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成长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在调整改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时序的基础上,立足经济的成长性,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去年年初我们确定了“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定位。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创新,下力气解决发展要素欠缺的问题,努力破解资金、人才、环境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着力打造发展要素集聚的平台,为加快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
第一,打造融资平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强化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都无从谈起。当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借势、借时、借力”,聚力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元化融资的路子。
一是着眼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密切合作。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银企对接,认真选择优质项目,完善项目机制,建立诚信体系,主动超前工作,以求得金融部门信贷的更大支持。省农行、工行、建行等都给辽源很大的支持。去年年初我们又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被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国5个试点城市之一,收到显著效果。
二是组建和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去年以来,我们对城市信用社进行改革重组,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省内惟一一家单一法人社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去年上半年已经央行批准,行使商业银行职能,并被央行纳入重点扶持的30户银行之一。经营状况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在全国73家单一法人社中排在前10名,截至今年6月,资产规模达23亿元,贷款余额17亿元,近几年累计发放贷款53亿元,不良资产仅有8%,成为全省惟一由政府控股的地方银行,已成为我们融资的主渠道。最近我们正着手增资扩股,争取3年内发展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是高标准建设企业孵化器。我们高标准建设了企业孵化器,孵化器由地方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集聚国内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做好企业和项目的前端工作,扶持后续发展。与省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经营金融产品,积极启动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投资。帮助企业搞好资本运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扩展融资渠道。
第二,打造人才集聚的平台。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引进人才和引进资金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坚持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人才;坚持用创业的环境和舞台吸引人才、用事业的成就凝聚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才,为人才集聚搭建平台。
第三,打造科技支撑的平台。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着力打造科技支撑平台。把寻求科技支撑的视野拓展到国内外,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让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引导企业通过采取技术入股、合资合作、企研联合等形式,建立一批企业科技研发中心。
第四,打造诚信的平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靠诚信减少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我们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树立“企业和项目是圆心,政府部门和干部是半径,半径围绕圆心转”的服务理念,讲诚信、讲服务、重践诺,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建设亲商、扶商、利商的投资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环境,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快发展。
我们着力打造诚信企业,着力加强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的企业信用等级制度,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推动企业层次的提升,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发展环境。我们把“打造诚信辽源”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抓,贯穿于环境建设的始终。“诚信”已成为辽源对外开放的名片,成为辽源发展的不竭动力,“洼地效应”正在形成。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辽源,一批辽源籍人士纷纷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回到家乡发展。
辽源的强烈发展意识和诚信环境也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同。今年7月9日至7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等八部委在辽源召开了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对我们诚信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五,打造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是我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的重要手段。我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快捷的信息网,发布项目信息,搭建招商平台;宣传产业定位,扩大域外知名度。
我们还注重打造城市化基础平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着眼于谋划产业的潜力,优化城市布局,高标准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增强城市集聚生产要素的功能,提高经济发展的组织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一是去年完成了投资5.2亿元的42公里外环路建设,使城区面积扩大3倍多,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二是投资8.7亿元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在去年完成26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实施了46万平方米的仙城小区建设工程,届时矿区居民居住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三是围绕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去年以来,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杨木水库除险加固和拦河闸应急供水等“六库一闸”供水联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辽源多年的供水瓶颈。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了东辽河城市景观带、东辽河斜拉大桥、魁星楼等标志性建筑。建设了市区两个较大休闲娱乐广场和文化广场,新建了辽源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设了639延长米的步行街,建设市区主要道路16条。辽源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3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总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求我们抢抓机遇,更需要我们创新实践,着眼于区域经济的成长性,积极构筑集聚发展要素的平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打造融资平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强化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都无从谈起。当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借势、借时、借力”,聚力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元化融资的路子。
一是着眼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密切合作。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银企对接,认真选择优质项目,完善项目机制,建立诚信体系,主动超前工作,以求得金融部门信贷的更大支持。省农行、工行、建行等都给辽源很大的支持。去年年初我们又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被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国5个试点城市之一,收到显著效果。
二是组建和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去年以来,我们对城市信用社进行改革重组,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省内惟一一家单一法人社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去年上半年已经央行批准,行使商业银行职能,并被央行纳入重点扶持的30户银行之一。经营状况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在全国73家单一法人社中排在前10名,截至今年6月,资产规模达23亿元,贷款余额17亿元,近几年累计发放贷款53亿元,不良资产仅有8%,成为全省惟一由政府控股的地方银行,已成为我们融资的主渠道。最近我们正着手增资扩股,争取3年内发展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是高标准建设企业孵化器。我们高标准建设了企业孵化器,孵化器由地方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集聚国内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做好企业和项目的前端工作,扶持后续发展。与省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经营金融产品,积极启动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投资。帮助企业搞好资本运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扩展融资渠道。
第二,打造人才集聚的平台。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引进人才和引进资金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坚持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人才;坚持用创业的环境和舞台吸引人才、用事业的成就凝聚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才,为人才集聚搭建平台。
第三,打造科技支撑的平台。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着力打造科技支撑平台。把寻求科技支撑的视野拓展到国内外,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让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引导企业通过采取技术入股、合资合作、企研联合等形式,建立一批企业科技研发中心。
第四,打造诚信的平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靠诚信减少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我们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树立“企业和项目是圆心,政府部门和干部是半径,半径围绕圆心转”的服务理念,讲诚信、讲服务、重践诺,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建设亲商、扶商、利商的投资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环境,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快发展。
我们着力打造诚信企业,着力加强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的企业信用等级制度,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推动企业层次的提升,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发展环境。我们把“打造诚信辽源”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抓,贯穿于环境建设的始终。“诚信”已成为辽源对外开放的名片,成为辽源发展的不竭动力,“洼地效应”正在形成。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辽源,一批辽源籍人士纷纷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回到家乡发展。
辽源的强烈发展意识和诚信环境也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同。今年7月9日至7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等八部委在辽源召开了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对我们诚信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五,打造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是我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的重要手段。我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快捷的信息网,发布项目信息,搭建招商平台;宣传产业定位,扩大域外知名度。
我们还注重打造城市化基础平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着眼于谋划产业的潜力,优化城市布局,高标准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增强城市集聚生产要素的功能,提高经济发展的组织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一是去年完成了投资5.2亿元的42公里外环路建设,使城区面积扩大3倍多,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二是投资8.7亿元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在去年完成26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实施了46万平方米的仙城小区建设工程,届时矿区居民居住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三是围绕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去年以来,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杨木水库除险加固和拦河闸应急供水等“六库一闸”供水联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辽源多年的供水瓶颈。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了东辽河城市景观带、东辽河斜拉大桥、魁星楼等标志性建筑。建设了市区两个较大休闲娱乐广场和文化广场,新建了辽源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设了639延长米的步行街,建设市区主要道路16条。辽源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3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总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求我们抢抓机遇,更需要我们创新实践,着眼于区域经济的成长性,积极构筑集聚发展要素的平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