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e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能力是指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的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如果这样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的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等等。教师又问:“怎样测量这些圆的周长呢?”学生寻求测量方法,意见难以统一,学生一时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地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周长化曲为直。教师继续问:车轮在地上滚一圈轮的印迹是直线还是圆?现在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而有的圆无法滚动测量出它的周长,怎样测量出它的周长呢?学生想到用软尺来测量。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再量出它们的直径,如果用它的周长除以直径,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计算得出结果都是: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样然后再引出“π”学生就会对“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出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讲了“圆的周长计算”后,教师又形象地展示了六一田径运动会上200米竞赛为了公平,每位参赛者应该站在跑道的什么位置?如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站公平?”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半径不同圆的周长也不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站在一道与一道相差跑道的宽×3.14的位置,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的学习激励结构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在评估中得到肯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刺激。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组稿编辑:王俊】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塔勒德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教师不仅应该注意英语知识的衔接,教法学法的衔接,更要注意初高中学生心理的变化,认真研读课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关键词】知识衔接 讲明教法 引导学法 心理转变    一、做好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    1.加强语音训练  要使学生改变不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强语音训练,使那些还不能正确运用读音规则独立拼读单词和流利地
期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此后进生转化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笔者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正确对待后进生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受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班内出现部分后进生纯属必然,作为教师应正
期刊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要敢于跳出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教师要学会挖掘和拓展教材文化内涵,从而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勾股定理》一课,谈谈笔者对教材的文化内涵拓展的理解。  一、挖掘教材隐含的文化内涵  教材内容: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六章《勾股定理》章
期刊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 l)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不是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将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总复习的要求。下面就来谈谈如何进行“四化”。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
期刊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是笔者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课堂追求。请看以下课堂片段,从课堂中显现的数学文化。  片段一:在生活中感受圆  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画的点多。规则:先在白纸上画一个点,然后再画一些点,要求到第一个点的距离都是3厘米。  师:如果有时间给你画,你能画多少个点?  生:可以画无数个点。  师:这些点
期刊
【摘要】新课改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从原来注重“写”到现在注重“听”和“讲”。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种新教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新课改 新教法    高中英语新课改其核心任务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其语言基本运用及用英语获得、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是搞好外语
期刊
近三年来毕节地区的中考试题,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每年选择题和填空题必涉及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等内容;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则是每年的解答题考查的重点。每年最后两道综合题,是中考稳中求变的集中体现,但总体来说,它也有可捕捉的规律,如几何与方程的结合题、函数的综合应用题,几何图形中的点的存在问题是近三年来的压轴题
期刊
课堂教学情境是只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或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11-12位数的认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