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特色的国内外经管类学院专业设置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大量高层次的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如何设置经济管理专业来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力特色大学科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统计调查与对比来分析经管院专业设置的异同。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国内经管院专业设置应根据学校特色,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开设专业,专业设置口径适中,不应过宽,也不应过窄,同时,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也应进行国际接轨。
  关键词:国内外;电力特色;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何永秀(1970-),女,湖北荆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周莹(1989-),女,湖南湘潭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北京102206)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电力行业近20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工业不断进行技术变革,智能电网也由概念走向实践。在发展过程中,电力经济增长要靠技术和经营管理力量的增强,增强技术和经营管理力量又需要依靠人才队伍、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的壮大。因此无论是对电力企业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重视电力经济管理教育,研究如何培养一个支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对国家及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全球,经济管理类专业从创建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已经历了230多年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也随之而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革,由此又推动了管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自美国率先在纽约及费城两地创办商学院以来,管理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0到20世纪50年代,以商学院为主要形式,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在此期间,美国的管理教育由最早的商业教育发展到企业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偏重经验教学,不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且过分重视学科性和专业性,不太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福特基金会研究报告和卡耐基基金会研究报告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培养企业界所需的领导和经理人才为重任。管理教育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管理教育的发展一改过去偏重技术数量分析,忽视外部环境动态的做法,转而进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原因的研究。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转型的国家,其管理教育是后发的。迄今为止,也经历了最初萌芽、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的洋务运动第一次产生了对现代管理人才的需求。但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环境动荡,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管理教育的发展也颇为迟缓。二是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又主要建立在工业产业的基础上,给管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制约。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市场化趋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初期,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经济改革仍在探索中,管理教育的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三是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急剧增加,管理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进入了大调整和大发展时期,紧密联系时代要求的一些专业及课程也纷纷设立,发展到了新兴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同时也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尤其是务实型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教育的设立和蓬勃发展,管理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
  文献[3]分析了新形势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一套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献[4]指出了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中,为增强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处理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遵循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等几方面关系。文献[5]和[6]从美国教育出发,研究的是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虽然很多学者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了分析,但是从电力特色出发来研究经管专业设置的却很少,更鲜有学者从电力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经管院专业进行系统化的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对大学本科国内外经管专业设置的比较归纳,结合目前国内外新形势的变化,从电力行业角度出发,对国内外专业进行统计调查并用对比分析法做一个较清晰全面的分析,明确阐述电力特色院校的经济管理应设哪些专业。
  
  一、国际典型的经管类学院的专业设置分析
  
  高等工商管理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层次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旨在培养能担任政府和企业重要职位的高级管理人才,1900年达特茅斯学院成立了第一所研究生层次的商学院。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并首先创办了世界第一个两年制的MBA教育。美国高等工商管理教育是在管理科学理论的支撑下,由市场需求推动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方向。由于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的目标是从事高深的学术理论研究,而不是培养职业人才'在这种氛围之下,商学院在早期的管理教育中过分强调学术性,并且在商学院内部专业划分过于细窄,过于专门化。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独立商学院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市场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促使人们对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国外名校经管院专业设置分类如一下
  兰卡斯特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与财务、经济学、企业发展、管理发展、管理学习与领导、管理科学、市场营销、组织工作与技术。伦敦商学院经管类专业有:市场营销、金融、一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与经营策略。华威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与财务、经济学、国际商务与国际管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管类专业有:经济学、会计、金融和管理。曼彻斯特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与财务、市场营销、会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信息系统、决策科学和国际商务经济。斯坦福大学经管类专业有: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金融、组织行为、信息与技术、政治经济。哈佛大学经管类专业有:市场营销、金融、会计与管理、政府及国际经济、企业管理、组织和市场、组织行为、技术与业务管理、企业战略。耶鲁大学经管类专业有: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工业管理与商业研究。伦敦城市大学经管类专业有:金融、管理、精算学与保险。
  英国2001年管理类专业打分在5分以上的学校情况比较如下:在学生对指导支持水平满意率百分比、学生对课程质量满意率百分比、学生有一份工作或继续学业的比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中,兰卡斯特大学分别为77%、90%、91%,华威大学分别为72%、85%、92%,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会计和财务)分别为64%、77%、87%,曼彻斯特大学(会计和财务)分别为65%、 89%、92%。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国外院校专业设置满意度高,其培养模式下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高。
  
  二、国内典型的经管类学院的专业设置分析
  
  目前,我国管理门类共计18个专业,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思路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国内名校经管院专业设置分类如下
  清华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经济、金融、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战略与政策、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西安交通大学经管类专业有: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组织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财政、统计、银行管理、会计与财氖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中国人民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财政、档案学、保险、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含国际商务方向)、金融工程、税务’信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林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南开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会计、档案学。上海交通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组织管理、管理科学、营销管理、运营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南京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口研究所、金融与保险学。厦门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经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财政、统计、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经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财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企业战略与政策、发展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浙江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金融、经济’企业管理、财政、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与财务、国际经济、农林经济管理。复旦大学经管类专业有:会计、金融、经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统计、产业经济学、保险、世界经济、公共经济学、管理科学与财务金融。
  通过对国内经管院排名前十的学校专业设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院校经管专业设置较国外来说普遍比较细,这符合我国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这些专业可以大大满足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从而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排名前十的各个院校,有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工科院校,其中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了8个专业,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整体水平排名第一;侧重于经济的浙江大学开设了10个专业,包括经济、国际经济、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13个专业,其中包括金融、经济、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基础专业。自2002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已连续6年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中排名全国第一。作为工科院校,其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设置数目并不比文科学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少,有的甚至更多,这说明了工科院校对于管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他们也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专业设置模式。
  
  三、对电力大学科体系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的启示
  
  我国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长久以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产业对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专业设置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高校必须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自己的专业特色化,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才能吸引学生报考并为学生创造价值。对于一些有明显特色的工科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学院使之特色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大电力学科为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其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设置在具备必要基础专业的同时,也要创建自己的电力特色。为确保专业设置全面合理,通过以上比较,得出如下启示。
  (1)明确电力特色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细化专业设置,削弱工商管理专业宽泛的缺点。
  管理涉及的学科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和较宽广的知识面,应具备大量的基础知识。在宽广的知识面的基础上,为了培养电力特色下面向社会的精英人才,应尽可能细化专业设置,使之适应社会中职业的需要,所谓“广而精”。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设置个性化和特色化。从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和高校人才供给结构的平衡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应该培养的是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职能部门领导人员的后备力量,尤其是适合电力行业特点的管理人20在专业设置上,要具备经管院必备的基础专业,如经济、金融、会计等等,同时强调电力的特色教育,从电力行业和普通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分析问题,阐述理论,为各个专业增添了许多个性化的因素。
  (3)核心专业设置呈系统化趋势,强调把管理学科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中外管理教育的发展来看,在人才培养上都经历了由培养专门职业的管理人员到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才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要求管理者基础宽厚,既懂技术又幢管理,并有综合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在专业设置时,细分固然有利于培养目标性人才,但是如果不注意专业间的相互联系,不从整体上把握所有专业的脉络,其专业设置将会过散,不能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4)人才培养要适应电力发展需求,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要适应电力发展的需求,同时,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国际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培养人才。专业教学中应该逐步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广开学生国际交流和实习的渠道,从而提高工商管理毕业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结语
  
  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注重特色的建设。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学院,应围绕特色行业的发展,系统全面分析其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来设置相关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应注重对有行业特色的电力技术经济、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建设。同时,因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循环中,中国将需要一大批能够适应全球性竞争挑战、能够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奋勇搏击的优秀企业家,在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方面,应促进国际化的教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结合,重视与国际接轨,如经济学、会计与财务、金融等专业的设置。
  
  参考文献:
  [1]赵纯均.雷 曜.杨斌中国管理教育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黄 华.万顺福.中国管理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3]李 欣.王 颖.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1,11(3):31-32
  [4]王建刚.石旭斋.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四个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8):38-39
  [5]马国义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7,(4):63-65
  [6]仇向洋.美国工商管理教育及其特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5):58-60
  [7]陈晓红.MBA教育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02,(3):29-30.
  [8]张颖丽.许正良.中外管理教育的比较[J].高教研究.2002,(2):32-34.
  [9]王 坤.蒋国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294-295.
  [10]李永强.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之我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明确了专业英语对于当前形势下的实际生产以及科研的重大意义,针对高校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分析了其改革措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的技术合作日益频繁,科研人员参加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这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许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引入宽幅式薪酬模式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岗位、能力与绩效因素的复合式宽幅薪酬模式,建立动态可晋升的薪酬体系,并以企业实例操作介绍了该薪酬模式的内容和设计过程。  关键词:宽幅薪酬模式;复合式;国有企业薪酬    薪酬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体系,对员工理解、评价和执行企业战略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也是提升员工归属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企业
期刊
2010年8月13日上午,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电网管理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开学,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所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学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催化剂”,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从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麦当劳的汉堡大学的成立,到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学的相继创建。再到国内企业大学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网络约束的整体能源及储备市场,对节点边际电价作为市场信号这种物质储备的高效性进行分析。在现阶段严重的网络中断的形式下,基于节点边际电价为基础的财政恢复作为评估手段,本文的模型建立运用了DC-OPF。特别的,以边际网损系数纳入能源与储备综合市场克服最优潮流所带来的网络损失,本文修改IEEE30节点模型用于数值试验。  关键词:能源与储备一体化市场;输电堵塞;边际网损系数;市场信号
期刊
摘要:针对GIS组合电器设备运行特点,从电网调度角度分析GIS母线故障事故处理方法,在避免事故扩大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网络结构,供调度和变电运行人员参考。  关键词:组合电器;母线故障;事故处理
期刊
员工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素质,适应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目前,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供电企业调度部门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尤为重要。    供电企业调度部门是一知识密集型部门,有电网调度、继电保护、通讯和自动化四个专业。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着工程技术人员短缺和员工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相对较短等突出问题。为了确保日常工作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培
期刊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更全面的绩效评估方法。电力工会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弥补传统绩效管理模式的不足,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为企业的当下生存和长远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平衡计分卡在电力行业内外的诸多部门已成功运用,但在电力工会尚未普及,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工会绩效管理现状,介绍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进而探讨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电力工会,建立科学的工会绩效管理体制的可
期刊
9月16日,随着裁判长一声哨响,安徽固镇供电公司2010年“农电青工大练兵”活动拉开帷幕,137名农电青工分别参加了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技术比武。
期刊
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才密集、管理规范、劳动关系和谐、培训体系健全等固有特点,但也存在如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薪酬激励和职业发展机制不尽合理等一些制约企业竞争力的瓶颈问题。伊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从转岗置换培训入手,在解决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的问题中,积极探索实践实现了人才配置的最优化。    刘涛,特克斯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基层检修人员,在经过40多天的转岗培训后,今年3月,他参加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主导作用尤为突出,个人的成长成才,企业的发展壮大、国家的繁荣富强都离不开知识的助推力。时下,不同领域的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快速有效地吸纳并运用知识已成为员工个人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的有力武器。于是,如何从组织机构方面加大这一武器的“火力”,便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必要内容。  一直以来,企业的培训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是企业大人力资源优化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知识更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