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农林院校统计学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已进入了数据化时代,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林院校统计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及搭建农林院校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我国农林院校统计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农林院校传统的统计学人才培养主要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主要是讲解统计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以及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记忆这些知识和解题步骤,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学习而很少主动地应用统计学,实践课的教学几乎没有,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过于抽象,描述枯燥,缺乏生动实例,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与所学专业联系;没有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学生所学书本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把统计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些因素已经成为了我们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障碍。
  二、我国农林院校统计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失误,忽视特色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而统计学就是从具有随机性的有限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科学。很多农林院校的统计专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快速申报了统计学专业,因传统的课程教学为了追求理论的深厚,而没有明确自己培养统计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大众化”,没有特色。
  2.实践教学模式的缺失
  所谓的统计学实验通俗地讲,就是对数字进行“折腾”,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借助于统计学的思想自主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出真正的统计学人才。但多年来,统计学的人才培养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地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一些统计软件很多教师自己都不能熟练运用,更不用说教会学生使用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培养出来的统计学人才只会理论知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思维培养的欠缺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种长期稳定的活跃、开放的教育環境,如开设提高创新意识为具体目标的教育活动,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举办激发创新思维的交流论坛,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比赛更是让学生意志力得到锻炼,营造出一个自由向上的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校园环境。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我们培养创新型统计学人才作好充足的准备。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措施
  要培养创新型统计学人才,我们必须从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相应地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现有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分析其他农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吸收他们的经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对我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
  2.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研究已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中当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将微课、慕课、在线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入课堂,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理论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根据现有的教学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有特色的农林院校的统计人才。
  3.将统计软件引入实验课程
  研究统计学专业软件的教学,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种或几种软件,如SPSS软件,SAS软件,R软件,Eviews软件,Matlab软件,根据我院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必修课程SPSS软件,专业选修课程Matlab软件(编程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软件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加深软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找一些具体的应用性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按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这样培养出来的统计学人才方能适应这种大数据时代。
  4.完善统计专业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研究统计专业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当的考核模式,基础课程可以通过试卷考核,应用性的学科可以采取以组为单位进行,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解释数据”的整个流程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统计学实验,运用统计的思想实现统计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培养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统计学专业人才;通过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加深软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找一些具体的应用性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按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性,使我校的统计学专业紧跟时代的脉搏,适应大数据形势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统计学人才,最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 :149.
  [2]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
  [3]周丽,李敏.基于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 :139+141.
  [4]郝兆杰.教育信息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1,(09):112.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翻转课堂在线教育平台教学改革(201702075010);2018年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农林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在香港地区,小学中文科课程划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审美、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和思维九大范畴。由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小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2008
2011年3月27日,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会议暨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庆祝第27届教师节暨纪念霍懋征老师诞辰90周年,弘扬老一辈优秀教育家的敬业精神,促进一批霍懋征式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涌现,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其中的选读课文在一年级就已经出现,是对课文资源的有效扩充。但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觉得选读课文教无定数、作用
为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结合生产实践详细介绍了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本文仅从数学结构的特点,全日制中学大纲制定的培养三大能力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试论数学概括能力是重要的能力。
2010年,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中心工作,切实服务产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大局,一手抓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一手抓科学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豫农015的高产潜力,结合豫农015的特征特性,提出平衡施肥、适时播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措施。
平玉8号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选育的早熟玉米杂交种,2009年通过审定。组合为武9086×517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活秆成熟的特点。适宜河南
采用保健小麦栽培技术,可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在整个生育期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和生态环境,使小麦麦香味浓、面筋度高,口感极佳,且营养成份含量高,提高了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