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城市雕塑实践的思考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雕塑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于雕塑艺术也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毕业后这几年期间里陆陆续续不停的活动于包括艺术展览、城市雕塑设计制作项目、雕塑艺术衍生品等。通过不断的实践也在总结思考关于城市雕塑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和承办方沟通等等的问题。城市雕塑正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其表现为不仅拘泥于传统泥塑,材料的表现效果的多样性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流行趋势。但通过实践我能感觉到最容易被大众和社会所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泥塑造型或者是泥塑抽象造型。
  第一节 泥塑造型的价值体现
  通过大学这么多年以来的学习,从开始到现在也一直是对传统架上的造型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是热爱,几年的社会实践也是大部时间都在接触通过以泥塑造型来设计客观对象。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雕塑本身也一直是对于“形”的概念理解和强调。同时以雕塑家的眼光对于“形”这一概念进行反复的推敲,以整个塑造过程都已整体的观念来看待,始终贯彻动态、比例、空间、基本型以及塑造对象的精神和形体特点,就我个人来说塑造对象或者既定题材而言其它材料或者手法都很难达到泥塑的效果。
  第二节 城市雕塑在商业运作下审美的丢失
  在城市雕塑的制作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首先是城市雕塑的
  “创作模式”使得雕塑家和雕塑作品之间出现尴尬,其次是商业性、复制性、随意性扼杀了城市雕塑应有的发展宗旨。刻板生硬的雕塑作品在城市当中屡见不鲜,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雕塑家卑躬屈膝,面对承办方和颜悦色,当然在当代的体制下无可厚非,我并无言贬之意,这是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公共雕塑艺术慢慢的成为一个“门道”而非学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雕塑的建设都涉及到施工单位的资质问题,而就雕塑家个体而言是不具备这种资质的,很多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一般也只是在其它行业转接过来的,这种现象也很常见,最后在城市雕塑创作的时候雇佣雕塑家为其设计、创作,而且也只是停留在设计、制作本身,这种矛盾深刻的体现出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问题。雕塑家本身的艺术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在这里我们不能否认好的作品离不开资金的保证。
  当我在制作城市的雕塑的时候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城市雕塑是否是艺术品?看到问题可能觉得可笑,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有争议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利益的互相限制很大程度上城市雕塑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感染力,最后也就成了我们行内所熟知的“菜雕”,城市、校园、街道、广场充斥着这种艺术水平并不高的雕塑。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所造成的,出资方的非专业干涉、以及某些商业行为等,雕塑家本身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作为本身个体而言为了“合群”会在利益与理想之间徘徊。当然还是有很多雕塑家坚定的走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在遇到各种各样的要求的时候,通过适当让步的同时,思考给出适合的方案。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总有一天会得到改善。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发达促使雕塑家跨学科知识应更加多样
  一、应用软件对城市雕塑的作用
  信息、科技快读发展的今天所涉及的面之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传统雕塑而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逐渐向城市雕塑渗透,可见这是趋势。但“艺术”和“技术”始终都有其本质的区别,就像早起绘画与摄像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此我所要的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以及其它方面给个人的一些启示。在雕塑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根据所设定题材以及大小在可知的范围内我们开始是有一个想法然后草拟绘画小搞,接着开始制作泥塑小搞,材料也只是局限在架上,思维也越发僵固,反复的修改、调整耽误时间,最后导致审美、视觉疲劳。应用软件对个人的启发很大,例如3dmax、Photoshop、autodesk等,在前期雕塑设计小搞制作应用性强且方便制作,空间环境也可多角度审视观察,可操作性强,方便修改,甚至最后还可用3d打印技术使前期小搞成型。由此可见我们以不仅局限于传统架上,途径也变得更广,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雕塑家思维上的一个转变以及对于形体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诠释。这些都会使将来城市雕塑的发展有无限的空间和可能。
  二、雕塑家的思维更加广泛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发展,在城市雕塑的材料上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动态雕塑、水雕塑还有光雕塑等。归根到底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雕塑材料更加丰富,所以在传统的意
  识形态下雕塑家们的意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以3d打印技术来说明。3d打印技术开始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利用光固化和纸叠层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和一般的打印工作原理一样,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墨盒等打印材料,链接电脑后,通过电脑软件控制把打印的对象一层层叠加起来,最后把电脑上的绘图打印成实物。例如台湾艺术家彭泓智用3d打印实现8米的诺亚方舟雕塑作品(图1-1)。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我们之前传统的架上设计小稿,3d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极为精准、规整的实现复杂的形体,同时还可以根据比例大小的不同进行放大和缩小。例如美国雕塑家
  Richard Loffler之前是利用传统的泥塑制作大型雕塑,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加工成本的降低和借助数学的创作方式来做雕塑(图1-1)。3d打印技术的确给传统雕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3d打印能够代替雕塑家的工作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三维的空间想象和立体的塑造虽然最后成型可以由机器代劳,但在创意上是离不开雕塑家的想象力、观念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在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的今天,新 事物的快速掌握已经是大势所趋,雕塑家所要做到的是如何行之有效的利用这些科学技术,利用新技术创造无限可能。例如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利用3d打印机实现了一种“让作品从墙面像浮雕一样凸出来”的独特效果。如果利用传统的表现方法就会显得过于困难。所以探索新的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通过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于公共环境的介入也有利于培养大众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雕塑家在作品上是花了心思的,所以雕塑家归根结底应该做到的是思维上、观念上的改变。雕塑家对于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大众审美水平的改变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所作出的反应也是迫切的,这样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必然会层出不穷,妆点城市空间环境的同时给大众以更好的视觉甚至是心灵上的感动。
  三、更多的立足本土文化
  纵观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历史,五六十年代政治雕塑题材的僵化模式,到八九十年代发展的多样化,因为传承和模式化的影响,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的。在城市雕塑实践中很多只是一味追求新的樣式而非新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城市雕塑和中国艺术一样,最近几年的城市雕塑作品表现样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但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设计样式都是原版照抄西方,在我们的生活的周边包括小区门口、街道等随处可见欧洲样式雕塑。很多雕塑艺术家手里有很多欧洲的雕塑图片和设计样式甚至是具体方案的材料,遇到了相关设计方案直接照抄上去就行了。甚至有一部分既定题材雕塑根本不需要制作,直接购买成品就可以了。这些城雕作品也完全没有考虑到其本身的
  艺术性,可能连最后的效果如何也是完全取决于制作厂的利润高
  低。这一现象的产生也不完全是雕塑家的问题,很多市政领导和相关单位喜欢欧洲样式的东西或者单纯的为了节省开支。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周围的环境经常看到倒洋不土千篇一律的城市雕塑。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排斥西方的东西,而是我们在借鉴学习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多考虑到我们的本土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有太多太多东西是我们该学习的。所以站在当下既有现代理念又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样式的城市雕塑作品是我们该为之花大量时间研究和思考的。城市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公共艺术也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如果公共艺术不能潜心倾听切实的把握城市的发展脉络,这就会导致公共艺术本该有的生命力。城市是一个大的展厅,雕塑家所要做到的是做好作品、选好位置,弄好展台打好灯!
  参考文献
  [1]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4.
  [2]孙伟:对我国公共雕塑艺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美术向导》,2000
  [3]邹跃进:变异与延伸-中国公共雕塑艺术的转向,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
  [4]金怡韵:当代城市公共雕塑艺术的审美性,《美与时代.城市》,2015.
  作者简介:张岩(1988-),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艺术硕士,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写实雕塑创作。
其他文献
摘要: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产物,是古人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思想体系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色。中国神话研究的开启者茅盾给神话所下的定义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本文通过探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不断向外延伸、超脱出个体的局限而思考世界与存在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神话;西方神话;希腊
期刊
)  摘要:罗曼·加里(1914-1980),俄籍犹太人后裔,法国外交家、小说家、电影导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空军的飞行员。他是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奖的作家(一次本名Romain Gary获得,一次以笔名Emile Ajar获得)。他的作品充满对自由和正义的幻想,并贯穿着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奋斗精神。罗曼·加里在创作后期自我发明了一个富有犹太意味的笔名“阿雅尔”,这是他对自己犹
期刊
摘要:河南的佛教开窟造像始自北魏,以龙门石窟为中心所营造的小石窟群,历经了佛传故事中雕刻造像的高峰时期到佛教艺术东传的变革阶段。本文对其雕刻技法、内容形式、造像形象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佛传故事中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  关键词:北魏洛阳小石窟群;佛传故事;雕刻技法,内容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
期刊
摘要:法语联盟于1883年在法国创建,它是一个语言文化推广机构,100多年以来,法语联盟所取得的成绩受人注目,它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文化特色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法语联盟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汉语的国际推广借鉴。  关键词:法语联盟;成功经验;分析;借鉴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法语联盟于188
期刊
一、步随上海觅溪源,东方明珠欲望泉——上海  "女性"似乎是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的载体,自古至今,改革的鞭子敲打的往往是"女性"的身体,这条鞭子时柔时刚,时短时长,这条鞭子一挥就是世纪之远。"女性"——"她"本起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代文明的发展,而女性自内而外的改变也正是流行文化演变和研究的剖析体。  女子本性爱美,上世纪上海女性由于小资浪潮的掀起,"旗袍"成为上海女性体现女性魅力的首选服饰,"
期刊
摘要:模范人物是在某些方面做得好、具有示范效应、值得人们学习效仿的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则通过研究模范人物的重要社会作用,认真剖析发挥模范人物示范引领作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以及不足;最后提出一些有助于模范人物层出的对策,确保新时代模范人物辈出,引领社会发展潮流,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关键词:模范人物;精神引领;价值引导;行为示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
期刊
摘要:发现培养储备优秀的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干部人才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工程,是落实党中央、中国石油有关干部人才队伍的具体举措,是关系国有企业后继有人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关键词:干部;培养;高素质;专业  三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尝试,逐步打通两级干部晋升调整和青年人才培养接续的通道,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公司实际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趋于边缘化,甚至正在面临消亡。为扭转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文化组织、文化传媒企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叉融合。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焕发新的生机。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以马克思文艺理论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计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文艺大众化;  
期刊
摘要: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使得社会环境逐步转换为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处理效率更高、处理结果更精确。在信息化时代浪潮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支柱,需要顺应发展,在新的环境中结合科技与自我所需积极创新。其中办公室的党建工作需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创新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自身的发展机制,进而使得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就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为着眼点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混合式综合社区逐步代替了原来传统的单位制社区和街坊式社区,已经成为社区的主流,很多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工作都需要群众性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的配合与支持。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今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在党的领导下,从机关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