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基本方法。其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相互合作与讨论而获得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探究体验式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式教学 综合素质
德育是学校工作核心组成部分,且占据首要地位。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这是每一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观念,让学生在体验与活动中获得真知,表达自身真情实感,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内化为对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依据小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引导他们参加相应的体验式活动,在互动交流与实践探索中提升学习能力。
一、小学中高年级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让学生体验并感悟生活中与道德、法治相關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从道德与法治角度明事理、树新风,通过行为体验真做、敢做,从而在做中走向真知、真懂、真内化,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准则,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1.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知,习得学习方式,强化实践应用过程。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感悟与提升,内化所学知识,体现于平时的行为习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内化情感,外化行为,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理念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来说,学科以“理与法”为核心内容,内化为思想情感,外化为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我实践、合作探究,主动思索、体验并生成新知识,对思想情感以“理”导,以“法”约束。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于知行合一、有机统一。
3.通过开放体验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搭建探究与实践平台
从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来看,都是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简单生活问题,要想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大的体验与实践的空间,教师不妨开放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新并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宽广的体验活动平台,延伸探索内容,体现实践性和活动性,有利于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践行。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途径
1.融合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体验过程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性。因此,结合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将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流露出真情与实感,提升核心素养,增强道德法治意识。例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中体验学科知识,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利用音乐、视频、图片以及古今中外思想家等素材,创设课堂体验情境,增强课堂探究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小组交流与反思,增强体验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
2.围绕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体验式探究活动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活动的主题,将体验式教学与主题探究活动紧密联系,并将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通过一个个主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体验与感悟。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空气”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主题:首先让学生亲自观察并体会到周围的空气污染这一客观现实,然后总结归纳可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分析污染背后的根源,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主题的设计,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与实践,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等。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活动,还站在道德与法治的高度进行分析,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3.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时,常常通过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活动,促进课堂生成,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不仅仅要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还应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内在价值。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实践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将获取知识与增强体验同步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将课堂转化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大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主动学、快乐学。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原则。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常规化、系列化、活动化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自觉形成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1.充分利用常规化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与感知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德与法治体现于平时的每个细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人手,“从近、从小、从细、从恒”几个角度抓起,从学生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处着眼,持之以恒,并形成常规。
2.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计划,使教育系列化、系统化
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每周的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每周学校的德育活动,每个学期的法治课堂等,这是开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也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应将德育融入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目标。
3.结合个性特点,开展活动化教育
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开展活动化教学,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施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基础。教师要紧密联系教育主题,创造性设计活动内容,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可展示自我的机会与锻炼的舞台。
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体验式教学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作为教师,要大胆探索,用心实践,创新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新模式,强化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强化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从体验中走向真知、真懂、真践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式教学 综合素质
德育是学校工作核心组成部分,且占据首要地位。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这是每一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观念,让学生在体验与活动中获得真知,表达自身真情实感,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内化为对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依据小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引导他们参加相应的体验式活动,在互动交流与实践探索中提升学习能力。
一、小学中高年级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让学生体验并感悟生活中与道德、法治相關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从道德与法治角度明事理、树新风,通过行为体验真做、敢做,从而在做中走向真知、真懂、真内化,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准则,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1.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知,习得学习方式,强化实践应用过程。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感悟与提升,内化所学知识,体现于平时的行为习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内化情感,外化行为,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理念
“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来说,学科以“理与法”为核心内容,内化为思想情感,外化为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我实践、合作探究,主动思索、体验并生成新知识,对思想情感以“理”导,以“法”约束。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于知行合一、有机统一。
3.通过开放体验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搭建探究与实践平台
从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来看,都是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简单生活问题,要想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大的体验与实践的空间,教师不妨开放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新并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宽广的体验活动平台,延伸探索内容,体现实践性和活动性,有利于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践行。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途径
1.融合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体验过程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性。因此,结合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将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流露出真情与实感,提升核心素养,增强道德法治意识。例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中体验学科知识,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利用音乐、视频、图片以及古今中外思想家等素材,创设课堂体验情境,增强课堂探究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小组交流与反思,增强体验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
2.围绕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体验式探究活动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活动的主题,将体验式教学与主题探究活动紧密联系,并将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通过一个个主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体验与感悟。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空气”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主题:首先让学生亲自观察并体会到周围的空气污染这一客观现实,然后总结归纳可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分析污染背后的根源,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主题的设计,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与实践,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等。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活动,还站在道德与法治的高度进行分析,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3.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时,常常通过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活动,促进课堂生成,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不仅仅要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还应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内在价值。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实践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将获取知识与增强体验同步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将课堂转化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大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主动学、快乐学。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原则。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常规化、系列化、活动化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自觉形成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1.充分利用常规化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与感知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德与法治体现于平时的每个细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人手,“从近、从小、从细、从恒”几个角度抓起,从学生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处着眼,持之以恒,并形成常规。
2.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计划,使教育系列化、系统化
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每周的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每周学校的德育活动,每个学期的法治课堂等,这是开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也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应将德育融入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目标。
3.结合个性特点,开展活动化教育
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开展活动化教学,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施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基础。教师要紧密联系教育主题,创造性设计活动内容,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可展示自我的机会与锻炼的舞台。
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体验式教学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作为教师,要大胆探索,用心实践,创新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新模式,强化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强化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从体验中走向真知、真懂、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