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本无趣,与其死撑不如面对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一走进公司的大门就开始头晕脑胀,一打开电脑就双眼迷离。下班回家后只想在沙发上“葛优瘫”,辗转反侧入睡后,梦里全是报表、项目、时间结点,惊醒后床单已被冷汗浸湿。你以为自己患上了神经衰弱甚至是抑郁症,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只扔给你一句话:“注意休息加强运动。”走出医院,身体依然没有任何改观。放心吧,你没有患上任何神经性疾病,你只是有些职业倦怠了。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

病因——职业倦怠


  简单讲,职业倦怠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Freudenberger研究发现,社会服务性岗位需要更多的情绪性工作,面对较多人际压力源,长年精力耗损,使得工作热诚容易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他称其为工作倦怠。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
  研究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自我效能降低。情绪耗竭: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压力过大,能量感缺乏,特别容易疲劳。去人性化:也叫玩世不恭,指对他人消极、冷淡、过分隔离、愤世嫉俗等态度和情绪。自我效能感降低:指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伴随无力感、抑郁感。简单说来就是“心好累、不高兴、我不行”。
  职业倦怠为什么会发生?研究表明,职场人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主要由于边际效益递减。我的研究生同学是一名资深广告文案,一年前他在朋友圈宣布辞职。我问他下一步要到哪里高就,他说回家写小说。前几天同学聚会见到这位同学,他说自己已经重新找工作上班了,折腾了一年多,小说也没有出版,而且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广告文案。
  我的同学圈儿里有一些人是很能折腾的。这些爱折腾的人多半选择了创业。每次和他们见面,都听他们在谈不同的生意,逻辑一次比一次强大,前景一次比一次广阔。和他们聊完后,我都有一种“自己很无能”的感觉。但是这些创业的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能好好上班还是安分守己地工作好,不要异想天开,今天创业,明天当自由职业者。工作再不好,最起码有老板按时发工资,自己创业真是一言难尽。
  看到他们的反应,我有些不解。都说一年是外行,三年是内行,五年是专家。为何现在这么多职场人工作若干年后就想着离职,哪怕自己辛苦创业也要图个内心的“清静”呢?过去是熟能生巧,现在是熟能生“厌”,只要你在某领域有点能耐,好像都要经历“职业倦怠”。其实也不难理解,工作做到得心应手时,也意味着你在该领域未来能取得的进步将越来越小。这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效益递减。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加班到十点,早已饥肠辘辘。你和同事走进一家火锅店,吃进嘴里的第一口涮羊肉一定是世间美味。虽然菜品没有变,但是十分钟后,二十分钟后,再吃进嘴里的食物的意义肯定没有第一口感觉好。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许多老板反映,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刚入职场时,都激情满怀,无论是加班还是出差,都毫无怨言。可是几年过去以后,这些当年激扬奋进的青年都变成了职场老油条。按照边际效益递减的理论来讲,新毕业大学生无论从金钱方面还是社会价值方面,都还处在低层次阶段。他们只有通过加倍的努力,才能摆脱现状。而一段时间后,现有的薪资水平和自我价值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欲望。因此,他们会慢慢感到工作的无趣,出现职业倦怠。

外治——正向激励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职业倦怠和不同的人格特质也有关系,某一些人,相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外控者。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控制点”归因理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认为事情的结果总是取决于个人在从事这件事时的努力程度,那这一类人属于内控者,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结果。
  另一类人相信社会的安排,命运和运气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的生活后果负责,这类人称为外控者。他们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倾向于把责任推向外部,而不是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当身处职场逆境时,外控者更容易怨天尤人,而内控者会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现状。
  低自尊者。低自尊者总是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和鼓励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他们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及时的反馈,如果一旦外界没有给到他们足够多的认可和鼓励,他们会在逆境中前行和自我驱动,他们也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另外,低自尊的人也更容易关注消极的因素,而忽略积极的因素。所以,他们可能时常感到别人的敌意、自己的无能。但是也许感到倦怠,是因为他们倾向于忽视工作中那些快乐的东西。
  易抑郁者。有一些人格的人,如抑郁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很容易会对一件事感到无聊,觉得空虚,没有意义,陷入抑郁情绪,甚至怀疑生命的意义,整个人失去活力。因此他们很难在一类稳定的职业中持续工作下去,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刺激来让自己摆脱空虚和无意义感。
  曾问一HR,你认为人力资源工作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他说了两个字:留人。人再难招总是能招上来的,但是如何把人留住,不断激励优秀的人才继续发挥他的最大价值是最难的。留人不能做减法,而应做加法。因此,做好正向激励,是留住员工最基本的手段。正向激励既包括物质激励,比如升职、加薪等,也包括精神激励,类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的“愛与归属”“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中,被赏识、被尊重和被喜爱都属于“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在工作中学到了新东西,有收获感,能力得到提升,自我价值有所实现等,都属于“自我实现”的部分。很多时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交织产生的,比如升职、加薪等物质激励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被认可、被肯定等精神上的满足。
  而当我们在工作中,长期得不到物质或精神刺激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比如年底考核,看到别人家公司的员工都满载而归,奖金、礼物、评优一个都不少,同样是辛苦工作一年,自己却两手空空,总会本能地产生失落之感。尤其是对90后员工而言,“收入很重要,但是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价值感”。这里的价值感,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激励。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工作内容单一刻板,缺乏挑战,又或者我们从事的工作内容总是变动,职能总是调整,长期的失控感,都容易让人感无助,从而对所做的事甚至对自我产生怀疑。

内治——自我救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确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员工做到正向激励,而你也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更好的下家,那么只有通过改变自己来治愈职业倦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设立目标。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对于每个人来说,所看重的和需要的不尽相同;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侧重的需要也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当下和长远的发展需要,为自己设立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那些我们在当下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计划。也许,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首要的目的是养活自己,那在这个阶段,你可能更看重的是物质激励,那工作中其他方面,对于新员工来说,都是可以忍受和妥协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在现阶段,最想要什么,从而给自己树立一个当下最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
  上学的时候有课程表,我们在工作中也要给自己列一个表格,这个表格里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在表格中排一个优先级,分出当下最想要的是什么,再去完成优先级高的目标。目标是分阶段的,当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可能会有所调整。那我们需要去评估新阶段的发展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然后再往下走。
  长期目标。长远目标,可能是跨度10年,20年,甚至是人一生的目标: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什么职业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比如,你希望自己能在30岁的阶段打好物质基础,在40岁的时候,去追求那些和你兴趣、价值观相匹配的工作,如你想做独立摄影师、社工、作家等等,那在30岁的阶段,即便你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这些,也可以先锻炼相关的技能,慢慢积累,之后就可以顺利过渡转型了。总之,树立目标后,你会发现,你所做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向你这个目标迈进了一点点,从而日复一日的工作也变得有了意义,职场生活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
  第二,自我激勵。
  给自己一些奖励。当你完成了给自己树立的目标后,记得给自己一个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去吃一顿自己平时舍不吃的西餐,也可以是去买一件看了好久的衣服,或者与好友在咖啡厅里分享成功的喜悦。只要一切让你觉得开心、放松的事都可以。这些奖励对你自己来说是一种正向的强化,可以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当你身处逆境,自我激励、自我鼓励就特别重要。
  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那些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很少有人会在自己现在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所以我们要走出这个经常让我们窒息的办公楼,积极与猎头公司、招聘人员建立联系,看看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一旦现在的工作发生变动,自己是否可以完成事业的华丽转身。此外,我们还要走出现在的舒适圈,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参加行业的论坛,结交业内精英,比较一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在哪些领域继续充电。要知道,无论到哪个公司,真正让你安身立命的是你的专业特长。
  即便你不改变,你现在的圈子也未必舒适,每一个职场人都是在水深火热的职场中挣扎着,隐忍着。当你月薪过万时,你还想着年薪百万,当你年薪百万时,你还想着股权分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更让人悲伤的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工作,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工作本来没有意义,是你的目标,你的动能,你的努力赋予了工作更多的意义。职场倦怠是每一个员工逃脱不掉的心理魔咒,因为工作本身就是无趣的,与其死撑,不如积极面对。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的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42,000人,超出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劳动力总量在以逾十年来最快速度增长,就业比率达到2009年来最高,4.9%的失业率则平了八年来新低。相关分析认为,员工在工资谈判上可能很快就会占上风,因为可供聘用的人口总量继续减少。拥有工作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就业率)攀升至59.8%,为2009年4月来最高。失业人群看到家人和朋友获得聘用,这也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帅康集团创建25年来,我们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且逐步建立起具有帅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1,引进“新鲜血液”,合理使用人才。从1984年建厂开始,帅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员工队伍逐渐扩大,但是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研发、制造、销售等各环节都出现了人才跟不上的现象,人员老化也比较严重。于是,帅康人力资源部门开始了
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人都知道,男主角白景琦生下来就不会哭只会笑,幼年上学堂时气走了所有教书先生,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儿时,也总是他先出“坏招”欺负别人。可是有一位季先生却主动请缨,来调教这位“不好管理的少爷”。待白景琦学业有成以后,季先生对其母亲说了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都规规矩矩地做人,哪坐得了天下,当得了皇上?可一旦坐了天下,却教训子民要听话,可这听话也要有个度。”正如
银行休假日那天,我沿着城镇的外环散步,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我一直觉得,看到一些年轻的男女,我的心中会莫名地升起一股深沉的忧郁感。因为,他们正享受自己的人生,全身心地沉浸于当前的时光,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总是肆无忌惮地享受人生。女士们在窃笑,有意无意地向路人抛着媚眼,而年轻的男士则那么喧哗、自私与没有礼节,总是以作弄路人为乐。他们互相将彼此推入水沟,或者将一个乘自行车经过的路人绊倒。当看到别人的
领导力该转型了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去的领导者只要“会教导,会沟通”就可以了,而未来的领导者更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员工的潜能”——他的预言真的应验了。过去“会教导,会沟通”的领导者在面对越来越多的“80后”员工时,已经开始显得束手无策,而当身边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时,领导者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就是迅速适应环境、做出改变。美国《创业家》杂志在2009年曾对一千余名的中小企业高层主管进行的调查
活力睿智训练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女性表现得武断或强势时,在别人看来,她们的能力就会下降35%,她们应得的报酬就会下降15,088美元。现在要看一看,利用程式化的简短声明,外加其他一些策略,是否能够降低武断或强势所造成的强烈的社交对抗反应。  约瑟夫·格伦尼(Joseph Grenny)是活力睿智训练中心副总裁兼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位主题演讲家和企业战略专家。在过去的25年里,格伦尼设计和实施
软技能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技术男茅十八不再只想闷头改变世界,而是想要成为一个给伴侣幸福生活的好男人。他为荔枝发明了一个“报警器”挎在腰间,如果她遇到危险,按下报警器他会立马出现在她身边。  电影里的技术男爱得浪漫且务实,但现实版技术男的感情生活可能就没那么精彩了。远的不说,今年9月初微信朋友圈疯转的“程序员苏享茂之死”就令人唏嘘不已。WePhone开发者苏享茂去世前在T
人力资源工作之于企业组织的价值,很难用数据来具象化。只有在危机出现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才能充分体现出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与低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差别。  我认为,人力资源经理上任之初,前三十天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自己“安全着陆”,顺利度过入职关键期。具体怎么做呢?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希望能帮助到这位同仁。  锦囊一:想要跳得高,先得蹲得下  作为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经理有可能要参与公司重要会议或重大决策探讨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一个小男孩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很喜欢并可怜它,就拾起它带回家。走到家门口时,他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就轻轻地把小鸟放在门后,然后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小男孩满怀欣喜地跑到门口,却发现小鸟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伤心了很久,他从此牢记一个教训:只要认定要做的事情,必须当机立断,付诸行动,决不
企业活动是通过营销和创新来造就顾客   康瞧:人们天天谈论企业如何如何,那么,何谓企业?当然,1954年的时候,你就给出了答案:企业是由人们创造和管理的,它不是由某种“外在力量”管理的——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你又说,“不能以利润来界定和解释企业”,这大出人们意料,即使是在今天。   德鲁克:流行的有关企业和企业行为的经济理论中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也就是“利润最大化”理论。这充其量只是一种以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