识:从职业指导课堂上正确引导;从专业技术层面引领学生;从管理层面引领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引领。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工匠精神;PDCA循环法则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46-02   随着我国国
期刊
[摘 要] 中职德育课堂一般要具备两个要点:“心”与“新”。结合中职德育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来具体探讨课堂教学的“心”与“新”。“心”关键在于爱心、匠心,爱心是所有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匠心不仅仅是教学设计上独具匠心把课堂教学设计得流光溢彩,也要怀想学生如同一块璞玉,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才能雕刻出晶莹剔透的美玉。“新”不外乎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摒弃陈旧的教学案例,利用信息化教学创新课堂
期刊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现实可能性和客观需要两方面对陆军士官院校军事体育教员队伍多元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就军事体育多元化教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归纳,认为必须从培养路径、资源整合、机制支撑、梯队建设四个方面 “多管齐下”才能将军事体育多元化教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军事体育;多元化;教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学徒制对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电子商务专业,其学科缄默性特点很强,环境模拟十分困难,以实战演练提高训练效果十分必要。近几年,学校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笔者负责电子商务专业学徒制教学的组织,在组织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现代学徒制对学校专业技能教学起到的显著效果。然而,在学徒制教学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障碍,特别是在校企配合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经过反思与
期刊
[摘 要] 随着相成区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五年一贯制为主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变得至关重要。我们要培养的专业学生,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渐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熟练使用信息化会计技能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经济发展;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给社会和中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以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为例探讨了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措施: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使用动态教学内容、利用教学云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和小组任务驱动教学、把信息技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建立过程性评价模式。  [关 键 词] “互联网+”;动态教学;云平台;过程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中的女教师一直较多,民办高校近几年发展较快,且其中青年女教师的比重较大。“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意味着青年女教师要考虑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家庭上,可能面临更大的角色冲突。对如下内容进行研究:二孩政策对民办高校女教师的影响;二孩政策下民办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如何提高其幸福感;二孩政策下提升高校女教师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二孩政策;民办高校女教师;幸
期刊
[摘 要]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对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与学生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分析,为今后教学改革作参考和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分类分层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18-02  
期刊
[摘 要] 针对地方院校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应用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现状,结合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确立“三位一体强基、理工结合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育人的全过程中体现“理论、技能、应用”相容、“知识、能力、素质”并重。通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关 键 词] 理工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物理学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深刻变化,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包括“雨课堂”在内的智慧工具为大学英语教育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带来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 键 词] “雨课堂”;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