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声音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考察了“静默”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几经“演变”的过程,试图通过对“静默”,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对白、无声、静音)的分析,总结它在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意义和对其价值进行界定。
  【关键词】对白 静默 无声 静音处理
  
  前 言
  
  默片时代的创作为电影艺术积累了财富和理论基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他们留下了像《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母亲》(普多夫金)、《兵工厂》(杜甫仁科),还有查理·卓别林本人及其全部影片等等电影史上不朽的作品。
  然而当默片效果达到顶点时,观众和创作者们已不能仅仅满足于画面加字幕这种形式,电影开始走下坡路。一九二七年,电影工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电影需要新鲜的血液已迫在眉睫。艺术源自生活,人们是在有声的环境中生活,画面配上声音会更加逼近生活,所以让电影中出现声音势在必行。
  一九二七年十月六日华纳公司上映了《爵士歌王》。阿尔·乔森呼唤“妈妈”有时低唱,有时高歌,在当时立刻引起轰动。银幕上的人能开口说话和唱歌了,声音为电影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为银幕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可能。默片时代宣告结束了。
  声音的进入是一种进步。字幕在影片中的频繁出现,不仅打断了影片节奏,而且很多时候它并不能很好的表达画面要体现的观念。声音的出现,可以被用来解决这些过去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同时也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危机——声音被滥用。
  电影的成长过程里迷茫的日子。回到默片时代是不现实的,那么探索声音在电影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项工作从第一次声音发出将一直伴随着电影业的发展。自从声音在电影中出现,“静默”便成为了一种技巧和手段。它根据剧情在不同场合中出现,便独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一、对白,只是电影中的一种选择。
  
  电影语言由影像和声音组成。电影陈述靠电影的技术装备:摄影机、麦克风和银幕来完成。摄影机不是人眼,但它能比人眼看到更多,可以立体、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麦克风,是音响录音系统,它录下需要的声音:银幕,有多种模式可根据剧本选择。在影片中,精炼、警策、生动和性格化的对白能够大大丰富和加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给人物刻画带来不少方便。不过,电影毕竟不像舞台剧那么偏重对白。而电影中,视觉形象也往往能比对白更经济、更有效地表达内容,我们在创作时不能不顾及电影这一特点。
  善于运用电影语言的人,用不着繁多的场景或连篇累牍的对话,只依靠一件小小的道具或一个细节描写就可以使人领会许多东西。如果所展示的少,所蕴含的多,那就更能引人遐想或耐人寻味。有时甚至是比正面表现还要经济有效。
  这不是反对电影作品运用声音或对话,而是为了使对话在影片中更加真实自然,对话只是影视作品表情达意的一种选择,人并不是总想要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隐私。但我们经常可以从人的眼神或形体动作中看穿他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和情绪。
  小说用文字能细致描写,但无法提供给读者具体形象:画家、雕刻家能提供具体形象,但不能使其鲜活;戏剧能使其活动,但不能使它不折不扣地呈现在许多人面前。而电影作品却可以利用其特有的镜头语言表现一滴将落未落的眼泪,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顾盼,一副半慌张半矜持的神情,一点含在嘴角的恍惚的笑意,一双真挚、热烈、刚毅、悲伤又无助的眼光,甚至一个清明宁静的、蕴藏着内在火焰的脸。
  蔡明亮的电影在对白使用上,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从1993年的处女作《青少年哪吒》起,到2003年的《不散》,蔡明亮成功地在六部影片中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不追求情节,只在片段的积累中传达含蓄的观念:对白极少:人物都是依靠形体的动作进行表演,只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使用极简练有力的对白。我们以《不散》为例来分析。
  《不散》以一个戏院和一部电影结构了全片。福和大戏院在暂停营业的前夜放映胡金铨1967年执导的《龙门客栈》,零星地有几个观众在影院里欣赏着这部经典老片。龙门客栈的两位主演苗天和石隽,也在戏院里重温当年的意气风发,并一同送别这间戏院的一段历史。一个瘸腿的女工吃力地想把半个寿桃带给年轻的放映员,但经常了种种努力仍然只看到放映员的一个背影而最终错失。一个日本小伙子,也是《龙门客栈》的痴情影迷,在这个晚上经历了种种鬼魅般的人和事,最终因惊恐而先行离去。
  这样的“故事”,导演对环境作了“空间单纯化”的处理,使影片看上去更象一个室内剧。全片82分钟,85个镜头,12句对白。第一句对白在影片进行到44分钟时终于出现,但影片的声音创作还是细腻而有层次的。银幕上《龙门客栈》放映的声音,几乎作为背景声贯穿了《不散》的始终:年久失修的戏院好多地方漏着雨:换气扇在不同的角落孤独地转着:一只没来由的黑猫孤独地走在戏院的过道里。
  视觉上为我们,精确地提示着这些不知名的观影者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的各自状态,一丝留恋、一点无奈、一种莫名的欲望,以及共同的对电影的一种坚守。没有对白的电影依然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些是艺术家用鲜明的形象来向观众面对面说话,用电影画面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向人们提示生活的真谛。
  
  二、静默是运动的反衬
  
  电影是一种运动幻觉。英文中(电影)Cinema这个词来自于希腊字“Kinema”意思是“活动”。所以运动是电影的根本,静默是为了反衬运动。
  生活中没有彻底的万籁无声,在音响世界中存在着这个极个别的特例“静”。这个静并不是一片真空,毫无声息。相反,无任何声响的一个静到极点的世界只会让人感到虚假。你总能听见秋虫的啾啾声,远处传来的犬吠声,夏日树上的知了声或深夜里似有似无的汽车急驰声。没有声音的对比就不可能有静的感觉。
  这里所说的“静”是相对而言的。什么是最大程度的静,那就是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像中国古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听到的声音描写山林的幽静,可谓出神入化。它是指人的一种宁静的心理感觉,是当人们听到一种极细微、极幽远的声音时内心产生的安宁、平和、静谧的感觉。
  如果是反映十七世纪的欧洲小城镇清畏的宁静美丽,我们常看到一条石子路在画面里纵向延伸,两边是还在睡梦中的房子,青灰色的烟慢慢散开。一辆马车的声音由远而近,马蹄“得得”声从画外传来,发出了这个早晨的第一声。这声音不仅赋予了画面以具体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它给画面带来了一种和谐、寂静之感。
  人的心理感受与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广场,身边只有风声、树叶的沙沙声,人们好像都蒸发掉了,只是偶尔有一只小狗默默地跑过他脚边,那观众一定能了解他的寂寞。另一种情 况.一个人在人声嘈杂的酒吧里喝酒。他不说话,躲在酒吧的一个很暗的角落里:他一杯接一杯地喝,即使有人善意地向他打招呼,他也假装没看见;酒吧里的音乐不断变换,人们不断扭动着身体,或大声地说笑。只有他旁若无人地、非常专注地喝酒、倒酒,这时,观众感受到的是这个人的孤独的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本身是运动中的一个静止符号,他置身其中,却又魂飞其外。
  英国导演丹尼·波尔的新片《28天之后》的第二个段落,成功地创造了以静默营造恐惧的例子。故事讲述英国一个城市在感染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之后,一夜之间几乎沦为一座空城的故事。男主人公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穿着病人的服装躺在一个医院的病床上,很多管子插在身上,周围一片狼籍。当他走出医院的时候,更大的恐惧笼罩着他,城市里除了他的脚步声,不断地喊出的“有人吗”的问话声和回声,未见第二个活物。满街随风翻飞的纸币,一个像刚刚被洗劫过的城市的模样。导演用了大量的远景和俯瞰镜头.让男主人公瘦弱的身躯几乎穿过了大半个城市,带着凉气的孤独感随着镜头的组接清晰地显露出来。
  
  三、无声,是声音的一部分
  
  “无声”,成为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不是在无声电影存在的条件,它已成为声音的一部分,相当于乐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承认声音中无声也是组成部分,就好比空镜头也是影片的一部分一样。
  在影视剧里,沉默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动人的效果,可以起多种多样的作用。因为沉默固然意味着不说话,但它并不排斥各种各样的表情和手势。一个无声的眼神可以传达无限的深情,无声的人像反而更有表现力。因为,一个默默无言的人的面部表情能说明他沉默的原因,使我们感觉到他的威严、他的气势或他紧张的心情。在影片里,沉默丝毫不会中断动作的发展,而这类无声正是情绪的延展。无声的动作甚至会造成一个生动的局面。
  美国影片《克莱默夫妇》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都是女主人公乔安娜脸部的大特写,第一次出现时乔安娜清秀的脸上满溢着痛苦。最后出现是在电梯门关闭之前,乔安娜和泰德的对视,先是泰德,后是乔安娜。还是那张清秀的脸,乍看似乎更加痛苦了,但实际上这时乔安娜却流露出更为复杂的感情。导演没有用内心独白或谈话让乔安娜把心中的情感宣泄出来,因为这种情形下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体会。
  日本影片《裸岛》完全没有对白,是要强调人物专心致志从事体力劳动,这一种平常的农家生活,避免涉及复杂问题。影片创造性地运用声音,同时仔细地安排无声的时刻,这对视觉形象有帮助,而且为动作有力转化准备了条件。
  以十一部影片,赢得黑泽明之后日本导演最高国际声誉的北野武,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系列沉默寡言,冷静又偏爱暴力的另类“英雄”的形象。以《花火》为例,主人公山田一直为同事的早亡和致残而深感自责,他自己有一个身患绝症已去日无多的妻子,经济上又为高利贷所困。山田默默地为同事为妻子安排着一切,也同时把自己推向了一条不归路。北野武自己饰演的山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多说话,似乎没有一场戏他的台词能够超过三句的。一个坚忍、沉着、负责任的警察形象就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称得上是“沉默”力量的极端表现了。
  声音可以在影片中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把握节奏、传达情绪、表现心理。这一切由“无声”同样可以做到。“无声”就是藏在影片之中,不被展现的“潜台词”,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此有形象的描述:“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音乐中有以无声之声取胜的顿歌,舞台上有充满了内在强烈戏剧性的哑场,在电影中静默的道理与之相通,可靠上下文的蒙太奇连接而吐诉无声但嘹亮的语言。
  只有在有声片中“无声”才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来运用,但有声片中的静默在性质上有别于无声片中那种原始的静默。它是一种有意的静默,一种声音相互衬托、相互生发的静默,一种使人感觉得到的静默,一种有表现力的静默。
  
  四、静音处理的特殊价值
  
  静音,指在某个瞬间,影片中所有的声音都抹掉了。通常这时画面为高速拍摄,表现人物的震惊心理或所处的极端状态。如《罗拉快跑》中,罗拉中枪倒地这个连续的动作,影片使用高速摄影将瞬间表现成几十秒钟,画面中除了主体倒下的动作在几个不同的角度里得到重复外,声音方面减到了最低的程度——罗拉由直立跪到柏油路上还有一点经过夸大的碰撞声,其后,所有的声音全不见了。导演的这种处理,无疑强调了罗拉中枪这个动作,并把这种突然降临的意外极富同情心地表现了出来。观众看到此处。心理必然也是一惊,同时为这对年轻人的遭遇感到可惜,甚至在注视罗拉倒地的时刻屏住呼吸。这是对极端时刻的极端处理,画面内的情绪与观众的心理达到吻合,产生了极好的共鸣和移情效果。
  同样,在《花火》的最后一个段落中,导演在七分钟内剪辑了39个镜头,以山田与妻子双双自杀结束了这个家庭,也完成了两个人一生不渝的爱情。在一个大俯角的左摇镜头中,山田夫妇被摇出画,海边独自放风筝的少女被摇出画,代表人类文明的标记的小面包车被摇出画,镜头落幅在扑面而来的一起一落的海面上,这时画外两声枪响,与此同时,出现了静音,海浪的冲击声没有了,持续了近七分钟的配乐也不见了,我们在三秒钟的静音中只看到被开格的海水涌动以及我们所以关于爱的“美丽图画”。
  马吉德·马吉迪导演了优秀的伊朗电影《小鞋子》。影片生动地以一个贫穷的伊朗家庭为切入点,以一个9岁小男孩阿里和7岁的妹妹萨拉之间共穿一双鞋的故事,传达了导演对质朴的亲情的赞颂。影片的一个重要段落是小阿里为了赢得一双鞋而参加的一次小学生环湖跑步比赛。对这个段落的导演处理,颇有好莱坞影片的影子,82个镜头极为细腻地交代了环境。参赛者的不同参赛目的,以及阿里不同于一般人的对比赛结果的追求。阿里必须跑到第三名才有可能赢得一双送给妹妹的鞋。当他成功地让自己处于比赛中的第一集团的五人中间的位置时,阿里身后的小男孩使劲拽了一下阿里的后衣襟,此时,镜头是告诉摄影,阿里倒地接触柏油路的声音被放大处理,其它声音都被抹掉了。之后是瞬间的静音。这一刻,观众的心都碎了,艺术的感染力及这个段落的情绪都达到了最高点。
  
  结 语
  
  “静默”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不仅指电影声音的某种特殊处理,更多地,它是一种导演技巧。以无声胜有声,以静衬动,从形体到内心,由繁复到简洁,“静默”显示了它独特的、巨大的美学价值。“静默”应该成为我们导演意识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史上曾被认为是技术局限的“静默”,在今天已变成我们拍电影,表达自己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可以预期的未来,“静默”的功能和意义将得到不断深入的开发和使用。
其他文献
摄影师  林海音  时尚摄影师,于纽约和北京创办HaiyinLin Studio摄影工作室,曾拍摄过张曼玉、王力宏、李易峰、霍建华、蔡依林等一线明星,合作媒体包括时尚芭莎、ELLE、Vogue等时尚杂志。  你硕士是在哥大读的经济与教育专业,在大部分人眼中这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学历,应该可以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摄影?  A: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前其实就已经靠摄影有了相对稳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里,摄影界出现了很多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些拓展了摄影的疆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摄影人的拍摄习惯,有些则完善了以往器材的不足和短板,还有些令人惊讶或遗憾。在器材更替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摄影器材厂商的技术革新力,还反映了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下面我们的盘点,就将为你解读这一年来的亮点器材和技术方向。  无反相机的新面孔  我们欣喜地看到  国产厂商的突破,  小蚁M1微单相机的问世。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小卡瑟琳、哈里顿和希克厉的言行,说明虽然他们言语冷漠,但爱依然存在于他们的心中。同时得出结论:爱是抹杀不了的,爱的荒漠中仍有希望。  【关键词】冷漠 爱 希望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呼啸山庄》卢斤讲述的是个悲剧性的故事:生活在呼啸山庄的卡瑟琳·欧肖和希克厉之间有着惊人的爱情,但是卡瑟琳却抛弃希克厉,嫁给了画眉田庄的埃德加·林教。绝望中,希克厉离开了
摘要: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盛名如雷贯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他艺术人生空前详尽记录的传记的传世。其一便是瓦萨里1550年版《名人传》中的“米来朗基罗传”,尽管其中对他饱含赞誉,而且是第一位生前便享此殊荣的艺术家,但他似乎并不太满意,于是便授意他的学生康迪维再次为自己立传,或许这部传记就是他亲口的所述。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瓦萨里 康迪维《米开朗基罗传》《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的神
[摘要]在近两年的国产影片《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男导演们在极力彰显男人的力与义、权与欲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或有意或无意地彰显了女性命运的重复性以及她们的反抗性和自我救赎性。  [关键词] 重复性 反抗性 自我救赎性    时至今日,影视文学已成为和文学作品可并驾齐驱的一匹黑马,影视文学以其鲜明可感的视觉冲击效果赢得大众的喜爱,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影视传达了时代
[摘要]第六代电影导演大多有美术专业背景,以其特定的绘画视角,而强调影象冲击,关注生命和谐,却长期摆脱不了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尴尬,优势和缺陷同样地显现出来,这样“突出重围”与“坚守阵地”成为他们需要平衡的两条“视线”。  [关键词] 第六代 电影 导演 绘画 突围 坚守    于80年代末在电影圈浮出水面,被称为第六代的中国内地电影导演,有着迥异于前代的独特艺术标签:崇尚个性张扬,题材多
[摘要]《喜光灿烂猪八戒》系列颠覆了经典名著《西游记》贯有的认知模式和叙事传统,把传统意义上爱人嘲弄、不被重视,但却又是最能代表普通人性的猪八戒这一角色置于叙事主角的地位。既保留了猪八戒形象中固有的一面:贪吃贪睡、好色多情却又聪明善良,同时又作了能够符合当下大众欣赏口味的艺术改造和深度开掘。集经典性,趣味性和平民性于一体,融神话、爱情、喜剧等诸多元素于一炉,刷新了国产电视剧创作的新领域,也有效利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视业发展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同时,又从影视城建设,影视作品拍摄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影视业发展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影视 旅游 影响    一、引言    文化产业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近两位数的增长率,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超级产业。在我国,当电影电视一次次掘出旅游胜地之后,许多地方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电影电
[摘要]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既是一种美感形式,也是一种主观意念。在动画影片创作中要遵循这种思路,对客观色彩进行主观性的概括与强化。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色彩在画面中最终表现出来的是色彩运用的主观性,是元素的运用,也是手段的运用,更是风格的运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
[摘要]电影《像鸡毛一样飞》处处显现着俄国伟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风格对“先锋派”导演孟京辉的深刻影响,两者的作品皆具有大胆创新的未来主文风格,而差异则在于孟京辉的创作风格带着对马雅科夫斯基的“误读”,然而这种形式上的模仿或日仿真却为国内电影和文学创作提供了样例。  [关键词]《像鸡毛一样飞》马雅可夫斯基 孟京辉 未来主义    引言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孩子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