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童年的记忆往往和那时的“小零嘴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很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伴随他们长大的果丹皮、小雪人冰棍、泡泡糖、粘牙糖……在那个物质资源并不富足的年代,有零食可吃,孩子们就已经非常满足。
时至今日,虾条、果冻、冰淇淋、汽水、棒棒糖……超市零食区货架上的小食品琳琅满目,孩子们不再发愁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美味零食。但是,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也如影随形地在儿童食品市场上肆虐,严重危害着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
狸猫换太子,小食品行业的“潜规则”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某城郊中学校内食杂店里,记者看到,货架上陈列的商品鲜见常见品牌的“著名零食”,小食品档次明显比校门外综合超市的要低一档,一般以售价为0.5元的小食品居多。售货员李大姐说:“大多数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但是又都稀罕这些零零碎碎、好吃好玩儿的小食品。所以只能图便宜。”
李大姐抓起一把红红绿绿的果冻给记者看,“这都是仿‘喜之郎’的,才两块多钱一斤。”记者发现果冻封皮上画着的卡通头像果真和“喜之郎小子”异常相像,且名字也很相似,叫“喜之源”。记者剥开一只果冻品尝,除了口感和正品“喜之郎”大不相同外,记者的舌头也被染成了绿色。
据李大姐介绍,只要电视上一种小食品的广告做得特别火,肯定马上就能出现和它差不多名称、标识的同类食品。比如,市场上出现了“脆脆肠”,随后就会出现“脆脆香”;这有“真知棒”棒棒糖,卖得不错,马上就会有“真味棒”;“鬼脸嘟嘟”饼干这么多年一直挺火,和它一同成长的“笑脸嘟嘟”“调皮嘟嘟”“鬼脸乐乐”也一直卖着……
这不是假冒伪劣商品么?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海伦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外表看起来貌似某品牌的食品,很多都出自正规厂家,甚至都有自己的生产批号和卫生许可证。但是其模仿著名品牌外包装,自身品牌标识模糊不清,侵犯了其他品牌的商标版权。”
同样种类的商品,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包装,不尽相同的品质,天壤之别的口感,一群狸猫伴随一个太子长大的事例在小食品行业流行多年。什么原因让这种小食品行业生产经营的潜规则经久不衰呢?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正规厂家出产的知名小食品生存空间狭小,农村孩子的消费能力远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以奥利奥饼干为例,城里孩子也许不差那4块多钱。但农村的孩子却是买不起,即使买得起,也可能舍不得买。但是傍它而生的‘澳大利亚’饼干,外包装与奥利奥极为相似,每包仅售1.5元。这些小食品在农村孩子眼中,味美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价廉。
李大姐在这所校内小卖店做了好多年的买卖,孩子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商品换了一茬又一茬,李大姐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对于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她心知肚明,而厂家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种心理,制造出这样一出小食品行业的“狸猫换太子”。
李大姐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很深,她说:“我每次进货的时候也捎带进点儿好的,留着给我儿子吃,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多了不好。”
过期食品成了主打经营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个享誉东三省的小食品集散地——南极小食品批发市场。无论寒暑这里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全省各地的小食品批发商几乎都是从这里进货,再二次批发给终端经销商。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哈尔滨公路大桥下,还有一个生意红火的“小食品批发市场”。有人曾形象地将其称为南极市场的“垃圾桶”。
杨林从事食品批发已近10年,对这个行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最开始我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是总有些农村小卖店的老板到我这里找‘便宜货’。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小食品都不是假货,也没有卖错价,问题的关键出在它们的生产日期上。”
“我们这儿就有两家专门卖这种便宜货的批发商店,去他们那进货的几乎都是农村来的。他们的货都是在公路大桥底下进的,就是那些快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小食品,比如虾条,好的一箱进价也得100多块钱,他们5块、10块就能买回来。商店和那些小老板之间特别熟络,陌生人他们都不给货的。”
“那些小食品其实也是从‘南极’出来的,一般经销商看着货要过期了,扔了也是扔了,给点儿钱就卖了。以前在公路大桥低下有个专门经销这种过期小食品的市场,后来上头抓得紧就全转入地下了。现在有人专门从事这种生意,在桥地下等待买家,然后直接领到堆积顶期货或者过期货的库房,给钱就卖。”
记者以食品经销商身份走进星星食品批发商店。这里和其他批发商店比起来更显得杂乱无章,大包装食品袋堆积在屋内的各个角落。店内挤满了进货的商贩,农村主顾占了大多数。
记者随手拾起一些散落在货架上的小食品询问价格。一种著名品牌的膨化食品,批发价0.2元一袋,不零售。而在杨林店中,同样的商品批发价为0.35元,据杨林介绍,这类商品从哈尔滨市场进货平均下来就得将近0.30元,还没有算运费。由此可见,星星生意火爆不是没有原因了。
孟老二是远近闻名的“二道贩子”,开着一辆金杯三轮车行驶于城乡之间,将一批一批的“农村货”拉进村里。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提着箱子检查一箱玻璃瓶装苹果醋饮料。
“可千万别整出长毛的,上次那箱里面有两瓶长毛的,人家一看直接就不能喝了。”他和批发商强调。
“有长毛的你直接就扔了得了,多少钱的玩意儿啊!这以前都是卖两块多钱一瓶的,给你这一箱才5块钱。”批发商表示不满。
“不会喝得拉肚子吧?”记者忍不住问到。
“怎么会呢,也没过期多长时间,再说是冬天,东西坏得也慢。”批发商说。
“没事儿,农村孩子身体好,硬实,喝不坏。”孟老二补充着。“再说了,花5毛、1块能买到这么高档的饮料,又不是天天都能赶上,有的抢不着还不乐意呢!”
“那他们不看生产日期么?”
“谁看那玩意啊!那些麻辣条啥的直接都没有生产日期,卖得好着呢!”
不干不净,吃了必病
农村家长头脑中长期存在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卫生、品牌意识淡薄,使他们往往对孩子口中咀嚼什么样的食品并不太多过问。
2004年,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为农村儿童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导致189名婴儿轻中度营养不良成为大头娃娃、12名婴儿因重度营养不良而夭折的劣质奶粉能够畅销,正是钻了农村家长消费意识偏畸和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不利的空子。廉价与暴利成为劣质假冒食品肆虐农村市场、危害农村儿童的砝码。
有医学专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刺激大脑神经,使孩子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智力低下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劣质小食品含有超标或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大量的防腐剂、膨化剂等等,长期食用可引发儿童血液病。
由此可见,假冒、伪劣、过期的小食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有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别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加大市场巡查和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进行消费引导和提示。
工商部门还将引导和监督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和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只能希望这场百姓维权行动能够做到实处,不仅能够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过期食品的供货源头,还能正确、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孩子和他们家长的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农村小食品市场,遏制农村小食品市场成为城市市场垃圾桶的恶性发展势头。
当这代农村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的时候,希望他们的脑海中不是吃完会染绿舌头的果冻,不是长了毛的苹果醋,也不是地沟油加工的麻辣条,以及这些东西对他们的身体造成的短暂或者一生的伤害。
时至今日,虾条、果冻、冰淇淋、汽水、棒棒糖……超市零食区货架上的小食品琳琅满目,孩子们不再发愁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美味零食。但是,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也如影随形地在儿童食品市场上肆虐,严重危害着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
狸猫换太子,小食品行业的“潜规则”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某城郊中学校内食杂店里,记者看到,货架上陈列的商品鲜见常见品牌的“著名零食”,小食品档次明显比校门外综合超市的要低一档,一般以售价为0.5元的小食品居多。售货员李大姐说:“大多数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但是又都稀罕这些零零碎碎、好吃好玩儿的小食品。所以只能图便宜。”
李大姐抓起一把红红绿绿的果冻给记者看,“这都是仿‘喜之郎’的,才两块多钱一斤。”记者发现果冻封皮上画着的卡通头像果真和“喜之郎小子”异常相像,且名字也很相似,叫“喜之源”。记者剥开一只果冻品尝,除了口感和正品“喜之郎”大不相同外,记者的舌头也被染成了绿色。
据李大姐介绍,只要电视上一种小食品的广告做得特别火,肯定马上就能出现和它差不多名称、标识的同类食品。比如,市场上出现了“脆脆肠”,随后就会出现“脆脆香”;这有“真知棒”棒棒糖,卖得不错,马上就会有“真味棒”;“鬼脸嘟嘟”饼干这么多年一直挺火,和它一同成长的“笑脸嘟嘟”“调皮嘟嘟”“鬼脸乐乐”也一直卖着……
这不是假冒伪劣商品么?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海伦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外表看起来貌似某品牌的食品,很多都出自正规厂家,甚至都有自己的生产批号和卫生许可证。但是其模仿著名品牌外包装,自身品牌标识模糊不清,侵犯了其他品牌的商标版权。”
同样种类的商品,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包装,不尽相同的品质,天壤之别的口感,一群狸猫伴随一个太子长大的事例在小食品行业流行多年。什么原因让这种小食品行业生产经营的潜规则经久不衰呢?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正规厂家出产的知名小食品生存空间狭小,农村孩子的消费能力远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以奥利奥饼干为例,城里孩子也许不差那4块多钱。但农村的孩子却是买不起,即使买得起,也可能舍不得买。但是傍它而生的‘澳大利亚’饼干,外包装与奥利奥极为相似,每包仅售1.5元。这些小食品在农村孩子眼中,味美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价廉。
李大姐在这所校内小卖店做了好多年的买卖,孩子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商品换了一茬又一茬,李大姐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对于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她心知肚明,而厂家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种心理,制造出这样一出小食品行业的“狸猫换太子”。
李大姐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很深,她说:“我每次进货的时候也捎带进点儿好的,留着给我儿子吃,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多了不好。”
过期食品成了主打经营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个享誉东三省的小食品集散地——南极小食品批发市场。无论寒暑这里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全省各地的小食品批发商几乎都是从这里进货,再二次批发给终端经销商。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哈尔滨公路大桥下,还有一个生意红火的“小食品批发市场”。有人曾形象地将其称为南极市场的“垃圾桶”。
杨林从事食品批发已近10年,对这个行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最开始我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是总有些农村小卖店的老板到我这里找‘便宜货’。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小食品都不是假货,也没有卖错价,问题的关键出在它们的生产日期上。”
“我们这儿就有两家专门卖这种便宜货的批发商店,去他们那进货的几乎都是农村来的。他们的货都是在公路大桥底下进的,就是那些快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小食品,比如虾条,好的一箱进价也得100多块钱,他们5块、10块就能买回来。商店和那些小老板之间特别熟络,陌生人他们都不给货的。”
“那些小食品其实也是从‘南极’出来的,一般经销商看着货要过期了,扔了也是扔了,给点儿钱就卖了。以前在公路大桥低下有个专门经销这种过期小食品的市场,后来上头抓得紧就全转入地下了。现在有人专门从事这种生意,在桥地下等待买家,然后直接领到堆积顶期货或者过期货的库房,给钱就卖。”
记者以食品经销商身份走进星星食品批发商店。这里和其他批发商店比起来更显得杂乱无章,大包装食品袋堆积在屋内的各个角落。店内挤满了进货的商贩,农村主顾占了大多数。
记者随手拾起一些散落在货架上的小食品询问价格。一种著名品牌的膨化食品,批发价0.2元一袋,不零售。而在杨林店中,同样的商品批发价为0.35元,据杨林介绍,这类商品从哈尔滨市场进货平均下来就得将近0.30元,还没有算运费。由此可见,星星生意火爆不是没有原因了。
孟老二是远近闻名的“二道贩子”,开着一辆金杯三轮车行驶于城乡之间,将一批一批的“农村货”拉进村里。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提着箱子检查一箱玻璃瓶装苹果醋饮料。
“可千万别整出长毛的,上次那箱里面有两瓶长毛的,人家一看直接就不能喝了。”他和批发商强调。
“有长毛的你直接就扔了得了,多少钱的玩意儿啊!这以前都是卖两块多钱一瓶的,给你这一箱才5块钱。”批发商表示不满。
“不会喝得拉肚子吧?”记者忍不住问到。
“怎么会呢,也没过期多长时间,再说是冬天,东西坏得也慢。”批发商说。
“没事儿,农村孩子身体好,硬实,喝不坏。”孟老二补充着。“再说了,花5毛、1块能买到这么高档的饮料,又不是天天都能赶上,有的抢不着还不乐意呢!”
“那他们不看生产日期么?”
“谁看那玩意啊!那些麻辣条啥的直接都没有生产日期,卖得好着呢!”
不干不净,吃了必病
农村家长头脑中长期存在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卫生、品牌意识淡薄,使他们往往对孩子口中咀嚼什么样的食品并不太多过问。
2004年,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为农村儿童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导致189名婴儿轻中度营养不良成为大头娃娃、12名婴儿因重度营养不良而夭折的劣质奶粉能够畅销,正是钻了农村家长消费意识偏畸和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不利的空子。廉价与暴利成为劣质假冒食品肆虐农村市场、危害农村儿童的砝码。
有医学专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刺激大脑神经,使孩子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智力低下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劣质小食品含有超标或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大量的防腐剂、膨化剂等等,长期食用可引发儿童血液病。
由此可见,假冒、伪劣、过期的小食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有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别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加大市场巡查和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进行消费引导和提示。
工商部门还将引导和监督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和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只能希望这场百姓维权行动能够做到实处,不仅能够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过期食品的供货源头,还能正确、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孩子和他们家长的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农村小食品市场,遏制农村小食品市场成为城市市场垃圾桶的恶性发展势头。
当这代农村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的时候,希望他们的脑海中不是吃完会染绿舌头的果冻,不是长了毛的苹果醋,也不是地沟油加工的麻辣条,以及这些东西对他们的身体造成的短暂或者一生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