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9 76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2组,抗凝组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依诺肝素0.4 ml 1次/12 h或磺达肝癸钠2.5 mg 1次/d皮下注射,至术后2~3 d),进行30、180 d及2年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出血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1 755对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前后组间的远期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1 755(18.0%)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抗凝治疗,8 014(82.0%)例接受了术后抗凝治疗,其中5 666(58.0%)例接受依诺肝素抗凝,2 348(24.0%)例接受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与无抗凝治疗组比较,抗凝治疗组年龄更小,女性比例更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例更高(P均<0.05)。抗凝治疗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分支受累比例更高(P均<0.05);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比例更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例更高,单纯球囊扩张比例更低(P均<0.05)。9 717(99.5%)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无抗凝治疗组(1 755例)比较,抗凝治疗组(8 014例)30 d全因死亡率[0.05%(4例)比0.46%(8例),P<0.001]和卒中[0比0.11%(2例),P=0.003]风险较低,180 d全因死亡率[0.17%(14例)比0.57%(10例),P=0.002]、血运重建[2.07%(166例)比3.71%(65例),P<0.001]及MACCE[3.49%(280例)比5.47%(96例),P<0.001]较低,2年血运重建[7.61%(610例)比12.84%(225例),P<0.001]及MACCE(10.92%(875例)比16.01%(281例),P<0.001)较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是30 d全因死亡(HR=0.17,95%CI 0.05~0.62,P=0.007)、180 d全因死亡(HR=0.37,95%CI 0.16~0.87,P=0.023)和MACCE(HR=0.74,95%CI 0.58~0.94,P=0.013)及2年MACCE(HR=0.71,95%CI 0.62~0.81,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抗凝治疗仍是30 d全因死亡(HR=0.11,95%CI 0.01~0.92,P=0.042)以及2年MACCE的独立保护因素(HR=0.81,95%CI 0.68~0.96,P=0.015)。

结论

择期PCI患者,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30和180 d的全因死亡、2年的血运重建及MACCE发生风险,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焦虑、愤怒、压力、抑郁等心理应激相关情绪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影响房颤消融手术效果,然而常被临床所忽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深入阐明心理应激和房颤间的关系,对房颤的防治工作和认识"心理-心脏"(双心)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心理应激与房颤发生率、影响房颤的机制等方面作一阐述。
期刊
通过对近年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流行病学研究的综述,了解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病调查受多种因素影响,仍需设计良好、覆盖儿童各年龄段的高质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反映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维生素D缺乏的标准及其与儿童近远期健康的关系。
期刊
目的探讨入院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在发病12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STEMI患者255例。入选患者年龄(61.1±11.2)岁,男性189例,女性6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是否自发再通,将急性STEMI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
早期抗栓治疗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既往研究及指南均建议对于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积极给予P2Y12受体拮抗剂常规预处理以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预后。然而综合近年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缺乏、对以氯吡格雷为代表的P2Y12受体拮抗剂药理学认识的深入及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不确定性,本文认为目前不应建议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前予P2Y12受体拮抗剂常
阿司匹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常用的药物。近年来,欧美指南对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推荐趋于保守,现有证据不支持中低心血管风险个体、7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本文聚焦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证据及相关问题,建议根据ASCVD的危险因素和出血风险等进行评估,高心血管病风险的个体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应进行个体化剂量选择并监测出血等
期刊
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的涌现,心血管医学向精准医疗的革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AI技术具有梳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行开发和验证,能够突破传统统计模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的局限,实现真实世界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活实时建立和校正,以及自动化实时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对AI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中的未来进行了
目的探讨功能性单心室的分期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接受单心室分期姑息手术的功能性单心室患儿289例。患儿年龄中位数为10.0(6.0,35.4)个月,男性198例,女性9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
鉴于近年来晕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相关科室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晕厥的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依据欧美最新相关指南、综合近4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献和我国专家的经验对2014年《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包括晕厥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内容。强调对晕厥患者的危险分层,尤其是不明原因晕厥,采用短期危险和长期危险的分层方法。推荐基于危险分层的处理策略。