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培养语文思维品质的主要手段,是新课改的风向标。对于初中的语文教材来说,由于内容上的限制,它只是在一些经典名著中节选了某个部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以教材内容实现资源的拓展,加强整本书阅读教学,这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阶段。本篇文章通过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阐述,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意义,从而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思辨性
1 引言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往往都是对一些经典名著或者散文的节选,它是对碎片化信息的分析,无法深度的进行挖掘,很难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逐渐被引入到阅读课堂上,改变了传统浏览式浅阅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全面思维体系上的构建,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2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学过于表面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它是从不同的方面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深入到文章中,实现逻辑体系的构建,但是现阶段来说,部分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认知过于浅显,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整本书阅读真正的融入到其中,只是随口一提,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宣传,教师仍然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整本书阅读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教学方法落后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在教材节选片段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制造悬念,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但是现阶段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强制教学,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来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在课堂上烘托相应的气氛,没有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降低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没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培养语文的学科素养,导致在内涵的解读上缺乏一定的思辨性,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实际上就是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改变传统观念下对语文的错误认知,构建语文阅读中的逻辑体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说整本书阅读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方法,那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阅读思维,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对教师的盲从,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学生的思辨性也是对学生推理能力的一种考察,整本书的阅读更加完整,有利于学生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具体的分析。
4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具体方法
4.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生思辨性的培养过程中,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一般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想象,并且帮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例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计谋,教师可以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计谋简单的向学生进行讲述,如果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适时的将这篇经典名著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进行情节的阅读。
4.2 分组进行探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每周预留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时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辨析和论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观察,挑选基本经典的名著作为阅读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就会自动分成一组,在交流课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感悟进行分析和交流,也可以解答互相之间的疑惑,通过这种共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实现问题上的辩论,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与学生或者师生之间的互动。
4.3 完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还应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就学生的不足以及优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培养思辨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后续学习的方向,也是对一段时间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需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不仅仅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范围等进行评判,还可以对一些名著的观点进行思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另一方面来说,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根据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和优化,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对原有阅读方式的改变,它强调了阅读中的完整性,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学生思辨性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邹杏芳.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19(13):71-72.
[2] 胡又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提升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7(08):23-24+129.
重慶江北巴川学校 (重庆市 40000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思辨性
1 引言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往往都是对一些经典名著或者散文的节选,它是对碎片化信息的分析,无法深度的进行挖掘,很难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逐渐被引入到阅读课堂上,改变了传统浏览式浅阅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全面思维体系上的构建,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2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学过于表面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它是从不同的方面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深入到文章中,实现逻辑体系的构建,但是现阶段来说,部分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认知过于浅显,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整本书阅读真正的融入到其中,只是随口一提,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宣传,教师仍然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整本书阅读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教学方法落后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在教材节选片段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制造悬念,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但是现阶段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强制教学,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来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在课堂上烘托相应的气氛,没有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降低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没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培养语文的学科素养,导致在内涵的解读上缺乏一定的思辨性,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实际上就是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改变传统观念下对语文的错误认知,构建语文阅读中的逻辑体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说整本书阅读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方法,那么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阅读思维,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对教师的盲从,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学生的思辨性也是对学生推理能力的一种考察,整本书的阅读更加完整,有利于学生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具体的分析。
4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具体方法
4.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生思辨性的培养过程中,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一般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想象,并且帮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例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计谋,教师可以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计谋简单的向学生进行讲述,如果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适时的将这篇经典名著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进行情节的阅读。
4.2 分组进行探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每周预留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时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辨析和论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观察,挑选基本经典的名著作为阅读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就会自动分成一组,在交流课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感悟进行分析和交流,也可以解答互相之间的疑惑,通过这种共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实现问题上的辩论,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与学生或者师生之间的互动。
4.3 完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还应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就学生的不足以及优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培养思辨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后续学习的方向,也是对一段时间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需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不仅仅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范围等进行评判,还可以对一些名著的观点进行思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另一方面来说,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根据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和优化,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对原有阅读方式的改变,它强调了阅读中的完整性,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学生思辨性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邹杏芳.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19(13):71-72.
[2] 胡又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提升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7(08):23-24+129.
重慶江北巴川学校 (重庆市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