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变动与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原教材相比,北师大第4版的全套数学教材(简称“新教材”)的变动表现在补充估算过程、新添算理环节、增加练习数量、调整课时安排等方面,其编写体现了细化教学过程、加强练习指导、注重知识衔接、等特点。提示我们要适当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新教材;计算教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7-0050-04
  2014年秋,北师大第4版的全套数学教材(简称“新教材”)开始发行使用,在教师中引起了一定反响。我连续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十余年之久,现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前后的感觉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教材变动
  新教材开宗明义,对教材进行一些较大的调整,教学内容及其使用细节上也有相应改动。现主要以四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为例,说明在计算教学方面的变动情况。
  (一)补充估算过程
  比较新旧教材“卫星运行时间”的例题,主要内容几乎没有改变(包括数字与插图)。但在旧教材中,它的问题是先呈现出来,后再直接出示算式及估算的结果。
  新教材补充了估算的过程。它先要求学生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并对“比2200分多”与“约2400分”的估算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才让学生进行精确结果的列式及计算。
  这样的做法,给了学生一种计算的思路:即先估后算,让学生预先确定得数的大致范围,然后进行精确计算。比起旧教材,这更符合人们在实际计算中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自行验证得数的对错,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二)新添算理环节
  算理一向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然而,旧教材“卫星运行时间”在例题部分只是展示四种不同的算法,便让学生说乘法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关于算理的教学仅凭教师的课堂演绎。这也就是说,旧教材更注重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则不然,在如旧教材出示了四种算法后问学生“他们这么算,你看懂了吗?”,让学生领会各种算法的计算原理。然后,又安排一道竖式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竖式算理的理解,及注意对乘法竖式计算的掌握。
  如,教材上小女孩所说的“第二步算的是135×70”和小男孩说的“计算时要注意进位的问题”这两句话。这两点都是竖式计算中的难点。新教材特意作了这样的安排,应该就是要突破这两个难点。由此可见,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侧重于学生对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这样的编排是合理的,因为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懂得了算理以后,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才能够使他们更快地提高计算能力。
  (三)增加练习数量
  新教材不仅在例题方面进行了改动,课后的习题数量也增加了不少。旧教材的“卫星运行时间”一课,计算类的习题是3大题12小题,新教材却是4大题17小题,增加了近50%。在计算习题的安排上,新教材的练习量远远超过旧教材。这似乎显示,编者也是觉得适量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必要的。
  (四)调整课时安排
  除了教材编写的变动以外,新《教师教学用书》对计算教学的课时安排也增加了不少。如,“卫星运行时间”旧教材只安排1课时,新教材则安排了2课时。而对于乘法单元,旧教材安排12课时(内有2课时是“整理与复习”);而在新教材中则安排了18课时,即“乘法”7课时、“运算律”8课时、“整理与复习”3课时。即使扣掉原本编排在除法部分的“中括号”2课时(旧教材仅安排1课时),新教材安排的课时量还是远远超过旧教材的。这就体现出,新教材是比较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
  二、编写特点
  面对新教材的上述变动,笔者通过认真探究,综合分析,感到关于计算教学的编排,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细化教学过程
  新教材对教学的指导比起旧教材来细致了许多。旧教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的例题部分仅有题目、算式、估算结果和四种算法,且对每一步的具体要求都没有说明。新教材则把整个教学过程都呈现出来。在估算部分,它先指导学生:“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而对于“比2200分多”和“约2400分”这两个问题,在旧教材中只直接出示估算结果,而在新教材中却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在第二个环节展示算法多样化后,新教材也没有像旧教材那样一下子直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而是要求学生先与同学交流一下每一种算法的理由,再另外出一道题目135×74,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去领悟乘法竖式的计算要点——即十位上数的乘积要从十位写起的原理。
  在旧教材中,很多“试一试”的题目其实是一些新的类型,却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结果,很多老师不知道到底是要把它当作新课,还是把它当作旧课的练习题。而新教材对此有了较大的改动。如“卫星运行时间”的“试一试”(这其实是旧教材“试一试”中的第3道题):
  可以看出,这是三个新的知识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法交换律的渗透和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旧教材直接出示题目后便没有下文。新教材不仅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而且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指导要求,如“说一说要注意什么”、“下面各题可以怎样计算”等等。这样,既可以让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教学要求心中有数,也可以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闲暇之时根据书中的提示进行自学,或者在课后根据提示自行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加强练习指导
  新教材不仅对每一步的教学都作了详细的说明,练习部分也不例外。在旧教材中,练习部分的使用说明很少出现,特别是计算练习。比如,下面这几道练习题,就是列出算式后不作任何要求。
  这样很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对于新教师,他们很可能就是直接让学生做一做,对一对答案就完了。新教材则不然,它对绝大部分的练习题都有具体的要求。好比与刚才类似的几道练习题,就有了一定的指导:   类似的要求就可以让学生边计算边思考乘法竖式的计算要点,如果学生能够完整地说明计算过程,那么他们对计算的原理应该就基本掌握了。若有部分学生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算理的掌握将会比较到位,不会只停留于机械的计算层面。同时,这也是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方式。
  再如,“有多少名观众”(旧教材题为“体育场”)中估报纸字数的练习题,旧教材这样编写:新教材则在上题文字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指导。如下图:
  对比两种教材:旧教材仅是粗略地问有几种估计的方法;新教材不仅有明确的提示——即对图和标题两种情况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对估计方法的表达也做了指导,即“用文字、图或算式来说明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思路,也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即让师生都不会因摸不清方向而胡乱应付了事。当教师真正明白了该如何指导时,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注重知识衔接
  不管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是采取螺旋式的编排,同类知识之间有着承接关系。但是在旧教材中,这种联系是隐性的,需要教师来演绎,新教材则比较重视前后知识的衔接。新的知识往往在前面就有所铺垫,旧的知识在后面也略有提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而且也较为严谨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就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从而相对降低了学生今后学习该知识的难度。四年级上册的除法“买文具”的练习第一题,就出现了这样的题目:
  这一道题目是新增加的,旨在复习除法的意义。由于这是两位数除法的第一课,且编排在后半学期,离上次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竖式除法计算已有半年之久(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虽然在后面的习题中也偶有涉及到除法的题目,但都是在计算或解决问题时,很少有专门复习除法意义的内容。因此,在新授除法内容之际,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再一次从本质的角度去认识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以后对除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只有当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方法。
  综上所述,对比旧教材,新教材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无论是对算理的理解还是对算法的掌握,新教材都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细化每一个步骤。这样的编排,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将有很大的帮助。
  三、思考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许多相关研究都离不开计算。因此,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新教材的相关调整,如,注重算理的理解,增加习题的数量等等,都体现了对计算的重视。但是,任何技能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仅靠这些调整就可以具备的,同样要有相应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数量。可是,当前教育界仍谈“练”色变。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一再地控制习题的数量,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即便新教材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和课时量,也仅是杯水车薪。我任教的四年级一些学生,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还要扳着手指头;七(乘)九多少还得从一(乘)九得九开始念起。四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一个班的51位学生,在16道计算题(口算题8道、乘除法竖式和脱式计算各4道)中,全对者仅18人,占35%;其余17位竖式计算失误的学生中,10位是因加减法不过关而造成的;而15%的学生却是在运算顺序出差错——即先加减后乘除。而且,多数学生是在20分钟以后才做完这16道计算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可见一斑。
  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并不是近年来的事情。曾经,复旦附中高中部推优面试时,一道计算两个5位数的乘除法题目,“考倒”了近1/3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因为学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进行繁琐的计算。这个现象说明当前教育的一个问题:只注重学生是否学会,却轻视了他们的速度与质量。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练习当成僵化机械的重复训练,却忘记了“熟能生巧”。因为许多技能,只有到了熟练掌握的时候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其原理,也才能更好地实际应用。我们发现,计算课上那些能够提出多种办法的学生往往是能够熟练计算的学生,因为他可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记得笔者读小学一年级,在计算19 8=?时,因为还不能熟练口算,便用一种老土的办法:把19记在心里,再数8个手指头。可是突然记不清应该从19还是从20开始数,后来想起8 2=10是要从9开始数,才领悟过来。这也印证了张奠宙先生所说的:记忆通向理解。所以,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来加深记忆,才能更好地熟练地掌握计算技能。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排斥练习,因为熟练的技能除了充分的训练以外,别无他法。
  上述新教材在计算教学方面的变动,应该就是要对以前轻视计算能力训练的纠正。可是,这样是否足够呢,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目前尚未可知。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未可矫枉过正。就是说,我们应该反对机械的无意义的训练,但不可忽视适当的必不可少的训练;同时,也未可因强调必不可少的训练,而又再重复毫无意义的训练。那么,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各自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呢?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结合地域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习在生活中发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现教育的完整性,并在活动中突出评价的多元化。“风筝”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能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学习和体验场景,使其综合学习各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风筝;跨学科;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
一提到放假,估計有不少跟小编一样的上班族在两眼发光呢!要是说到法国的假期,更是让人羡慕嫉妒得“咬牙切齿”了!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谁不希望可以暂时告别繁忙,在假期中放松身心?双休日、带薪长假、法定节假日再加上其他假日,法国人最多每年大约有150天不用工作!OMG!这简直就是“爽歪歪”了!不仅如此,在法国,只要在一家企业工作满一个月,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带薪假期,带薪假期的天数根据员工一年之内的实际工作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历史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四条途径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网上搜索、文献查找、实地观察、调查采访。实践活动不仅教会了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总之,只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功能,就会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有关研究表明,听在整个语言交际活动中大约占45%。听力是中学英语课程重点培养的语言技能,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熟悉话题和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抓住说话内容要点的技能。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制约学生听力提高和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五个:发音不准、忽视朗读基本技能、缺乏听力技巧、不了解文化背景及有听力心理障碍。应对策略有哪些呢?    一传授语言基础知识,注重培养朗读技能    首先,要学生掌握国际音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简笔画;融合  学科之间是相融相通的。知识间的碰撞、对话、交融,进而形成人之“智慧”。简笔画是一种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无声语言,是现代教学中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它虽无缤纷色彩,却往往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是概念。简笔画以其简单、明了、形象、方便等特点,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人、事、物,形。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通过简笔
USPS全称是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美国邮政署,亦称美国邮局或美国邮政服务,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中国邮政和美国邮政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请Karen给我们一一道来。When you hear Americans talking about the USPS, you probably wonder what it is. It stands for th
内容提要 本文以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例,阐述了社会性风险事件在新闻媒体、政府、企业等风险放大站的作用下被加强或者衰减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放大效应所导致的新的经济与社会后果的过程,理解这一机制与过程对于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险的社会放大 风险事件 风险治理 社会风险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5-0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良好的情感能促进认知,激发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欲望。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蕴涵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片段一】以情激情  (
摘 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以听代做、活动杂乱等不少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动手操作;空间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61-02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
关键词:冀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一道习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63-0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1册(冀教版)97页的第一题:  餐厅圆桌面的直径是1.6米,把它用一块圆形桌布盖上,这块桌布的面积是多少?桌布周边的花边长是多少?(如图)    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上的计算答案是:将周边垂下的桌布展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