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业科技专题报道的方法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tato_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报道是一个报纸的重大策划,在农业报中,专题报道特别能彰显专业报的专业与深度,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解渴式”阅读与全景阅读的流畅感,因而近年来受到各农业报的效仿与学习。但是好多农业记者或编辑都觉得农业专题报道做起来比较难,不像都市类报纸做专题素材广、来源多、好下手。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农业农事等技术方面专题性整合难度大;二来农业每一年都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没有多大的变化;三是农业部分领域专业性强,农业记者报道的时候吃不准、听不懂、写不好,往往单凭采访对象一言堂,就认为是农业技术的一大创举,造成重大采访失误。所以,农业类专题报道这几年来在媒体上鲜有好的范例,我们《瓜果蔬菜报》从2017年改版开始,几经尝试,每月推出一期专题报道,部分受到读者好评,总结一下,做好农业报的专题报道,需从下列三方面着手。
  一要及早策划。凡事欲则立,好的专题策划必定是要有好的报道规划。如在2017年10月24日报道的专题策划“党的十九大专题策划中”,我们的出发思路就是从农民的角度来听十九大报告,从农村的政策来找十九大的重点,从农业的可续性上来学十九大报告,所以我们《瓜果蔬菜报》将十九大的专题报道定位为重大政策解读,结合总书记在报告中报出的新的农村工作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大标准,分别从农村、农业、农民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同时把“农村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政策作为主题报道,把第一次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第二次农村土地承包权进行整体对比性报道,一方面突出了我党在农村土地承包权政策方面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彰显了我国农村政策的可行性与特色性。为此我们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利好、搞活农村资源配置、政策落地时间表等三方面采访了3位农村政策方面的专家与学者,整体进行了报道。以此为“纲”,进而对农民医保、美丽乡村等部分进行报道。这样的报道,农民关注,学者关心,政策一目了然,既及时又解渴。
  二要从读者获取信息需求的角度反向倒推专题策划的内容。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多家新闻报道的雷同性非常普遍,《瓜果蔬菜报》认为,媒体要想占有独家报道资源,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此,我们只有做好专题内容的“巧”,才能得到专题报道的“新”。比如,我们《瓜果蔬菜报》2017年10月17日推出的中国第四个扶贫日的专题报道,报道内容就是从农民对扶贫关心的角度出发。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对扶贫的科技渴望非常迫切,对扶贫的效果非常在意,所以我们推出《精准扶贫显威力,科技助力摘穷帽》的中国第四个扶贫日专题报道。报道先从节日起源及本报评论《扶贫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合力》两方面进行统领,接下来从五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精准扶贫试验场、产业扶贫新模式、科研团队新战场、现代农业新方向以及科技助力生力军,这五方面涵盖了谷子农场、林下产业扶贫、高粱种植、功能农产品以及扶贫村第一书记的五个鲜活镜头,从农民接地气的角度出发进行报道。报道出来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有的读者觉得我们的报道少了干巴巴的说教式,多了活生生的新鲜度,少了理论式的距离感,拉近了报道的距离,像说身边事村中事一样。
  三要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现在的读者,特别是三农群体,已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一代,我们的专业媒体在专题报道方面必须常变常新,才能满足新时代农民的需要。如,在2017年3月14日刊登的春耕专题报道中,我们就在农民当前发愁的“种什么”上进行发力。这个专题报道的背景是去年入秋以来,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陷入低迷,新粮收购价一直徘徊在一斤6毛左右,所以我们就推出了《春耕时节话春耕,不种玉米种点啥》的系列报道,先后推出了7期专题报道,每期推出一种替代作物,分别是“亩产6000元的金花葵”、“同是一块地可赚两份钱的套种南瓜”、“稳收千元的高粱”、“前景可观的大豆”、“一垧地卖了1万5的土豆”、“收入上万元的饲料”、“变成‘金’瓜的西瓜”等,分别从技术、产量、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全方面报道,做到看了报道能用、读了技术好懂、市场行情明了。这样的专题报道不只是农民读得解渴,而且在10月初,我们欣慰地收到不少农民朋友打来的电话与发来的信息,他们根据这些报道,不种玉米,改种了其他,今年真的受了益赚了钱,非常感谢《瓜果蔬菜报》。(作者单位:瓜果蔬菜报社)
其他文献
笔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成都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日前发布。该计划将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都创造”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等,实现2020年成都科技型企业总量达10万家的目标。根据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12000亿元。科技企业年经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将达1000家、超过1亿元的将达550家、超过10亿元的将达100
期刊
大科学家埃尔文·克拉克曾经制造过一架直径达三英尺的双面凸透镜,价格高达六万美元。这台仪器是俄罗斯定制的。整个仪器非常精密,最后只能靠手工把它抛光,动作稍大就会破坏测量的精度。测试的时候,工作人员用手把它移了一下,克拉克馬上让他们停住:“等等,先等它冷却再移。”克拉克解释说,原来人手上的热量可能也会影响它的精确度。克拉克先生对精确的追求是非常出名的,甚至在全世界范围,他的名字都是精确的代名词。  有
期刊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導致人类的灭绝。”这是真的吗?  毋庸置疑,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利用人类期盼已久的智能机器,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单调乏味的任务,比如驾驶汽车。以制造完全自主机器人为目标的自动化在不断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新热情的同时,也令人为之忧心忡忡。  机器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工作领域因为智能机器的介入而发生颠覆
期刊
1.写一本有温度的地理科普书  50万字的《中国,多彩的大地》,手稿堆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已过古稀之年的吴胜明,电脑使用不熟练,写书仍习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在稿纸上。书写了整整一年,笔用完了几十支。  如此费时费力,为何还要写?吴胜明感叹说:“因为科普太重要了!而当前许多的地理类图书还固守着传统的套路,越来越失去了年轻读者的喜爱。”  在吴胜明看来,国内地理类书籍的写作,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不
期刊
这是高擎旗帜、标注时代的历史性时刻——  2017年10月24日,北京。  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党的旗帜上,增添了真理的光芒。  人民大会堂,秋阳映照下愈发庄严巍峨。数千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座神圣的殿堂,等待十九大胜利闭幕这一重要时刻。  “自1978年
期刊
柳暗花明,华北奕丰再现新辉煌  一部荡气回肠的《赵氏孤儿》将“忠义盂县”推入了大众的视野,令古老的盂县容光焕发。这个坐落于山西省东部的小县城如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盂县以东,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园林——山西华北奕丰生态园虎踞龙盘于此。  10月1日,迎着初升的旭日,笔者一行人慕名来到生态园。眼见之处,百卉含英,旖旎风光。穿过拱门,一座假山率先落入眼底。这石山巍峨,空洞而相连,壁
期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忠实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
期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新闻则是这一生产力传播的助推力,报道好科技新闻,一方面在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过程中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科技界总结创新的需要,为此,结合科技记者的工作性质与特殊要求,科技记者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導向性,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一要与国家战略相吻合,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相吻合。当前,我们党的十九大刚刚在北京胜利闭幕
期刊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是稷王教民稼穑和农业的发祥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灿烂辉煌的古老文化,又有英贤辈出、可歌可泣的一代风流。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方热土上的稷山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文明史。后稷故里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那条由东自西的河流——汾河蜿蜒而过,把稷山县切割成汾南和汾北两段。因此,汾河南北两岸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民间风俗、生活环境等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时代
期刊
日前,东部某著名高校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规定称,在国内权威媒体及其“两微一端”上发表的优秀文章或网文,根据发布平台与传播水平,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  办法一出台,立即引起各方热议。不少文章用“10万+可算学术论文”为题,认为“点击量”可与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等量齐观。反对者认为,这容易导致内容的偷工减料、学者的心浮气躁以及学术本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