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1920年—1995年)是20世纪现代作家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洞察人性,语言犀利。同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中英双语作家和翻译家。张爱玲一生进行了很多语内和语际翻译。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也翻译自己的作品,《金锁记》就是一个她自译的代表作。异化翻译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异化翻译的两种常用策略就是直译和音译;归化翻译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本文作者对张爱玲作品《金锁记》很感兴趣,并且发现对张爱玲《金锁记》自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研究极少,这激起了作者进行此研究的兴趣。本文作者通过一些例证具体地研究了归化和异化在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过程中的应用。而且,作者更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选择归化或异化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自译;异化;归化
0.引言
张爱玲,本名张烘,中国现代作家。她是20世纪现代作家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无数。同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双语作家,她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她的译作有《海上花列传》、《荻村传》、《爱默生选集》、《老人与海》还有与别人合译的《欧文小说选》,自译作品The Golden Cangue-《金锁记》,Shame,Amah-《桂花蒸-阿小悲秋》、Little Finger Up-《等》、The Na-ked Earth-《赤地之恋》,还有两篇是用英文创作的作品自译成汉语的《怨女》-The Rouge of the Noah,《五四遗事》-Stale Ma-tes,还有两篇英文自传体小说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塔》和The Book of Change-《易经》。其中在她的自译作品TheGolden Cangue-《金锁记》中频繁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本文将对她使用的这两种策略进行分析。
1.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简介
1.1 异化翻译策略
人类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共性,正是这种共性,才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实现了沟通、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翻译中采用异化方法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异化翻译的两种常用策略就是直译和音译。
A.直译
直译是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译出原语中的文化信息。这个“对应”词的语义及社会语用价值必须与原文的一致,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语文化特征,促进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译文:Youwamthe horse to runfast and you
dont let it graze.
评语:这句话的直译更能反映毛泽东的个人风格。
B.音译
音译法常用于英、汉语的人名、地名,专业词汇,以及一些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如从汉到英词汇:饺子(jiao zi)、荔枝(li chi)、旗袍(chipao)。
1.2 归化翻译策略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共性,但由于生活环境、发展历程的差异,各文化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同,各民族都有其文化个性。民族间的差异及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决定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下的语际交流,被某一文化所确认的语言符号移植到另一文化环境中,如果仍采用“异化”译法,就必然不能被人理解,从而使交际中止或失败,也达不到翻译的主要目的。“这是一种语用翻译,一种文化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译意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取得“文化对等”。同样地,我们所熟悉许多短语、习语,就是通过译者采用“归化”译法。如to grow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buuer,flies in one's stomach(紧张不安)。
2.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本章将从两个层面对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各层面又划分为更细的层次进行分析。
2.1 语言层面的分析
2.1.1 称谓语的翻译的分析
称谓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称谓语有许多功能,一方面通过观察人们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可以猜测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和说话者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还可以猜测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感情。因此称谓语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称谓语包括姓名、亲属称谓语、头衔称号、亲呢语,代词指称和普通名词等。本文将对前三个范畴进行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A.人物名字的翻译
汉语中的姓名与英语中的名字最明显的不同是汉语的名字家族姓氏在前,名在后;而英语的名在前,姓氏在后。这是因为中国人注重家族和传统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性和自由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名放前边。但是汉语中的名字和英语中的名字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不管是英语中事物的名字还是汉语中事物的名字都不仅包含概念意义还包含联想意义。这就为名字的翻译创造了多种可能,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还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对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英文翻译就有多种:1.美国作家赛珍珠译为 all men are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即: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人译成2.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的不法之徒.在《金锁记》中例如《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和“七巧”-Ch’i-ch’iao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玳珍”-Tai-chen,“云泽”-Yun-tse等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可以看出张爱玲在人物名字的翻译上采用的异化的策略,她用的音译将人物名字译成英语,使人物的名字在发音上英语与汉语相似。 B.亲属称谓语的翻译
亲属称谓语用来体现整个家族中人们之间的亲属关系。汉语与英语中有关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对应的不多。像爸爸、妈妈这种词英语中有对应词Father和Mother,但像“表兄”、“表姐”、“表弟”、“表妹”、“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之类的词英语中没有与之一一对应的词,只有一个笼统的词“Cous-in”。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庭一般都是大家族,亲属多,注重血缘关系和辈分。而西方家庭一般多为“核心家庭”,家庭一般只包括丈夫、妻子和孩子,对亲属关系看的不太重要,所以亲属称谓划分的没那么细。
在《金锁记》中“姑爷”和“姑奶奶”指的是七巧的哥哥和嫂子对她(七巧)和她丈夫(仲泽)的称呼。明显英语中没有这两个词对应的翻译,为了让西方读者明白中国的这种称谓,张爱玲运用异化策略中的音译将“姑爷”和“姑奶奶”译成Ku-yeh和Ku-nai-nai。“侄儿”指七巧哥哥的儿子,这里张爱玲直接用归化策略翻译成Nephew。虽然Nephew在英语中不仅指“侄子”,还指“侄女”、“外甥”、“外甥女”等。考虑到如果译成myelder brother’s son,“我哥哥的儿子”,便有冗长多余之嫌,并且直接译成Nephew也不会对读者造成误解于是张便译成此。同样“三叔”-Third uncle和“三婶”-Third aunt的翻译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在亲属称谓语上张爱玲主要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
C.头衔称号的翻译
头衔称号是一个人或家族由于有特殊的身份,荣誉等而获得的称呼。总体来说头衔称号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主要发挥了三种作用。1.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例如,“老爷”,“Lord”;2.用于体现听话者的职位,例如“主席”and“Chair-man”;3.用于表明听话者的职业或学术身份,例如“医生”,“Doctor,和“教授”,“Professor”。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头衔称谓都是称谓语,有些头衔称谓就不是称谓语,例如,“教师”在汉语中便不是称谓语,而“老师”便是。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崇尚“种姓制度”,老人和地位高的人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相反,西方人崇尚自由平等思想,主张人人平等。因此比起英语,汉语中有更多的头衔称号。
因为《金锁记》主要讲的是曹七巧和她在封建大家族姜家的生活,所以小说中的多数头衔称号是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的,例如“少奶奶”-Young Mistress,“赵嬷嬷”一Old MrsChao,“九老太爷”-Ninth Old Muster用到了“Young”和“Old”,而这在英语中是不常用的,尤其是“Old”不常出现在英语中对人的称号中。而汉语中恰恰相反,我们经常用“老某某”来称呼某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用“Old"来称呼某人是不礼貌,会让被称呼的人误会为“你认为我是老不中用的人”。这里张爱玲用异化的方法将“老”直译为英语中的"old~’。还有“潘妈”是曹七巧的老女仆,张爱玲也用的异化策略中的音译将它译为“P’an Ma”。
2.2 文化层面的分析
2.2.1 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一个英语中的概念指由几个词组成的词组,这个词组的意思不同于组成它的词的意思。例如,英语中有习语“Itrains cats and dogs”不能直接被理解成“天上下着毛和狗的雨”而是“倾盆大雨”的意思。习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它可以是书面语也可以是口头语;可以是很幽默的也可以是很随意的。习语的语言一般都很凝练生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是由于地域环境、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语言间的习语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在意思、形式结构和字数上会有不同。因此,关于习语的翻译,译者会用到异化和归化策略。
下面举《金锁记》中的例子看张爱玲是如何翻译习语的。
例1.“……他连三媒六聘的还不认账,何况那不三不四的歪辣货?……”(张爱玲253)
He didn’t even acknowledge the one who came with the threematchmakers and six gifts,not to say the hussy that’s neither fishnor flesh…(Eileen Chang 34)
可以看出“三媒六聘”在英语中没有这样一个对应的习语,并且在汉语中“三”和“六”是概数不是确指,张爱玲用异化策略中直译的方法直接译为“three matchmakers and six gifts”;在汉语中“不三不四”指一个女人不守妇道,水性杨花,在英语中同样没有一个对应的习语,张爱玲很巧妙地用译化的手段把它译成了“the hussy that’neither.fish.nor,flesh”。
例2.小双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张爱玲218)
“Dragons breed dragons,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as the say-ing goes…”(Eileen Chang2)
在汉语中“龙生龙,凤生凤”指的是孩子和父母一样,地位尊贵的父母生出的孩子也会尊贵,反之地位卑微的人生出的孩子地位也不高。龙和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只有皇权贵族才有资格穿带有龙和凤图案的衣服。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龙代表了邪恶和残忍,凤代表了重生和永恒。张爱玲用异化的方法直接把它译成了“Dragons breed dragons,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想要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2.2.2 典故的翻译
在汉语中,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对应的英语中是“Allusion”。一般来说,典故来源于历史事件和故事、童话、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寓言等。典故往往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成,但是意义却很丰富,它可以表达很深刻的意义,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涵义但是典故很难被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一种语言中的典故和它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分不开,而这些对于不熟悉他的说另一种语言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把汉语译成其他语言,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下面看一下张爱玲在她的自译作品《金锁记》中是怎样翻译典故的。 例3.“……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张爱玲229)
“…and those of your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are like wolvesand tigers,every one of them,not a single one easy to deal with…”(Eileen Chang 13)
典故“如狼似虎”是一个明喻用来表现一个人的凶残,无情.(《尉缭子·武仪》:“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张爱玲用异化策略译成“like wolvesand tigers”,但是这不会影响西方读者的理解,因为中英文中狼和虎的联想意义是互通的。
例4.可是兵来将挡,她凭什么要怕他?(张爱玲234)
But“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fend it off”,so why shouldshe be afraid of him?(Eileen Chang 18)
典故“兵来将挡”指无论敌人用什么战术,都有方法对付他。(元·无名氏《大战那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爱玲用异化策略直译成“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fend it off”,并且加上双引号来表明它是一个典故。
3.结语
由以上举例论述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其自译作品《金锁记》中既运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又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运用归化策略翻译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英语读者对《金锁记》的陌生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而异化策略翻译则力图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向西方读者传递,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并且纵观整个小说的译本可以发现张爱玲更多的是用的异化翻译方法,我们可以猜测她旨在让西方人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她的《金锁记》。
[参考文献]
[1]Eileen chang,The Golden Cangue,Twentieth CenturyChinese Stories,1971.
[2]贾红瑜,岳世良.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8(19).
[3]姜瑞.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英译本研究.北京:外交学院,2005.
[4]刘川鄂.《张爱玲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5]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
[6]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金锁记》.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8]张智中.异化·归化·等化·恶化.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张爱玲;自译;异化;归化
0.引言
张爱玲,本名张烘,中国现代作家。她是20世纪现代作家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无数。同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双语作家,她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她的译作有《海上花列传》、《荻村传》、《爱默生选集》、《老人与海》还有与别人合译的《欧文小说选》,自译作品The Golden Cangue-《金锁记》,Shame,Amah-《桂花蒸-阿小悲秋》、Little Finger Up-《等》、The Na-ked Earth-《赤地之恋》,还有两篇是用英文创作的作品自译成汉语的《怨女》-The Rouge of the Noah,《五四遗事》-Stale Ma-tes,还有两篇英文自传体小说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塔》和The Book of Change-《易经》。其中在她的自译作品TheGolden Cangue-《金锁记》中频繁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本文将对她使用的这两种策略进行分析。
1.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简介
1.1 异化翻译策略
人类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共性,正是这种共性,才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实现了沟通、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翻译中采用异化方法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异化翻译的两种常用策略就是直译和音译。
A.直译
直译是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译出原语中的文化信息。这个“对应”词的语义及社会语用价值必须与原文的一致,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语文化特征,促进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译文:Youwamthe horse to runfast and you
dont let it graze.
评语:这句话的直译更能反映毛泽东的个人风格。
B.音译
音译法常用于英、汉语的人名、地名,专业词汇,以及一些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如从汉到英词汇:饺子(jiao zi)、荔枝(li chi)、旗袍(chipao)。
1.2 归化翻译策略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共性,但由于生活环境、发展历程的差异,各文化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同,各民族都有其文化个性。民族间的差异及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决定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下的语际交流,被某一文化所确认的语言符号移植到另一文化环境中,如果仍采用“异化”译法,就必然不能被人理解,从而使交际中止或失败,也达不到翻译的主要目的。“这是一种语用翻译,一种文化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译意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取得“文化对等”。同样地,我们所熟悉许多短语、习语,就是通过译者采用“归化”译法。如to grow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buuer,flies in one's stomach(紧张不安)。
2.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本章将从两个层面对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各层面又划分为更细的层次进行分析。
2.1 语言层面的分析
2.1.1 称谓语的翻译的分析
称谓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称谓语有许多功能,一方面通过观察人们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可以猜测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和说话者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还可以猜测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感情。因此称谓语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称谓语包括姓名、亲属称谓语、头衔称号、亲呢语,代词指称和普通名词等。本文将对前三个范畴进行归化与异化的研究。
A.人物名字的翻译
汉语中的姓名与英语中的名字最明显的不同是汉语的名字家族姓氏在前,名在后;而英语的名在前,姓氏在后。这是因为中国人注重家族和传统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性和自由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名放前边。但是汉语中的名字和英语中的名字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不管是英语中事物的名字还是汉语中事物的名字都不仅包含概念意义还包含联想意义。这就为名字的翻译创造了多种可能,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还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对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英文翻译就有多种:1.美国作家赛珍珠译为 all men are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即: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人译成2.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的不法之徒.在《金锁记》中例如《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和“七巧”-Ch’i-ch’iao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玳珍”-Tai-chen,“云泽”-Yun-tse等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可以看出张爱玲在人物名字的翻译上采用的异化的策略,她用的音译将人物名字译成英语,使人物的名字在发音上英语与汉语相似。 B.亲属称谓语的翻译
亲属称谓语用来体现整个家族中人们之间的亲属关系。汉语与英语中有关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对应的不多。像爸爸、妈妈这种词英语中有对应词Father和Mother,但像“表兄”、“表姐”、“表弟”、“表妹”、“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之类的词英语中没有与之一一对应的词,只有一个笼统的词“Cous-in”。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庭一般都是大家族,亲属多,注重血缘关系和辈分。而西方家庭一般多为“核心家庭”,家庭一般只包括丈夫、妻子和孩子,对亲属关系看的不太重要,所以亲属称谓划分的没那么细。
在《金锁记》中“姑爷”和“姑奶奶”指的是七巧的哥哥和嫂子对她(七巧)和她丈夫(仲泽)的称呼。明显英语中没有这两个词对应的翻译,为了让西方读者明白中国的这种称谓,张爱玲运用异化策略中的音译将“姑爷”和“姑奶奶”译成Ku-yeh和Ku-nai-nai。“侄儿”指七巧哥哥的儿子,这里张爱玲直接用归化策略翻译成Nephew。虽然Nephew在英语中不仅指“侄子”,还指“侄女”、“外甥”、“外甥女”等。考虑到如果译成myelder brother’s son,“我哥哥的儿子”,便有冗长多余之嫌,并且直接译成Nephew也不会对读者造成误解于是张便译成此。同样“三叔”-Third uncle和“三婶”-Third aunt的翻译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在亲属称谓语上张爱玲主要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
C.头衔称号的翻译
头衔称号是一个人或家族由于有特殊的身份,荣誉等而获得的称呼。总体来说头衔称号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主要发挥了三种作用。1.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例如,“老爷”,“Lord”;2.用于体现听话者的职位,例如“主席”and“Chair-man”;3.用于表明听话者的职业或学术身份,例如“医生”,“Doctor,和“教授”,“Professor”。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头衔称谓都是称谓语,有些头衔称谓就不是称谓语,例如,“教师”在汉语中便不是称谓语,而“老师”便是。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崇尚“种姓制度”,老人和地位高的人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相反,西方人崇尚自由平等思想,主张人人平等。因此比起英语,汉语中有更多的头衔称号。
因为《金锁记》主要讲的是曹七巧和她在封建大家族姜家的生活,所以小说中的多数头衔称号是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的,例如“少奶奶”-Young Mistress,“赵嬷嬷”一Old MrsChao,“九老太爷”-Ninth Old Muster用到了“Young”和“Old”,而这在英语中是不常用的,尤其是“Old”不常出现在英语中对人的称号中。而汉语中恰恰相反,我们经常用“老某某”来称呼某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用“Old"来称呼某人是不礼貌,会让被称呼的人误会为“你认为我是老不中用的人”。这里张爱玲用异化的方法将“老”直译为英语中的"old~’。还有“潘妈”是曹七巧的老女仆,张爱玲也用的异化策略中的音译将它译为“P’an Ma”。
2.2 文化层面的分析
2.2.1 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一个英语中的概念指由几个词组成的词组,这个词组的意思不同于组成它的词的意思。例如,英语中有习语“Itrains cats and dogs”不能直接被理解成“天上下着毛和狗的雨”而是“倾盆大雨”的意思。习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它可以是书面语也可以是口头语;可以是很幽默的也可以是很随意的。习语的语言一般都很凝练生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是由于地域环境、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语言间的习语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在意思、形式结构和字数上会有不同。因此,关于习语的翻译,译者会用到异化和归化策略。
下面举《金锁记》中的例子看张爱玲是如何翻译习语的。
例1.“……他连三媒六聘的还不认账,何况那不三不四的歪辣货?……”(张爱玲253)
He didn’t even acknowledge the one who came with the threematchmakers and six gifts,not to say the hussy that’s neither fishnor flesh…(Eileen Chang 34)
可以看出“三媒六聘”在英语中没有这样一个对应的习语,并且在汉语中“三”和“六”是概数不是确指,张爱玲用异化策略中直译的方法直接译为“three matchmakers and six gifts”;在汉语中“不三不四”指一个女人不守妇道,水性杨花,在英语中同样没有一个对应的习语,张爱玲很巧妙地用译化的手段把它译成了“the hussy that’neither.fish.nor,flesh”。
例2.小双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张爱玲218)
“Dragons breed dragons,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as the say-ing goes…”(Eileen Chang2)
在汉语中“龙生龙,凤生凤”指的是孩子和父母一样,地位尊贵的父母生出的孩子也会尊贵,反之地位卑微的人生出的孩子地位也不高。龙和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只有皇权贵族才有资格穿带有龙和凤图案的衣服。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龙代表了邪恶和残忍,凤代表了重生和永恒。张爱玲用异化的方法直接把它译成了“Dragons breed dragons,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想要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2.2.2 典故的翻译
在汉语中,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对应的英语中是“Allusion”。一般来说,典故来源于历史事件和故事、童话、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寓言等。典故往往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成,但是意义却很丰富,它可以表达很深刻的意义,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涵义但是典故很难被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一种语言中的典故和它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分不开,而这些对于不熟悉他的说另一种语言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把汉语译成其他语言,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下面看一下张爱玲在她的自译作品《金锁记》中是怎样翻译典故的。 例3.“……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张爱玲229)
“…and those of your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are like wolvesand tigers,every one of them,not a single one easy to deal with…”(Eileen Chang 13)
典故“如狼似虎”是一个明喻用来表现一个人的凶残,无情.(《尉缭子·武仪》:“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张爱玲用异化策略译成“like wolvesand tigers”,但是这不会影响西方读者的理解,因为中英文中狼和虎的联想意义是互通的。
例4.可是兵来将挡,她凭什么要怕他?(张爱玲234)
But“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fend it off”,so why shouldshe be afraid of him?(Eileen Chang 18)
典故“兵来将挡”指无论敌人用什么战术,都有方法对付他。(元·无名氏《大战那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爱玲用异化策略直译成“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fend it off”,并且加上双引号来表明它是一个典故。
3.结语
由以上举例论述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其自译作品《金锁记》中既运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又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运用归化策略翻译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英语读者对《金锁记》的陌生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而异化策略翻译则力图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向西方读者传递,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并且纵观整个小说的译本可以发现张爱玲更多的是用的异化翻译方法,我们可以猜测她旨在让西方人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她的《金锁记》。
[参考文献]
[1]Eileen chang,The Golden Cangue,Twentieth CenturyChinese Stories,1971.
[2]贾红瑜,岳世良.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8(19).
[3]姜瑞.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英译本研究.北京:外交学院,2005.
[4]刘川鄂.《张爱玲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5]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
[6]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金锁记》.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8]张智中.异化·归化·等化·恶化.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