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非唯一重要的事情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澳大利亚设计师安德鲁·罗杰斯出生于英国,1984年毕业于南澳大利亚工业设计专业,1988年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产品涉及医疗、电子、家具等多个领域,获得多个设计奖项。最近五年来,罗杰斯来到中国,为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的中国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并于2009年担任iF中国设计奖评委。《设计》杂志就罗杰斯的设计思想与他眼中的中国设计等问题对他展开访问。罗杰斯认为,好的设计是指那些解决问题的设计,当一个产品兼具美感与功能,并且容易制造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是好的产品。同时设计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好的经营管理、好的制造对创造一件好产品来说同样重要,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中国设计目前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需要时间去积累经验。
  
  DESIGN vs.安德鲁·罗杰斯
  
  好的设计就是提供美感与功能兼备,并且容易制造的设计
  DESIGN:请介绍一下您的设计经历,您是否有特别的工作方法?
  罗杰斯:我从事专业设计师的工作有二十五年了,还有自己经营设计公司二十多年的经历,我先后就读于工业设计、机械工程与生产专业。我的工作方法就是尽可能了解实际的产品环境。也就是说,我要与产品的使用者、销售者以及生产者一起合作。这样一来我才能了解产品,知道相关问题的所在。我认为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客户、了解产品的终端使用者以及销售人员的需求。为了探究问题,我会拍照,绘制简单的模型和草图来找出答案。随后我会与生产商和技工沟通,保证他们能够生产出我想要设计的产品。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产品能够顺利出产并且符合客户的要求。
  我的工作方式和设计技巧要视具体的项目而定,不过在设计中我一直都会用三维模型,确保产品不但在造型和手感上和设计没有出入,而且能拥有美观大方的外形。毫无疑问,我的设计工具就是带有高级CAD绘图软件的电脑。此外,我还配有三维数字化工具和交互感应笔。这样在用电脑构思时,就能获得尽可能直观的设计构想。我也有一系列的模型制作工具,在构思设计时能够随时摆弄一下。我会用油泥泡沫、木头、塑料还有其他材料制作简单的模型,让自己能快速地从中探究问题,在最终确定方案前反复检验测试。我的工作室里配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CNC(计算机数控)仪器,让我可以在保密的环境下制作出功能和细节都完善精准的模型。比起开放的专业模型制作公司,我的客户更赞成我在保密性更强的工作室里制作模型。除却良好的保密性,我还可以在工作室反复修改设计而不用在一旁眼巴巴的干等着。根据我的经验,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修改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考虑周全的设计能够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而草草完成的设计交付后则可能需要上千次甚至几百万次的尝试。
  DESIGN:为何在完成工业设计专业后再学习机械工程?您怎样定义好的设计以及理解设计师的责任?
  罗杰斯:刚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时,和现在许多年轻设计师一样,我简单地以为,好设计就是使产品看上去美观,使生产商接受我的产品。但我立刻发现这样行不通,因为制造商无法实现这些想法,那时我明白,我需要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设计的中心问题是解决问题,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外形美观、具有功能性,并且容易生产制造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好的设计。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设计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我们还需要优秀的管理、优秀的制造,工程师要理解整个流程。所有这些因素都运转起来,我们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设计师的职责是设计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产品。我不喜欢设计那些只热一阵、转瞬即逝的作品。工业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将他们所使用的材料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所谓绿色设计,是指那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设计。
  DESIGN:如何设计一件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
  罗杰斯:有许多要素,首先是制造过程要过关,这样质量才能持久。其次是外观,外观不是指必须要时尚、要紧跟最新潮流,而是说要悦目、比例适宜,要能持久。获得对持久外观的感觉的秘诀在于经验。设计师必须要走出去,融入世界。设计师要去艺术馆、要和不同的人谈话、要去公园、去其它国家旅行,要随手拿着素描本记录下自己的灵感。设计师不能坐在那里等灵感,没有新鲜事物的激发,不论他多努力,他都无法变得更有创意。
  DESIGN:能否给我们举几个案例来说明您的设计理念?
  罗杰斯:在我设计师的生涯中我很幸运地成功设计并开发了300多种不同类别的产品,这份工作最让人激动的就是它的多样性。今天我还在日本设计摩托车,或许明天我就会设计婴儿奶瓶或是马桶座垫。在我设计的这么多产品里挑出两三样来还真是挺困难的,不过我喜欢设计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例如医疗产品。我曾设计过给盲人恢复视力的眼科手术显微镜,还设计过能使用100年的公园长椅,供人们小憩或是沉思往事。不过当我的终端客户亲自主动上门联系我询问信息或是想要购买我设计的产品时,是我工作的最大成就感。
  例如我曾经设计的一款平底锅,在市场上销售了15年。客户当初给我的设计要点是不仅设计出一件产品,更要是一种解决方案。他们有一种很聪明的想法,想把其生产中剩余的边角料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因为客户对铸造的方法不熟悉,我最终提供给他们的是另一种解决方案——将这种边角料熔化,转化成另一件产品。最终的结果是设计将1公斤1.54美元的边角料,变成30元1公斤成品,赚得了很多利润。在外观方面,平底锅抓手的形状采用问号,暗示着这样一个场景:孩子跑进厨房,问妈妈:晚餐是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收到使用者的反馈,比如两周前,一个男孩写信给我,说原来的那把锅意外摔坏了,还能不能买到一模一样的锅?还有人说,我想把它当作结婚礼物送给亲戚。这是我做设计师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口平底锅市场售价为150美元,其它锅只需要20、30元一个,但它卖得很好,人们把他们当作礼物包装、售卖,这是设计变废为宝的例子。
  另一个例子是澳大利亚一家叉车公司生产的叉车。这辆叉车由我设计,在不同的国家制造,前面部分在杭州、后面在新加坡,中间在澳大利亚制造,可以看出,我面临的设计问题是设计一件多变灵活的产品。最开始,客户问我:你可以美化产品么?我说,可以,但设计能做的更多。我递交了计划,提出产品的整套功能性建议。他们说,我们不需要这个,美观就可以了。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了。4、5个月后,他们又来找我说:“你说对了,我们需要人来注意产品的内部细节。”当我完成设计时,对制造商来说,成本降低了25%;产品更加美观,显得更专业,售价也提高了,他们的边际利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以前每台机器大约赚1千美金,现在赚3千美金,并且卖得更快了。
  
  中国设计需要更多经验
  
  DESIGN:您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能否给我 们讲述一下您在中国旅和工作的经压2
  罗杰斯:过去五年来我出差旅行不下三十次,这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城际间工作的通勤族,而不是旅行者。现在我在北京有一间小工作室和一套公寓,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会在那里度过。我的旅行和工作足迹遍布中国不少城市,有上海、济南、深圳、宁波、泰安、厦门、杭州……我还浏览了不少旅游胜地。我很喜欢摄影,有一次与一群中国的摄影爱好者一起在周末去看了赵州桥。我渐渐地把中国视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而不仅仅是我旅游或是工作的地方。我很喜欢北京的胡同,还准备去看看兵马俑和北京地下城。我是中国iF设计奖的评委,还曾经担任过在昆山举办的笔记本电脑设计竞赛的评委。我还参加过在中国南部数个城市举办的巡回设计大师赛。最初,我来到中国是为了寻找生产商。不过现在,我在等待我的海外设计品生产完工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设计产品。
  DESIGN:能否请您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的产业?您认为对于设计公司,他们未来的契机在哪里?
  罗杰斯:我和中小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目前我认为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企业将会打造自己的本土品牌,不再是OEM的工厂,他们会将工厂迁至原创设计与直销地区。这里有一个问题。创立品牌的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开发期,同时还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用以支持优质产品的开发。尽管许多企业都知道开发一个品牌需要以过硬的产品、出色的设计和先进的生产方法为前提,而有一部分企业却目光短浅,认为创立品牌不过只是换个商标和漂亮的包装,却不知道改进包装里的产品。还有一些则担心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开发的创新品会被模仿,自己的市场份额被蚕食。我很欣慰地看到,中国政府正开始向企业传授知识产权的价值,同时加强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维护,还鼓励企业,要通过设计改革创新型的优质产品来树立本土品牌和公司形象。我认为利基产品的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企业都青睐于选择高产量的产品。我在澳洲的一些客户生产短期盈利较高的专业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多少企业发现此领域的市场,或是生产此领域的相关产品。据我的观测,不少大型企业都有专职的设计团队,想要依靠内部技术力量打造产品。一些公司的设计团队经营得很出色,还有一些则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导设计团队,重新改进产品。
  DESIGN:您自具有的是设计与工程兼具的教育背景,那么您对于设计教育的看法是什么?
  罗杰斯:对于生产制造业来说,通过高质量的院校培养出设计师,并教会他们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技能,使他们成为生产发展链中的重要一环是至关重要的。设计是企业经营中很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的一环。如果没有管理、结构、制造,销售,设计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设计师需要有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理解管理,理解设计不是艺术,不是让自己开心的东西,而是要让客户开心,给他们带来利润。年轻设计师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是他们需要加强学习的。
  除此之外,管理层是否了解设计流程和懂得设计价值,这一点也很重要。要明白,不是穿得西装笔挺就能成为成功的商业人士。我们要避免设计过度,就要考虑到产品的方方面面。同样,我们还必须得到管理层和业务层的支持。设计是产品成功的保障之一,也只是整个流程中的一环。设计院校需要让设计师了解商业运作的知识以及设计方面的具体细节。这就好像商学院同样会跨学科教授设计行业的知识,将设计视作商业工具。如此一来,设计师对于商业结构一旦有了大致的认知,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工作,而企业管理者也能够理解设计的价值,懂得如何与设计师其事。
  DESIGN:您与中国的很多设计公司合作,对目前中国设计的整体印象如何?
  罗杰斯:我在中国碰到过大的、小的设计公司,有的拥有将近300人的规模。中国的设计市场整体来说刚刚起步,大多数设计师拥有不超过5年的设计经验,有些甚至只有1年的经验。一方面,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这么多人在学设计。但另一方面,大多年轻设计师在制造概念,所以让客户无法选择。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引导客户,而不是提供给他们多于他们需要的选择。中国设计需要成长,年轻人热情很高,他们需要的是经验。
其他文献
智能科技、物联网、虚拟空间,新科技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也不断激发设计师新的创意灵感。智能手机、创意家居已经层出不穷,在交通工具设计领域,设计师们也正在努力向网络世界靠拢。作为人们主要交通工具的汽车近些年更是发展迅速,从最初简单的代步工具发展到目前拥有丰富电子设备的智能车型。采用新科技、挑战现有事物以及探索新的可能的策略已经激励世界各大汽车集团实施智能创新的设计理念。比如,通过视觉智能驾驶系统(V
期刊
设计因其独特的创造性而与艺术的领地交界。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灵感随后怎样被演绎?这些都是设计的迷人之处。美国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设计主管马丁·布恩(Martin Bone)和材料专家卡拉·约翰逊(Kara Johnson)将他们的设计方法结集出版为《我怀念我的铅笔》,它不是对设计最终结果的生硬陈列,也不是对晦涩无味的设计过程的干瘪描述,而是在自由随意的对话讨论中寻找设计的灵感。没有任何拘束
期刊
最近几十年荷兰设计在产品和家具方面的原创贡献有目共睹,其对设计体验和概念的重视,给我们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今年2月10日至2月13日,关注原创设计的“物品·鹿特丹(Object Rotterdam)”第四次亮相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艺术鹿特丹(Art Rotterdam)”。作为艺术鹿特丹的外围展,在艺术鹿特丹对面的拉斯帕尔马斯(Las Palmas)大楼举行,参展方来自荷兰和其他国家的20个美
期刊
编者按:“新收藏”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设计博物馆,拥有超过8万件的设计收藏品。从1907年建立伊始,博物馆就致力于工业设计品的收藏,因为创始人敏锐地观察到工业品对社会变革所起的重要意义。如今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应用艺术、平面设计等。  本刊电话采访了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主策展人科里娜·罗思娜博士。    DESIGN vs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材料累加法这一全新的制造概念在制造工业中提出。随着CAD技术和激光、数控等各类技术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这种新型概念得到了实现,产生了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其对制造行业的影响可与五、六十年代的数控技术相比。RP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能用石膏、透明树脂、尼龙、金属等多种材料进行高精度高强度高速度的制造。表面完成质量的提高和制作成本
期刊
不管我们游走在繁华的街市,还是驱车前往宁静的乡村,都无法脱离与设计或多或少的关系。曾经我们一度认为是属于非常专业领域的“设计”这一词汇,到今天,需要更多的商家和企业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清楚的认识到,设计对商业上的成功极为重要。  我们很少在上架的企业管理类图书中找到与设计有关的图书,往往企业管理跟设计压根是两个不相干的专业。可是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在经营与推广自身品牌的同时,却需要
期刊
巴黎,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展开对她的无限遐想。与巴黎有关的想象似乎总是充满了慵懒气质,在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巴黎奇迹般地保持着温吞的节奏,让原本心动过速的外国旅行者获得内心的平静。  《一只猫的巴黎晃悠》是一本以“慢生活”为基调的书。作者藤野优哉为了学习绘画技巧而前往巴黎。旅居巴黎的一年中,他像一个真正的巴黎人一样生活,慢悠悠地闲逛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作者自认为他抑制不住对巴黎的喜爱,“想把
期刊
丹麦自1997年起就将设计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内。国家政策对设计的态度从极力推崇到经费削减,经历了一而再的周折起落。现在,朝野上下的政治家都声称,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制订出迄今为止最好的设计政策。它的形式是独立政策还是将纳入一系列政策中,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有一个政治目标是清楚的,那就是让新制订的设计政策帮助丹麦产业和公立机构通过设计的使用变得更具创新活力和更有竞争力。同时,丹麦还希望继续维持其作为“设计国
期刊
设计做久了,就会发现我们仍然免不了要跟文字打交道。无论是以图形表现为主、还是以文字表现为主的作品,要能够让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内涵得以升华,并非易事。最近,在书店淘到的《中国吉祥汉字设计艺术》一书,对我倒是有些启发。  坊间关于中国吉祥图案的书比比皆是,这类书籍涵盖的吉祥图案类别一般比较杂,包括动物、植物、组合图形等,但涉及具体的图案类别时,很少能够延伸开来深入描写细致。像《中国吉祥汉字设计
期刊
艺术家张羽是中国当代水墨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1980年代初,艺术家便开始大量使用水墨作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1990年代初期,形成了以“指印”为基本元素的艺术尝试。2011年农历新年伊始,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了艺术家一系列关于“指印”的创作。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指印”不仅仅作为一种创作的切入点,同时也带有了连接文化历史与精神价值的纽带作用。在表现技法的运用中,“指印”的出现为艺术家拓展创作形式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