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一号文件大量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提出允许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可以看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在平衡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新形势;中央一号文件;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
1.发展背景分析
1.1农业发展背景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基于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缓慢,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有效供给不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极限,绿色生产缺失、国外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竞争力不足、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新动能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
1.2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中国乡村旅游虽然时间很短,伴随规模的快速扩大,转型速度很快,已开始呈现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一批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众多旅游景区中独放异彩。例如,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为实现该市“三最”(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目标,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目标是把乡村旅游业作为该市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新突破,使之成为“黄山旅游’'之后又一世级的品牌。
2.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可见,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一是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改造农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徑;二是可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一些地区的旅游优势和品牌。三是可使乡村旅游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样板,成为实现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形成特殊产业,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3.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乡村旅游强调当地社区和农民的参与,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
3.2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再业。例如,在节假日展开的乡村旅67睁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周末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既保证了农民在农月羁时也能够获取收益,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也消除了不安定隐患。
3.3提高农业附加值
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暢等难题。旅游需求还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提高了农业附加值,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4改善农村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部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给排水建设、美化洁化、道路改善、住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活垃圾处理等生活细节的处理,从而使当地居民客观上享受到现代化生活。
3.5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
在旅游过程中农户必然参与到游客的高品位精神神追求中去,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些地方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接待礼仪、外语口语会话和其他旅游服务知识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4.结论
本次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进行: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践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从新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将加大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实践证明,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条有效途径,旅游也是为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寻找平衡的最好工具。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一直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主力,是经济逆势增长的板块之一。乡村旅游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最佳产业的核心抓手。乡村旅游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的产业途径之一,而乡村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机会,但目前对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较少。如果能对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加以利用,这对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中央一号文件;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
1.发展背景分析
1.1农业发展背景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基于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缓慢,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有效供给不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极限,绿色生产缺失、国外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竞争力不足、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新动能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
1.2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中国乡村旅游虽然时间很短,伴随规模的快速扩大,转型速度很快,已开始呈现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一批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众多旅游景区中独放异彩。例如,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为实现该市“三最”(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目标,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目标是把乡村旅游业作为该市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新突破,使之成为“黄山旅游’'之后又一世级的品牌。
2.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可见,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一是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改造农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徑;二是可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一些地区的旅游优势和品牌。三是可使乡村旅游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样板,成为实现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形成特殊产业,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3.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乡村旅游强调当地社区和农民的参与,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
3.2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再业。例如,在节假日展开的乡村旅67睁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周末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既保证了农民在农月羁时也能够获取收益,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也消除了不安定隐患。
3.3提高农业附加值
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暢等难题。旅游需求还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提高了农业附加值,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4改善农村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部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给排水建设、美化洁化、道路改善、住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活垃圾处理等生活细节的处理,从而使当地居民客观上享受到现代化生活。
3.5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
在旅游过程中农户必然参与到游客的高品位精神神追求中去,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些地方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接待礼仪、外语口语会话和其他旅游服务知识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4.结论
本次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进行: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践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从新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将加大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实践证明,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条有效途径,旅游也是为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寻找平衡的最好工具。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一直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主力,是经济逆势增长的板块之一。乡村旅游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最佳产业的核心抓手。乡村旅游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的产业途径之一,而乡村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机会,但目前对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较少。如果能对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加以利用,这对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