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向来大于语言。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唐诗,宋词元曲或者古诗十九首,对于中学生来说,许多人讲究它们的思想价值导向,或者纯粹的讲究“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肤浅教学。因为初中语文的诗词歌赋的考查内容简单直白,或者说查考者低估了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多以提示性填空或者衔接上下句的方式考察。这种考查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品析诗词能力,也在无形中荒废了三年的古典诗歌教学。教师不应以考试方向为教学的指挥棒,在训练学生赏析古典诗歌时,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好评析的语言环境,充分激发学生想和说的欲望,最大限度去挖掘诗歌中的隐藏在表面语言外的无穷意境。在表达欲望的驱使下,找到审美的空间。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两句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赏析好诗歌中的意境,学会用心,用眼,用耳去体会,品味,诗中自然悠扬的美感油然而生。
  如此看来中国古典诗词抽象的美不是空洞的,亦非顽石里的美玉。这种美玲珑剔透,就是一块琥珀。可偏偏有些人视而不见,或者对琥珀里的小昆虫那静态的美无动于衷。
  在这里,十分感慨明明可以发掘,可以欣赏的美,由于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让这种真善美的感悟,变成了形同嚼蜡的死记硬背。
  长颂诗歌品味意境之美,在划分好节奏的过程中深情朗读杜牧的《后庭花》,细细分析了杜牧的生平,以及他政治的关注之后,我们能够看到杜牧含蓄地讽刺晚唐那群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关心国事的深切之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尽力形象地刻画深层失落的感情,这首诗就颇显清丽,画面鲜明,格调悠扬。极具艺术魅力。
  “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总是萦绕脑海,就是差那么一点欣然觉悟的质感。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宛若那水中央的伊人,追寻她的脚步只
  要不停,不论是“溯洄从之”还是”溯游从之”。那个“伊人”迟早有一天会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其实诗歌中许多有许多的内容都隐藏着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带着深层解读的阐释精神,在朗朗诵读的过程中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在诗歌解读中,我对于每一首诗歌的解读,绝不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朗读和划分节奏,简单粗暴地把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交代完了事,亦或者只要求他们自己去背诵,达到考试时能够条件反射状态的答题满分是不够的。所以有人把诗歌课忽略,有人一堂课走马观花,糟蹋了好诗不说,错过了追寻意境的驰骋过程,煞是可惜!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必然会追寻它们的根本,寻找蛛丝马迹,同时用心去聆听那个时代的那位作者在写此诗或者此词时的心境。带领每一个学生去寻求诗歌意境在课堂中的放大,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远足,更是一次心悦诚服的典礼膜拜!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留给后人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何止是一片乌压压的寒夜?“江枫渔火对愁眠”你必须要感同身受,细细聆听一个落魄书生的无奈与挣扎。面对脚下的游船河一江碧波,有人投身化为游鱼,有人仰天两行清泪簌簌。有人会问“夜半钟声到客船”时你身在何方?此情此景必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晤!
  苏轼所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告诉我们的不正是这种美景时时处处存在,但要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的人才能领略和尽享文学飨宴的道理吗!
  追求诗歌的意境美和价值美应以同等的分量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如果忽视教学过程的同等对待,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虽然尽善尽美的诗意发掘,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可是这种理念,是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地平线上不断地前行、追求。遥想王维在写到出征大塞时的异域风景时的感触必然是很深的,单车匹马去慰问远方守边将士,没有华丽的排场,没有高级的车队,一到边塞就感受到了“征蓬出汉塞”的孤苦感,这时的他已然感受到了朝廷的排挤的压力,但是无言的结局,只能是无言的感慨,不明说,只能暗指,这种凄凉感的延伸到你感慨迷惘闯荡仕途艰辛与前途未卜时戛然而止,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苍凉的孤独感刹然收束,我们可以追随王维的脚步,不如看淡风起云涌的仕途潮流,平心静气地把这样一次别有用心的贬谪之旅当成一次免费的境外游。看看异域的日出日落,听听边塞的风号声,看袅袅狼烟直窜高空,凝望远方的地平线,一轮圆日缓缓沉落。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你曾经从东方升起,带着染红漫天朝霞;经过了午时的最热烈,最辉煌,你必然会走向世界的另一边,犹如夕阳慢慢退出天空的舞台。王维悟到了,所以一心求佛,寻得心的静境。
  曾经教导学生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领略大自然的轮回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不论你愿不愿意,情意迫切与否,规律就在那里。但是诗歌的意境何止停留于此?你有没有读出作者的无奈与惊喜?在人生处处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莫测变数中淡然存在。学着去揣摩,学着不受圉于固有的思维和直观的所见。必然能够在读诗品诗的过程中有如品到好茶后那种回甘的感受。
其他文献
【摘 要】课本知识靠语言传递,学生思维靠语言占据,学生疑难靠语言疏通,所以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或者说话有弊病的人是不宜当教师的。当教师的人必定是能说会道、能写善思。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素质修养不同,各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有明显的差别。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如何,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因此,每个教师过好课堂语言这一关,就能更好地完成时代给予教师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小
前几日,我从网络上偶尔得知一则新闻: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位研究生被室友投毒至死。我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在想:现在的大学生,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究竟是怎么了?他们拥有着别人羡慕的美好未来,聪明和智慧,但对于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这场人生的考试,他们却成为了失败者,败得是一塌糊涂,彻彻底底。"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苦苦地思考着。一次,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的一场报告时,我心
一.创设民主环境,营造愉悦氛围  课堂上,当学习成为学生一种需要,教学法的实效性通成了现实,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主,各谐,自由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代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地学习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诚心诚意把学习分成学习主人,形成相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结束了大众单一接受信息的旧状。相反,利用新媒体,受众不仅可以轻松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面对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舆情就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并飞速膨胀。本文从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特点出发,提出利用网络载体"人人网"进行舆情引导的思路,探讨了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对方法  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彻底打
【摘 要】现代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能够在的任何时段、任何区域都能出色发挥。但是,现在我国青少年足球专项的体能训练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每个体能单项都有它自身的敏感发展阶段,所以对于足球教练员来讲,熟知这些知识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作为青少年中学生,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与应用,只有在适时、适量、适龄的情况下,才能使球员实战能力的发展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 足球专项 体能训练  1.目前我国青少年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第二自然段,它是体会文章情感的关键。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深刻理解其内容有一定难度,我认为教学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抓住关键语
【摘要】“读、说、想、画”水墨画创作教学,“读“既“读画” 是通过阅读大量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开阔眼界,树立绘画的自信心。“说”既“说画”,“说” 是“读”的延深和推进,“说”是“读”的经验的沟通和交流。“想”既“想画”,“想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尝试主动经营画面的过程。“画”既是“画画”,“画画”要直接拿毛笔画,不打草稿,“画画“分写生、临摹、创作。  【关键词】读画说画想画画画  在美术
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但学生识字的能力参差不齐,而理解能力又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落在后面,经常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家长着急而又无能为力。面对诸多压力,这些学生往往在求学的初期就感到学习困难重重,对学习失去兴趣。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初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我在教学中不懈努力,从多方面寻找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客观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
【摘要】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因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青睐,在多年的探索中,启发式教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也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启发规法德育习惯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
【摘要】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一些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