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各学科知识嵌于项目设计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各学科相关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在教学建议中提倡采用来源于生活或其他学科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并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就是说,要将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的学习情境,在学习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背景,结合学校活动,笔者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下面以“创意电子乐器”项目为例进行阐述。
  项目的实施背景
  为庆祝儿童节,有的班级提出自制不同的乐器,合奏完成一首《闪烁的小星》的节目表演,这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极具挑战的真实的可实现的项目。为此,在其他课上,学生了解了乐器的种类,探究了乐器的发声原理,尝试用一些材料制作了简易吉他弦乐器和排箫管乐器。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否利用所学的图形化编程及一些硬件传感器等来制作一些电子乐器也参与表演呢?
  项目的实施策略
  1.STEAM教育理念的引领
  STEAM教育强调的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知识的运用。就这个创意电子作品而言,它在搭建结构的牢固性、材料的合理性、演奏的方便性、音符的丰富性、外观的美观性等方面必将涉及科学、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些都将灵活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2.工程思维方式的支撑
  工程是STEA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项目活动中,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来思考问题,体验“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工程化的过程。这让学生站在了工程师的视角,从现有资源出发,直面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学习,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优化设计,用工程思维的方式让作品的设计在问题需求与不断优化中逐步走向成熟。
  3.计算思维发展的渗入
  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个项目教学中,在对项目众多问题的讨论与引导下,得出电子乐器的基本模型,可抽象为控制、输入、输出三个组成部分,而编程实现的原理方法又是一样的,只需改变判断的条件。让学生经历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设计这四个基本的计算思维活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项目的设计实施
  1.项目提出,引发思考
  面对提出的真实而又有趣的“创意电子乐器”这一项目,学生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我梳理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是否可行?制作什么乐器?怎么做?怎么用编程实现?传感器长什么样?怎么使用?还需要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外形?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摆出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MakeyMakey、美科创意套装,并让学生自主观看一些传感器性能及相关的视频,先对创作作品的硬件材料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项目梳理,建立模型
  教师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你认为哪些传感器可以作为演奏设备?哪些传感器可作为发声设备?控制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再结合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用图示来初步呈现模拟乐器的基本组成框架(如上图)。
  3.项目学习,循序渐进
  ①运用现有知识,初步实现方案。学生根据程序流程图在Scratch中进行编程,尝试使用熟悉的键盘、鼠标作为演奏设备,使用条件判断,通过耳机模拟发出一种乐器的一个音符。接着,讨论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学生都认为外观上还不像乐器。
  ②认识MakeyMakey,提升优化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硬件,尝试使用橡皮泥、水果等身边的材料代替键盘按键,编程方法不变,学生都一致认为电子乐器作品要是更有创意就更好玩了,一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③应用不同传感器,拓展多种方案。因受器材的限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习单”的形式组织学生自学并动手尝试,在mDesigne软件环境下对触摸传感器、颜色传感器进行性能检测,讨论合适的判断条件,最后进行知识分享,拓展作品的解决方案。
  4.项目检测,完善优化
  为了在实际演奏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大家一致舍弃蜂鸣器,使用小音箱作为声源,根据班级整体项目需要的合奏效果,又讨论并确定了用水果作为打击乐器,用触摸传感器搭建成模拟小钢琴,用颜色传感器识别不同的颜色模拟贝斯,成立创意电子乐器组。然后,按学生特长重新组队,由小小演奏家确定乐器的演奏方案,由小小软件师对方案进行相应的编程,再由小小制造师进行外形的创意搭建。最后,与其他乐器组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自制乐器曲目的合奏,得到了一致赞赏。
  5.项目评价,提升认知
  项目活动结束后,笔者进行了一次网上问卷:①本次活动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在主观上,硬件连接不能出错,软件编程要正确;在客观上,硬件需要更稳定,遇到故障,还要有预案。②对电子乐器的改进愿望是什么?学生都希望能演奏更多的音符,让演奏曲目更丰富,对自己的学习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的实施价值
  “创意电子乐器”项目将学科知识融入到了项目课堂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简单的键盘、鼠标交互作品被MakeyMakey硬件的创意材料代替,变得更灵活更有新意,再到用不同传感器来演奏,再次拓展了作品设计的宽度与广度。一个创意作品诞生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不断收获与积累的过程,还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亲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正确地学会分析问题并有效地解決问题,在以后便可触类旁通地进行知识迁移,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创作出更多的有意义有想法的作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曾见有报道介绍研究成果:信息技术与学习质量无直接关联。事实果真如此吗?非全然也。  回眸十九年的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已经从支持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入到支持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一直在创造精彩,由此支持理论不再黯淡无光。信息技术与学习质量也由无关联走向有关联,这种有关联,要从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说起。  微课程教学法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学习设计——系统设计。这一设计方法的
主持人  主持人语:继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之后,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更为可喜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新近颁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课程实施的新举措——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在2022年之前新课程、新教材得到全面实施。为此,不少省区已经制订了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16年9月出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的重要内容,通过典型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准确、有效地获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下一节课完成交通安全倡议书提供有效的数据、图表信息支持。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品质正由经验型
母亲住在距城市二百里外的乡下,那当然也是他的老家。城市有直通村头的公共汽车,一天一班。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他和母亲间的联系几乎全靠了这趟汽车。每隔一个星期,母亲都要托司机师傅为他捎来一些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韭菜、白菜、萝卜、卷心菜、莴苣、大葱、豆角、冬瓜……母亲的菜园物产丰饶,她是一位勤劳的农妇。  母亲知道单身的他不喜欢蔬菜。如果不是为了营养,他很少去超市买回青菜,餐桌上更是极少出现哪怕一丁
众所周知,教学环境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广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包括了影响教育活动的全部条件,而其中的教室布置、教具、教学辅助软硬件设备等则是辅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投影仪、教学辅助系统、计算机、无线网络、机器人等各类软硬件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尤其是面对教育国际化、开放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大量采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辅助教学,教学环境已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工匠精神,笔者提出采用VR教育培训平台,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结果显示,该平台适合于个性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VR;教育培训平台;学习积极性;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8-0088-04  引言  工匠精神的内涵
常朔在棋盘上下了一手,对手梁怀欣朝盘上看了一会,抬头笑了。常朔有点莫名其妙地看看她,又看看棋,觉得这步棋实在是常态,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是无关乎胜败、也说不上好坏的一步棋。不知她笑什么,她有时会让人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梁怀欣指指盘上常朔走的那步棋:扑。  常朔应了一句:是扑。  常朔意识到了什么,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梁怀欣,随后他也笑了。  常朔平时下棋擅用的棋招,便是扑。棋语中也叫做“倒扑”,便是
世上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了。  云在高处飘,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只有水与世无争,是往低处流的。  想想也是,柔水硬不过砖石瓦块,高不过山峰甚至田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时时相处的泥土也能挤兑得自己回头驯服。但聪明的水是有自知之明的,它知道,在强者面前,要生存,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只好委屈一下自己,走一条别人不走的路。想明白了,它于是谦恭地避让,默默地低头,只管往无人挤占的低洼处流
前言:  当iPad进入小学的课堂中时,有一门课程对iPad的有效应用似乎没有什么疑义,那就是美术课程。  2015年4月,87岁高龄的戴维·霍克尼访问了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艺术圈引起了一阵轰动。有人说,霍克尼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师级的在世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瑰丽,备受赞誉,喜爱者甚众。记者对他的提问除了在透视、立体主义对写实主义的回击等专业之外,还集中在了霍克尼在iPad上的美术创作。霍克尼
基于艺术、研究、工程的技术学习理论(T-ARE)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意义在于帮助纷繁复杂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形成一个“零存整取”的学习状态,让学校的信息技术科目群整体化。接下来选取三篇教师论文和一篇学生论文,试图呈现校本课程促进学科发展和师生成长的全貌。  数字科学类、数字艺术类和数字工程类课程构成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技术课程群。该课程群是北京景山学校T-ARE课程群中的中坚课程。  数字科学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